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随着“抗糖”概念的流行,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選擇低糖的飲食方式。近日,脫糖電飯煲産品就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不少商家稱,電飯煲采用米湯分離等技術降低米飯中的糖量,從而對健康飲食起到幫助的作用。有商家聲稱,電飯煲甚至可以達到降低70%還原糖的作用。“脫糖電飯煲”是否真有如此作用?近日,據央視介紹,記者曾帶着電飯煲進行實驗測定,結論顯示,普通電飯煲和脫糖電飯煲蒸出來的米飯,進入人體後形成的血糖實際沒有差異。
今年7月,廣東省消委會曾發布消費提示稱,大多數“低糖”電飯鍋樣品具有一定的“減少米飯糖類含量”的功能效果,但不等同于食用“低糖”米飯就直接降低人體血糖含量。宣傳還存在該類産品宣稱的功能指标和參照對象不明确、大部分樣品宣稱的效果與測試結果不一緻等問題。
現象
脫糖電飯煲熱銷
商家稱可降糖70%
近日,有關“脫糖電飯煲”“低糖電飯煲”等産品在網上熱銷。商家表示,這些電飯煲可以降低米飯含糖量,達到“養生”、有益健康的作用。
10月30日,北青報記者搜索看到,不同種類的脫糖電飯煲價格不同,價格低的200餘元,價格高的1900餘元。有多種電飯煲月銷量在1000台以上,也有的電飯煲近日已經預訂9000餘份。
多個脫糖電飯煲的宣傳頁面顯示,這種電飯煲采用的是米湯分離的方法達到降糖效果。例如有産品宣傳介紹稱,大火煮沸後,米粒會溶解出部分澱粉,經過反複沖刷後,濾除溶出的澱粉,米湯分離,再通過恒溫蒸熟米飯。
有商家客服稱,自家生産的脫糖電飯煲可以去除30%的澱粉,還有專業款可以去除50%的澱粉,“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升高,保持低糖健康的生活狀态。”商家發來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低糖米飯總糖量為0.15g/100g,普通米飯為0.34g/100g。同時該客服稱,市面上有的商家宣稱電飯煲去澱粉率為70%則不太可能。
另一家商鋪客服人員稱,他們的電飯煲可以“脫糖”71%,但該客服稱暫沒有檢測報告,支持線下檢測。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多名客服稱,低糖電飯煲不能替代藥物,也不能用于治療疾病,不建議高血糖患者敞開吃米飯。
探因
權威研究所做實驗
血糖實際沒有差異
脫糖電飯煲是否真有神奇功效?近日,央視記者購買了一款“智能降糖煲”,并帶到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進行實驗。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專家參照2019年底我國發布的最新行業标準《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定方法》,分别對脫糖電飯煲和普通電飯煲蒸出來的米飯,食用後人體血糖變化情況進行“雙盲”測定。
實驗中,同樣品牌、分量的大米,以及同樣多的水,在普通電飯煲和“智能降糖煲”中分别被做成米飯。有12名健康志願者參與實驗,進行過兩次空腹血糖檢測,同時男女各半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食用普通米飯,另一組食用“脫糖米飯”,每人均食用150克。
餐後兩小時内,又選取6個時間點對志願者進行靜脈取血,檢測血糖含量。通過将每一名志願者的餐後血糖數據進行綜合測算,得出兩條人體血糖曲線。
中國科協“源新聞”專家庫成員、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GI測試中心技術負責人常靜一介紹,普通電飯煲的米飯最高的頂點是8.79,脫糖電飯煲的最高頂點是8.56,但實際上在統計學意義上是沒有顯著性差異的。“兩個電飯煲蒸出來的米飯,進入到人體之後,形成的血糖實際上是沒有差異的。”即同樣多的米飯在被人體吸收後轉化成了幾乎同樣多的血糖,脫糖電飯煲并沒有起到給米飯“脫糖”的效果,一些賣家宣稱的降糖率達70%更是無從談起。
常靜一稱,大米飯當中會有9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75%都是澱粉,經過水溶可能會進入到水裡一部分澱粉,但是量會很小,不足以對它(血糖)産生影響。
北青報記者搜索看到,杭州“老爸評測”曾做過脫糖電飯煲的測評,據“老爸評測”公衆号2019年12月4日發布的消息,他們找到12個健康成年人,從空腹開始檢測兩次血糖,吃掉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50g葡萄糖,在15、30、45、60、90、120分鐘後采集6次指尖血液,測定血糖濃度。測評顯示,吃了脫糖白米飯血糖确實升得慢,後面下降也很慢。此外,根據計算出來的血糖生成指數(GI值),脫糖白米飯的GI比普通白米飯還高了兩個點。
