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保護徽州古建築,黃山市制定《黃山市徽州古建築保護條例》。圖為雨後的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景區雲霧缭繞,山水與徽派建築構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新華社發
黃山市人大常委會起草《黃山市農藥安全管理條例》期間,召開立法調研座談會征求群衆意見。胡夢玲攝/光明圖片
黃山市人大常委會在《黃山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立法過程中深入餐飲企業調研。胡夢玲攝/光明圖片
【法眼觀】
說起松材線蟲,巡山護林30多年的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桂林國有林場瓦上管護站護林員洪曉春可謂深惡痛絕。别看這蟲還沒米粒大,卻是松樹的“頭号殺手”。松材線蟲病1982年傳入我國,相繼擴散至19個省區市,導緻大量松樹枯死,發病迅速,且無有效防治辦法,被稱為“松樹癌症”。2018年4月17日,黃山市人大常委會率先通過《黃山市松材線蟲病防治條例》,向這個我國有史以來最具傳染性與毀滅性的林業病害亮劍宣戰。
“松樹可是我們黃山的寶。現在黃山人都知道要防治松材線蟲病,從心裡愛松護松。”說起該條例通過的這四年,洪曉春顯露出欣慰和信心。
徽風皖韻 法治護航
以立法的形式保護204萬畝黃山松,隻是黃山市人大常委會“小快靈”立法的一個縮影。
自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以來,黃山市把保護黃山絕佳生态和曆史文化作為推進地方立法的重要切入口,切實結合現實需求,突出彰顯地方特色,先後制定12部地方性法規,讓流淌千年的徽風皖韻有了法律的剛性保障。
針對歙縣徽州古城危房失修、古建築自然侵蝕與人為毀壞、亂拆亂搭亂建亂曬的“四亂”等亂象,頒布《歙縣徽州古城保護條例》;針對衆多徽州古建築得不到有效保護、瀕臨毀損、年久失修等現狀,制定《黃山市徽州古建築保護條例》;針對徽州文書流失、毀損現象較嚴重的問題,出台《黃山市徽州文書檔案保護條例》……如今歙縣古城,臨街擅自新開門窗、搭晾衣物再難覓迹;徽州古建築有了名錄管理“護身符”;徽州文書檔案亦有了嚴密“保護網”。目前《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立法也已啟動。
“從法規的實施效果來看,這些法規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對完整保護徽州曆史文化、景區資源、風貌特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是黃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小快靈’立法,化繁為簡,解決重點領域重點問題的生動實踐。”黃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主任李原表示。
與此同時,黃山市立法工作不斷補短闆、惠民生。圍繞控制面源污染,制定《黃山市農藥安全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強名山名湖保護,制定《齊雲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黃山市太平湖風景名勝區條例》;針對城市管理、社會治理中的突出短闆問題,《黃山市養犬管理條例》《黃山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黃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相繼出台,疫情防控工作中戴口罩、用公筷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行為規範上升為法定要求……
接地氣、貼民心、合民意
2016年,有着上千年曆史的徽州府衙敞開大門,黃山市人大常委會在這裡兩次舉辦征求意見座談會,就《歙縣徽州古城保護條例》草案聽取群衆意見建議。據統計,《條例》起草過程中,黃山市人大常委會先後召開40餘次座談會、征求意見會等,起草小組對《條例》進行了9次大修改、50餘次小修改。人民群衆的所期所盼,終化作一條條法言法語。
如何讓立法工作更加科學合理?黃山市人大常委會将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寓于“開門立法”中,讓地方立法合民意、接地氣。2018年,黃山市建立了由60位法學專家、各專業領域專家和語言文字專家等組成的立法“智囊團”。2020年4月,又确定了11家基層單位作為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單位,覆蓋各個區縣、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在群衆家門口搭建起反映立法工作意見建議的“直通車”。
在所在社區成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之前,黟縣碧陽鎮郭門社區黨委書記胡東東從來沒想過自己能與立法工作産生交集。擔任聯絡員兩年,胡東東告訴記者:“開在百姓家門口的立法聯系點,讓立法工作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人民群衆對立法工作的意見建議可以乘上‘直通車’,立法工作更接地氣、更貼民心。”
“立法質量是地方立法的生命線,每部法規從起草到審議表決,都要經曆調研論證、問卷調查、多次征求意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數十次,反複修改幾十稿。”李原說,“我們堅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立法全過程,在立法當中,注重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善于借助專家顧問的‘外腦’力量,注意聽取社會公衆的真實意見,确保每一項立法都能回應民聲、體現民意、促進民生。”
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相對于立法結構完整、調整内容廣泛的“大塊頭”立法,“小快靈”立法的立法形式簡單,立法難度低、速度快,能夠充分提高立法的針對性、适用性、可操作性。新時代,人民群衆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小快靈”立法雖易行高效,卻非越多越好,而是必須确保每一部地方性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小快靈’立法堅持問題導向,有效避免了法規内容因為過于寬泛不便實施和易于與已有詳盡規定的上位法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專家審查、合法性審查、集中審議等多個立法環節嚴格把關,加強事後審查,開展定期清理,杜絕‘法律打架’現象發生。”李原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黃山市已先後四次展開法規清理工作,有效解決地方性法規存在的不一緻、不适應、不協調等問題。與此同時,備案審查工作也在有序展開。黃山市圍繞“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備案審查工作要求,制定《黃山市人大常委會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程》,完善備案審查工作機制。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接收報備規範性文件46件,其中,市政府規章4件、市政府規範性文件42件。向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報送備案地方性法規8件,規範性文件10件。對已經報備的市政府規章、市政府規範性文件等,按照相關程序要求,提出審查意見,實現主動審查全覆蓋。
“對審查認為存在問題的規範性文件,我們采取多種形式聽取制定機關、相關部門、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和審查機構等方面的意見,廣泛凝聚共識,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問題,督促有關單位進行糾正,切實增強備案審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李原表示,通過備案審查對《黃山市政府投資工程實施階段全過程造價管理實施辦法》《黃山市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提出的修改意見,均已修改完善。
編輯 陳豔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