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家住浙江53歲的謝先生直到肝損傷被送進醫院,才知道親手種的“三七”真實身份竟是“土三七”!
喝了半年自泡“三七藥酒”,竟和被曆代醫家視為藥中之寶的三七不搭界。
去年年底,謝先生聽說三七不僅美容養顔,還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不論男女老少,都能拿來三七服上一服。
信奉養生的他從朋友圈的小販子那搞來了點三七,期盼着長成之後,自己就能夠享用“純天然、無污染”的三七,沒成想,此刻站在對面的醫生告訴他:“你喝的這個是土三七,和人們口中的三七完全不同,别看隻是一字之差,功效卻有着天壤之别。”
三七被前人譽為“金瘡杖瘡之聖藥”,是中醫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藥物,五加科人參屬,是無毒的名貴中藥材,但有一種藥材,和三七隻有一字之差,常被老百姓混淆,卻有毒,那就是土三七。
土三七别名菊三七,是菊科植物,雖然也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但其中含有一種名為吡咯烷的毒物,一旦過量服用對肝髒容易産生很大的損傷,可緻肝瘘和肝小靜脈阻塞,肝細胞不同程度壞死,晚期可以有肝纖維化,出現腹水、黃疸等症狀。
一旦出現這些損害無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部分重症患者需要換肝。
很多老百姓會拿土三七泡酒,但在乙醇的作用下,土三七的毒性成分會被更好的萃取出來,使得毒性更大。
說起中藥,民間的偏方、土藥很多,中藥品名相近、外形相似的很多,市民不具備專業知識很難分辨,稍有不慎就可能服用有毒的藥物。
以下這幾類比較常見:
1. 山豆根和北豆根
山豆根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幹燥根和根莖,味苦性寒,歸胃、肺經,有毒,有消腫利咽、清熱解毒之效,可用于喉嚨腫痛、火毒蘊結。
北豆根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幹燥後制成,味苦性寒,歸胃、肺、大腸經,有小毒,有祛風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腸炎痢疾、咽喉腫痛等症狀。
山豆根
2. 香加皮和五加皮
香加皮是蘿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曬幹後制成,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腎經,有毒,有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可用于心悸氣短、風寒濕痹、下肢浮腫等症狀。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曬幹後制成的,味辛、苦,性溫,歸肝、腎經,有強筋骨、祛風濕、補肝腎的功效,可用于體虛乏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等症。
五加皮
3. 麥冬和山麥冬
麥冬是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幹燥塊根,味甘有微苦,性微寒,歸心、胃、肺經,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可用于心煩失眠、腸燥便秘、肺熱幹咳等症。
山麥冬是百合科植物湖北麥冬或者短亭山麥冬的幹燥塊根,味甘有微苦,性微寒,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可用于虛勞咳嗽、津傷口渴、肺燥幹咳等症。
麥冬
4. 半夏和水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幹燥塊莖,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有毒。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于痰多咳喘、嘔吐反胃、風痰眩暈等症。
水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頭尖的幹燥塊莖,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有毒。有止咳、化痰、燥濕的功效,可用于支氣管炎、咳嗽痰多等症。水半夏容易和半夏混淆,但藥效有區别,不能作為半夏使用。
半夏
5. 蓼大青葉和大青葉
蓼大青葉是蓼科植物蓼藍的幹燥葉,味苦性寒,歸心、胃經,有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肺熱咳喘、丹毒、溫病發熱等症。
大青葉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幹燥葉,味苦性寒,歸心、胃經,有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等症。
大青葉
很多人認為中藥是純天然、安全無毒的,可以随意放心的使用,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近年來,因為濫用中藥導緻的藥物性肝損傷越來越多。
中藥濫用也會傷肝謝先生因為誤服土三七導緻肝損傷而進了醫院,醫生提醒:“是藥三分毒”是因為所有的藥物都需要通過肝髒進行代謝,在使用不當的時候會增加肝髒的負擔,由此引起肝損傷,認為“中藥安全無毒性”是錯誤的,因此,要避開常見的中藥使用誤區,以免引起肝損傷。
誤區一:把中藥當保健品長期服用
許多人認為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經常會自行買一些中藥給自己“進補”,明明身體健康,卻長期把中藥當保健品服用。中醫講“陰陽氣血平衡”,身體缺什麼的時候才要補什麼。
而很多人根本分不清自己是陰虛、血虛還是氣虛,還有不少身體強壯的,偏要亂補一氣,往往達不到治療效果還可能會引發疾病。
服用中藥,首先要改變中藥絕對無毒,吃多了也不要緊的觀念,戒掉沒病也吃中藥的習慣,其次就是在經過專業醫生辨證施治後,在醫生指導下服藥,不要輕信偏方秘方。
誤區二:中藥保健品可随便吃
現今市面上有很多稱含有中藥成分的保健品,如用蘆荟、大黃、番瀉葉等藥材做成的宣稱可以潤腸通便、排毒瘦身的保健品,說是可以治療,慢性便秘、肥胖症等,實際上,盲目服用的話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如大黃、番瀉葉等苦寒瀉下藥适用急性實熱性便秘,卻不适合虛病患者、老年人和慢性便秘患者,可能會引起黃疸等急性肝損傷。長期服用的話還可能引發免疫力低下、腸道黏膜黑變病等副作用。
含中藥的保健品不能随便吃,更不能長期服用。老人、小孩、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服用中藥應格外謹慎。
誤區三:中藥藥量、服用時間可随意
有些人覺得中藥還是調理身體的,藥量和服用時間可以随意來,部分人會把藥量加大,或者是多吃幾天,覺得效果會更好,但是這種做法不可取,長期或超劑量用藥,是不少患者在服用中藥後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有些中藥本身含有一定的毒性,如附子、朱砂、雄黃等,過量服用可能導緻中毒。
滴水都能穿石,何況肝髒是敏感而脆弱的,長時間或超量的代謝藥物會加重肝髒的負擔,容易使得肝髒受損。在服用中藥的時候,應嚴格遵照醫囑,不要随意更改藥的劑量、服用時間和療程。
中藥的純天然不代表能随意的服用,想要服用中藥,還是應該先讓醫生辨證施治,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像大家平常用的附子、艾葉、白果等都是有毒的,吃一些對身體無礙,但要是長期大量的吃,就容易出問題了,平時要多了解一些中藥的相關知識。
#39健康超能團# #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一字之差 土三七差點要人命!.健康時報.2016-07-05
[2]“土三七”不能随便吃.健康時報.2015-04-16
[3]中藥濫用也會傷肝.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17,(7):30-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