糍粑和年糕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和吃過,它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或糯米粉,但它們其實不是一樣的東西,兩者是有區别的。
中國地方大,各地糍粑或年糕的做法都有差别,吃法也不太一樣。
糍粑主要是中西部的叫法,做法是把糯米蒸熟後用石臼搗爛,做成長條或圓形,冷卻後放在水中,可以保存一兩個月。吃的時候主要是切成片油煎,配上紅糖或其它佐料,外脆裡糯,香甜可口。
做好的糍粑
油煎或油炸糍粑
年糕則主要是流行于南方及江浙滬,以及北方大部。主要是用糯米粉上鍋蒸熟而成。有的會添加桂花、棗泥、芝麻等各種調料,主要是炒着吃或者直接卷佐料吃。
長條年糕
加入果仁的年糕
炒年糕
年糕或糍粑的來曆據說和伍子胥有關。據說當時伍子胥助吳王修阖闾城(即今蘇州城),城修好後,他對親信說:“我死後,如國家有難,百姓受饑,在相門(蘇州八個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饑的食物。” 伍子胥死後,吳國和百姓遭難,民衆吃不飽飯。想起來伍子胥的囑托,人們在城牆下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石。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将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歎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将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
請關注我的頭條号,每天獲取第一手新鮮生活休閑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