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的效應由生理參數和電氣參數決定。心室纖維性顫動是電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15~100Hz電流(指電流方均根值)的生理效應有以下方面:
這兩個阈由人體與電極接觸的面積、接觸的狀态( 幹、濕、壓力、溫度)以及個人的生理特點等因素決定。
反應阈的通用值為0 .5mA
擺脫阈由接觸面積、電極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個人的生理特點等因素決定。
擺脫阈的平均值為10mA
心室纖維性顫動阈由生理參數(人體的解剖特點、心髒功能狀态等)和電氣參數(電流持續時間和通路、電流的種類等)決定。
1)50Hz或60Hz正弦交流電流持續通電時間超過一個心搏周期,則纖維性顫動阈顯著
降低。
隻有電擊落在易緻顫期内,持續時間不到0.1s、500mA以上的電流就有可能引起纖維性顫動,電流達幾安培時那就很可能發生纖維性顫動了。
如此強度的電擊持續時間超過一個心搏周期時,可引起可以恢複的心髒停跳。
把動物試驗所得的結果應用于人類可以得出一組電流通路為左手到兩腳的曲線見圖1-2-1。
在曲線 C1以下,心室纖維性顫動不大可能發生。曲線 C2、C3相應的心室纖維性顫動概率為5%、50%
窒息或心跳停止而死亡。
肌肉收縮、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心髒内心電沖動的形成和傳導紊亂包括心房纖維性顫動和心髒短暫停搏等。這些效應并不緻命,一般是可恢複的,但可能出現電流傷痕。
電流達數安培延續超過幾秒,則可能發生内部燒傷或其他嚴重損傷,甚至死亡。
把電流通過人體的效應,以時間/電流為坐标,可劃分為四個區域見下表及上圖
用心髒電流系數 F(見表 1 - 2 - 2)和圖1- 2 - 1的數據可以計算某一通路的心室纖維性顫動電流。
應用心髒電流系數,可算出某一通路的心室纖維性顫動電流Ih,這電流與從左手到雙腳通路的電流Iref有相同的心室纖維性顫動危險。即
Ih=Iref/F
式中Iref ----圖1 - 2 - 1中左手到雙腳心室纖維性顫動電流;
Ih----表1 - 2 - 2 中某一通路的心室纖維性顫動電流;
F ----表1 - 2 - 2 中某一通路相應的心髒電流系數。
心髒電流系數隻是用以對各種電流通路引起心室纖維性顫動的相對危險作大緻的估算。
例如:從左手到右手(F = 0 .4)流過200mA的電流與左手到雙腳(F = 1)流過80mA的電流有相同的心室纖維性顫動效應。
由圖1- 2 - 1 中c1曲線可知,隻要電流小于30mA,人體就不緻因發生心室纖顫而電擊緻死。
下篇預告:何為安全特低電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