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這些天,幾乎所有推送的留言裡,都有人為一部電影吵得不可開交。
有人誇它的視覺,畫面一流。
有人罵它的劇情,一塌糊塗。
沒錯,《新神榜:楊戬》。
老實講,這部電影肉叔很早就看了。
視覺确實出彩,蒸汽朋克式的飛船風格,水墨丹青與霓虹燈風格相融合,直叫人大呼過瘾。
但劇情?
關于沉香劈山救母這事,總讓我有去重溫一遍《寶蓮燈》的沖動。
這也是遲遲未寫推送的原因之一。
這兩天抽空,肉叔總算是重新看了一遍1999年版本的《寶蓮燈》,本意是看在那個年代,到底怎麼處理“沉香二舅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這事。
誰知越看越入迷。
不說姜文、徐帆、甯靜、陳佩斯之類的超強配音陣容。
也不談《愛就一個字》、《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超強的BGM。
光說劇情,就讓肉叔後知後覺。
原來,很多小時候我們喜歡的電影,長大再看,居然成了另一部影片。
喜新不如念舊。
或許理解了“舊”,才會更能明白“新”的得失。
那麼今天。
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或許被我們錯當做兒童片看過的經典。
01
A面:一個反叛的故事
為了勾起你遙遠的記憶。
也為了不被《楊戬》的重編版搞混了大腦。
我們還是要先聊一聊《寶蓮燈》的劇情。
沉香救母的故事大家或多或少會有印象,斧劈華山,改編來改編去,萬變不離其宗。
關鍵的情節就在于,為什麼救,以及怎麼救。
為什麼救?
《寶蓮燈》裡的描述是,沉香的母親與凡人相戀,生下沉香,從而被天庭的執行者二郎神,也就是沉香的舅舅壓入華山之下。
沉香所做的,就是反抗天庭,救出母親。
是個人對一整個體系的挑戰。
而怎麼救呢?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的人物。
一個是石猴,算是沉香的玩伴,一路陪着他偷寶蓮燈,跳下凡間。
一個是土地公公,戳穿了二郎神的謊言,告訴沉香他的母親沒死,并指引他去找孫悟空。
一個是嘎妹,凡人部落的一個女子。
于是整部影片,就是沉香與石猴一起四處尋找孫悟空,闖過沙漠,越過高山,最終與嘎妹聯手打敗二郎神的故事。
電影的結局處理很有意思。
沉香找到了孫悟空,那個打敗過二郎神的男人,讓他傳授“武藝”,但被孫悟空給拒了。
他告訴他,你啊,得去找一塊女娲石煉成的石斧,這樣才能打敗敵人。
女娲石哪?在凡間,在嘎妹的部落裡。
這石頭原是部落裡的神石,但二郎神硬是要把他們把這石頭雕刻成他的樣子,部落不同意就強行施壓。
結果就是,嘎妹不願再受到二郎神壓迫,于是聯合起整個部落,幫助沉香。
發現了沒?
一邊是沉香與嘎妹,一邊是二郎神與天規,這就不再是個人與體系的對抗了。
而是個凡人和天庭兩個群體的對抗。
似乎有點反封建反壓迫的意思了。
但老實說,小時候看,其實還看不到這一層。
那時候隻知道感動。
尤其是貫穿始終的那行字,“金誠所至,金石為開”,更覺得是孝心大過天。
直到這次再看,才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但這部電影好像有BUG。
有一段情節是沉香找到孫悟空幫忙,孫悟空開始拒絕的,于是沉香直接開怼。
怼完之後沉香跑出山洞,被寶蓮燈點醒了,要用智慧和愛,用心尋求幫助巴拉巴拉的。
沉香于是又回到了洞裡。
這時候孫悟空說,他不收學打架的徒弟。
沉香答,他不學打架。
孫悟空直誇這孩子聰明。(怎麼感覺你們開啟了加密通話?)
接下來就出現了那句經典台詞:
不把你打得滿面桃花開,你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嗯?
打嘴炮就能讓孫悟空幫忙?轉變這麼快?
再次回想劇情,才發現,原來沒那麼簡單。(敢情他們都是謎語人)
02
B面:一個馴服的故事
謎語人有謎語人的話術,用好了,你會覺得内有乾坤,用得不好,你就會覺得裝神弄鬼,好在,《寶蓮燈》屬于前者。
簡單來說,有兩條值得一說。
一:天機不可洩露
沉香問土地公公母親去哪了?土地抛下一句“天機不可洩露”,轉身便帶他看壁畫,從孫悟空大鬧天宮觸犯天規到被壓在五行山下。
沉香一點就通,是不是觸犯天規都會被壓在山下?
土地公公連忙補充道:“你自己悟出來的,不是我說出來的。”
二:不收學打架的徒弟/我說過收你為徒嗎
沉香一出石洞,孫悟空幫小猴撓癢癢,羨慕它有猴樣。沉香一回來,他立馬披上袈裟,正經危坐。
一聽到沉香說光學打架救不出媽媽,這下孫悟空喜了,袈裟一撩,直接告訴下一關卡的秘訣并反手送出一匹白龍馬。(感覺就是早已準備)
這兩段情節裡,所有人都明白,土地公公是要幫助沉香,但同時,又要做出一副“與我無關”的樣子。
為什麼不直接幫?要拐彎抹角自己悟呢?
