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賺錢,兩不誤”,
可能是不少“寶媽”的理想生活狀态。
一些平台上曾出現過這樣一條廣告,
吸引了很多寶媽,
廣告說:“在家閑着也是閑着,不如交600元押金,你就可以領份在家做的手工活。在家一邊帶娃,一邊做手工,打發閑空的同時還能補貼家用。何況,你哪天不想做了,押金也是可以全額拿回來的。幹嘛不幹呢?”
事情真如廣告中說的這樣嗎?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院近日披露了一起詐騙案的真相,42人寶媽詐騙團夥,利用電信網絡通過招收手工活代理進行虛假宣傳,騙得全國8000多名“寶媽”500多萬元,一審法院以詐騙罪對42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至拘役不等,并處罰金。
“寶媽”聽信廣告入“手工活”群賺錢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院檢察官康莉莉告訴記者,此案的第一被告人文娟,是位家住山東濰坊25歲的“寶媽”,2018年底,她翻看朋友圈無意發現一條兼職廣告,廣告上說招收兼職打字員、刷單員,隻要先交押金,就可以在家接任務賺手工費。繳納了500餘元押金後,文娟被拉進一個QQ群,在這個群裡時不時有人發布任務。可入群一個多月,文娟隻接到了兩單任務,一單是打字,一單是刷單,一共才賺了8元錢。如此下去可能連報名費都賺不回來,而群裡還不時有新加入的人抱怨任務難接、押金難退,這個時候,她意識到自己應該是被騙了。
被騙不報警 反而成為騙人者
文娟意識到被騙,不但沒有選擇投訴或者報警,反而想搞明白為什麼群裡有人能賺錢。檢察官介紹,文娟被群裡的所謂“授課講師”點醒,那就是發廣告招人,每招一個人可以賺360元錢。于是,她幹起了發展代理“共同發财”的“活計”。她先聯系了自己的中專同學、同樣在家帶娃的寶媽桂婷,之後,又按照“講師”教的套路,通過網絡發展了十幾個代理,賺了4000多元提成。
随着加入者的增多,文娟不再滿足于發展代理,逐漸升級為群裡的“講師”,2019年10月,因與原QQ群主産生矛盾,文娟、桂婷退群單幹,組建網絡詐騙團隊。
後加入的“寶媽”們收到的第一次手工任務都是較為簡單的,包裝牙刷、串珠花……完成第一次任務後,能賺到40元左右的手工費。而等待她們的,是騙子精心設計的“陷阱”。文娟供述,她們把第二次的任務難度突然加大,讓絕大多少人完成不了。讓新人們意識到,做這些任務是拿不回保證金的,更不可能賺錢,如果真想賺錢就要做推廣代理找新人進群任務。後期,甚至連第一次的手工材料也不再發給新人,完全陷入到“能騙一個是一個”的局面中。
42人騙8000多名寶媽500多萬
康莉莉介紹,被害人向代理介紹人繳納600多元押金後,代理介紹人從中提成350元至400元,組長從中提成60元至90元,剩餘部分再由文娟、桂婷均分。截至2020年3月,文娟、桂婷詐騙團夥設立的多個詐騙小組累計騙得被害人所交押金共計500多萬元。
2020年2月,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區的被害人範女士到公安機關報案稱在網上被騙做手工押金,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文娟、桂婷等人先後在山東、河北、安徽家中被抓獲歸案,其他人聽聞風聲後自動投案。被抓獲的42名被告人中,有40名是“寶媽”,除1名是1979年出生的外,大都是90後,最小的僅有21歲,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初中、中專學曆居多。而另外兩名則是文娟和桂婷的丈夫。
因涉案範圍廣、人數多、金額大,該案被公安部挂牌督辦。檢察院第一時間成立專案組提前介入,引導偵查機關提取并及時固定微信、QQ聊天記錄,銀行交易賬單等關鍵證據,進一步完善證據鍊。到案後,文娟、桂婷等人先後退贓239萬餘元。
審查起訴階段,如何在依法打擊犯罪的同時,為孩子留住媽媽們的陪伴,成為擺在檢察官面前的難題。其中被告人李某某,是從貴州嫁到河北的“寶媽”,自己被騙659元後,考慮到這是家裡兩個孩子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急切想挽回自己的損失,騙了6名被害人,獲得了2000多元的報酬。訊問時一直痛哭流涕。我們詳細告知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及法律後果,聽取辯護人意見。
檢察院最終促成42名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并簽署具結書,認罪認罰率達100%。一審法院以詐騙罪對42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至拘役不等,并處罰金。
記者 劉浏
來源: 揚子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