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加德納博物館鎮館之畫

加德納博物館鎮館之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2 18:40:01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近日,秘魯文化部宣布,在著名的納斯卡沙漠地區又發現了一幅新的地畫。納斯卡地畫又稱納斯卡線條,分布在幅員500平方公裡的荒漠沙地上。根據其特征,學者認為該地畫屬于帕拉卡斯文化晚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曆史。

加德納博物館鎮館之畫(秘魯納斯卡地畫藏着2000年的謎)1

納斯卡地畫是存在了2000年的謎:一片綿延幾公裡的線條,構成各種生動的圖案,如大蜘蛛圖形有50米長、巨大的秃鷹光翅膀就有120米、一條蜥蜴有180米長、鳄魚圖形長達70米,而一隻猴子圖案有100多米長(如圖)。還有大樹、仙人掌等植物,有三角形、長方形、梯形、螺旋形等多種複雜幾何圖形。隻有從高空俯視,才能看清這些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完整圖形。納斯卡最長的線條長達14.5公裡,而線條所經過的溝壑、山坡仍能保持筆直,讓人匪夷所思。由于自然的侵蝕,有些地畫面臨消失的危險,而這次新的地畫是秘魯考古學家和技術人員在進行搶救地畫的工作中偶然發現的。

納斯卡地畫的驚人之處,在于它所表現的圖案大都是巨作,地畫線條的制作是把地面上的黑碎石塊撥開,挖出深20厘米左右的溝,露出下面的淺色土壤,線條就形成了,與黑色的大地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因當地氣候幹燥、少雨、日照多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得地畫大部分圖形可以保存到現在,仍風采依舊。

《環球時報》記者第一次看到納斯卡地畫是十幾年前采訪時路過。從高空俯視,一下子就被這些簡潔線條描繪出來的各種動物、植物和幾何圖形所折服。簡單的線條将各種形象表達得淋漓盡緻,不禁讓人聯想到這是不是畫家的一種技法。這些畫是誰做的?用什麼方法制作的?作用是什麼?至今仍是世界未解之謎。有人說這是用軸線畫法,也有人說是外星人的作品。考古學家也提出了諸多假設,有說是找水源的标記,有說是祭祀用,有說是天象圖,還有說是外星人的跑道。

納斯卡地畫于1926年最早被秘魯考古學家發現,但是當時由于條件所限,這些從平面根本無法識别的圖案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939年美國考古學家保羅·科索克乘飛機在探究秘魯古代引水系統時,在納斯卡上空發現了地畫這一奇觀。

納斯卡地畫還與一位德國女人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她是瑪麗亞·萊西,人們尊稱她為“沙漠之女”和“納斯卡之女”。她把自己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測量、考察、研究地畫中,她的簡陋住宅成了她繪圖、測量、研究、著書的研究室。她對納斯卡地畫的酷愛達到癡狂的地步,她費盡一生精力緻力于研究、保護和傳播納斯卡地畫。她還多次呼籲秘魯政府加強保護納斯卡地畫,避免地畫遭到人為和車輛的破壞,納斯卡地畫已經成為她的生命。她曾說過“我永遠不可能解開荒原上所有的謎,而這正是優秀古謎的真谛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