與天庭體系有關。
成佛後的孫悟空和土地公處在一個名為天庭的體系中,在這裡,他們既然得到了好處,也就意味着要遵守它的規矩。
規矩是什麼?“自己悟”。
對外這是給沉香的成長曆練,對内這是體系給予的限制。
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如果一切順利,沉香得道成仙尚好,土地公公和孫悟空都算是功臣。
但假設出了差錯,天庭要來追責,是不是他倆都能開脫?
土地公公從來沒有直接告訴沉香真相。
孫悟空也沒教沉香任何本領。
畢竟解釋起來都可以說,這是他“自己悟”出來的。
這就是“謎語人”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但問題在于,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甚至于,全片鬧得天翻地覆天庭也沒有更高一層的人馬出場。
還是與這個體系有關。
這裡,我們要聊兩組有趣的人物,一組是小猴和孫悟空,一組是沉香和楊戬。
他們都有着相似的出身。
先說小猴和孫悟空。
他們都是從石頭裡蹦出來,一見面就覺得親近。
一個機靈勇敢,陪沉香鬥二郎神,推神石入岩漿,鬥智鬥勇。
一個披上袈裟要說阿彌陀佛,隻有脫下袈裟才能喘口氣,以一種被體系許可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比披上袈裟是佛,小猴才是真正那個“孫悟空”。
另一對呢?
其實在《寶蓮燈》裡,有提到二郎神的母親曾為了幸福與凡人私奔。
他的身世與沉香異曲同工,神與人相戀觸犯天規,這種結果下的孩子也是不被天庭承認的。
但最後。
三聖母和二郎神都有了自己的洞府廟宇。
所以說,二郎神為什麼那麼嚴守天規?
因為被接納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被馴服,遵守潛規則。
“神”是榮耀也是圈套,至此屠龍少年總成惡龍。
在這個基礎上來看沉香劈開華山的結果,你會發現。
從救母的角度上,沉香是成功的,但從整體上來看,他失敗了。
回想一個情節。
為什麼二郎神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女娲石煉成神斧的時候才來。
因為神器是進入天庭體系的第一步,有了神器,才有了資格。
再說一個情節。
為什麼大戰前期孫悟空不出手幫忙,大戰後期,他定住了天兵天将,念完咒語還不忘說一句阿彌陀佛。
因為這時候出手幫助是允許的。
金誠已到,救母的孝道值得嘉獎,于是神與凡人生的孩子又重新被傳統體系接受了。
所謂成長的磨難,其實是接納馴服的借口。
儒家文化裡,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例子是《西遊記》,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都是不被接受的,他們跟着唐僧經過九九八一難,路遇的妖怪還和天庭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磨難後,懲罰已過,磨砺心智,封佛,被招安。
這樣一看,沉香劈山也成為了天庭設計的一環。
03
我們要劈的到底是哪座山?
《寶蓮燈》裡劈山是孝道,是傳統文化體系的再次招安。
那《楊戬》劈的是什麼山呢?
在追光的劈山裡,山和玄鳥相互聯系在一起,劈山封山都是為了天下安甯,玄鳥和山是一種周而複始的生命力。
在當代版的劈山裡,它弱化了山的現實意義,把它放在天下蒼生的老套命題裡。
淡化了山,強化了什麼呢?強化的是具體的個人私欲。
于此劈山便轉換成了個人利益争奪戰。
你會發現,相比1988年的《寶蓮燈》,天庭的秩序感,規則感淡化了,個人的特質,貪婪欺騙随性,被放大了。
在結尾的時候。
《寶蓮燈》對抗的對象是群體,沉香打敗二郎神以及天兵天将離不開嘎妹部落被欺壓者的幫助。
而在《楊戬》裡,對抗的對象始終是個體,三個人對戰四天将,楊戬突破天眼,超英式的力挽狂瀾。
戲裡兩種劈山,很難再說哪個好哪個壞。
畢竟傳統改編的變化也是時代文化的改變。
隻是有一點。
誠然,相比剛開始用建模技術的《寶蓮燈》,《楊戬》的蓬萊仙島,空中之城,各種複雜的三維背景更加真實細膩。
空中舞情節場景美術也讓人炫目。
但技術是進步了,我們似乎也落入了一個怪圈,審美題材趨同。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之後,市面上便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哪吒,彩條屋,追光陸續開始自己的封神榜系列。
但結尾,又總是彼此默契地回歸個人英雄命運逆襲,逃不開萬物蒼生的解釋。
似乎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
反複做仰卧起坐。
想起當年《寶蓮燈》拍攝時,上美廠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是市場的壓力,創作開始向商業模式轉變,他們要做出一部受大衆歡迎的電影。
一方面,是技術的壓力,那時候皮克斯開始嶄露頭角,全三維的制作給國内制作者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這時,常光希導演說:盡可能的最好,盡可能跟世界接軌。
那時他們并不擔心故事。
擔心的隻是技術。
而現在呢?
技術有了。
講故事的能力,卻不小心被我們弄丢了。
本日打工人:婕子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