提示
别将食用“低糖”米飯
作為降血糖主要方式
北青報記者從廣東省消委會消費維權網了解到,今年7月,針對“低糖”電飯鍋,廣東省消委會曾發布消費提示。據消委會介紹,問卷調查顯示,在137名受訪者中,85.4%未使用過“低糖”電飯鍋産品,但66.43%看好其市場前景,76.64%的受訪者看重煮出來的米飯是否好吃,95.62%的受訪者在确定産品效果的前提下願意嘗試。
廣東省消委會于今年3月至7月聯合佛山市消委會,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了“低糖”電飯鍋商品比較試驗。從比較試驗結果來看,在功能效果方面,20款樣品中有18款樣品低糖檔位蒸煮的米飯與普通米飯相比,還原糖含量有不同程度減少,而抗性澱粉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說明大多數“低糖”電飯鍋樣品具有一定的“減少米飯糖類含量”的功能效果。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試驗未涉及消費者實際食用“低糖”電飯鍋煮出的米飯後的血糖變化情況,即雖然“低糖”電飯鍋能在不同程度上減少米飯的還原糖含量,增加抗性澱粉含量,但并不等同于食用“低糖”米飯就直接降低人體血糖含量。消委會提醒,食用“低糖”米飯不能作為降血糖的主要方式,特别不能取代有關藥物的作用。
同時,消委會稱,本次比較試驗發現,低糖電飯鍋關于“降糖”的功能宣傳,容易産生誤導,讓消費者誤以為該産品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宣傳同時還存在該類産品宣稱的功能指标和參照對象不明确、大部分樣品宣稱的效果與測試結果不一緻等問題。因此,消費者要正确看待産品的廣告宣傳,購買前可向導購員問清楚産品功能效果是否有技術鑒定報告,如果産品宣稱的降糖率高達60%以上,又沒有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鑒定報告或證書做技術支撐,建議慎重購買。如果産品宣稱降低澱粉率,與實際的降糖效果核心指标關聯性不大,也建議慎重考慮購買。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購“低糖”電飯鍋前一定要查看清所購買的産品是否有“CCC”認證标志、産品的使用說明書以及保修卡。消委會稱,鑒于“低糖”電飯鍋屬新型功能性電器産品,行業尚在發展中,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多關注和了解行業發展及産品質量狀況相關信息。同時,為避免買到低劣産品且後期維權困難,要盡量在正規渠道購買。購買時,要注重商品品質和使用體驗,切勿片面追求低價。
解讀
降糖電飯煲僅減少簡單糖
但也容易造成維生素流失
對于脫糖電飯煲的效果,10月30日,北青報記者咨詢了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顧中一介紹,這種電飯煲既不是用了之後米飯裡就沒有碳水化合物了,也不是任何容易吸收的簡單糖都沒有了,隻是減少了一些簡單糖,另外有一部分澱粉轉化為了不被澱粉酶分解的抗性澱粉。根據廣東省消委會的試驗,還原糖含量有不同程度減少,而抗性澱粉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從成分含量來說是可以做到的。
顧中一稱,雖然理論上是有用的,但是也得看影響夠不夠大。相關臨床試驗認為,24小時内攝入50克抗性澱粉可能可以減少餐後胰島素反應,或者說抗性澱粉占到澱粉的14%以上也有比較明顯的效果了。而不同産品效果不同,不好一概而論。從既往對米飯處理的研究來看,經過一定處理增加抗性澱粉後,米飯的血糖指數從90降到50是可能的,抗性澱粉占總澱粉比例提高到40%以上都是可能的。
不少電飯煲采用的是米湯分離的方式減少含糖量,但顧中一介紹,洗掉澱粉并不可惜,但是糊粉層會有一些多酚、維生素B族、維生素E等等,尤其是維生素B容易流失。如果還是要長期用這種電飯煲,建議吃點複合型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或者維生素B族。
對于一些高血糖人群或是想要控糖的人來說,顧中一建議,考慮到大家的接受程度以及飲食習慣,其實一頓飯如果食用二兩米飯,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用糙米飯來代替白米飯,或者搭配雜糧、全谷物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