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BF綠色之夢@丫頭她爹@樂觀的鲸魚Uv@熱心海浪Oe@轉折xh@常開笑口999……等幾位網友,補充我之前對方言的解釋和部分文字的修正,并提供很多新的詞彙。
今天先發一部分比較常見的方言,基本都是農村勞動人民日常用語,很多已經消失了,像跟牛馬車有關的,像“港”字現在基本沒有人再說了,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了,所有人都很“港”,“港”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笑口提供的幾個詞語,正在整理,以後在其他文章裡發布。

1、單字方言
- 客(qiěr):客人。
- 港:時尚,時髦。
- 裹:吸吮,喝。
- 約(yāo):稱量。
- 柞(zhǎ)/捺(nǎ):大拇指和中指伸直以後的距離。
- 掏(tǎo):庹。兩臂與肩平齊并伸直後的距離。
- 棒:瓶。一棒就是一瓶的意思;一玻璃棒子,可以是一瓶酒一瓶水,有時候也代表一種武器。
- 噶(gā):打賭;聯姻。咱倆噶點啥?就是咱倆賭點啥;噶親家,就是談論兒女婚事。嘎字還可以組成一下詞語:嘎達揪(gādajiu);嘎(gà)哈呀;幹嘎(gà)巴嘴;這人有點噶(gǎ)。
- 出:一種狀态,有時候是得意洋洋,有時候五迷三道……;死出,損出(損色sunsǎi)。
- 呲:特别快的速度,高速高壓噴出液體(類似于滋水槍)。
- 蒯(kuǎi):蒯水;撓癢癢。用水舀子蒯點水喝;脊梁骨有點癢,幫我蒯蒯。
- 哏(gěn):性格怪癖,不容易相處。
- 敲:閹割。敲豬:對豬進行閹割。以利于豬的健康、快速生長。
- 聽(tìng):批評,訓斥,欺負,打。讓你不老實,是不是挨聽了(是不是被批評了)。
- 賊、整、啥:已在前邊文章叙述,這裡不再添加。
2、形容聲音和狀态

水瓢
- 枯吃:聲音,尖銳物插入某物時發出的聲音;陷入泥潭時。(有點像咕叽,但不是)。
- 啪嚓:聲音,摔倒在地上的聲音。例:走着走着,啪嚓一下摔在地上了。
- 咣當:撞擊的聲音,從高處掉落到地上的聲音,。
- 誇嚓:咔嚓。聲音,砸,倒塌。東山牆誇嚓一下就倒了。
- 飛哧(呼哧):哭泣;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你别飛哧了(你别哭了);這孩子哭得飛哧飛哧的!
- 呲溜:冷,動作。小松鼠呲溜一下就跑了;天冷凍得鼻涕拉瞎的,一會兒呲溜一下,一會兒又呲溜一下,也不說擦一擦;小河裡邊沒多少水了,呲溜呲溜得不點小流(lìu)(水流的意思)。
- 呲拉:用風或者陽光把衣服等曬幹。把洗完的衣服挂在外邊呲拉呲拉。
- 前趴子:向前跌倒/摔倒,撲伏在地。一不小心絆到門檻子上了,造了個前趴子。
- 仰八叉:身體向後仰面跌倒。山東好像叫仰八腳兒。
- 呲呲的(cícíde):很,非常快。那個管道漏水了,呲呲的,趕緊來人把他堵上。
- 日日的(ríríde):很,非常快。他跑起來日日的,比誰都快。
- 蛄甬(gùyong):緩慢地挪動(大約像蚯蚓那樣蠕動,不确定,反正是特慢)。例:你快點走吧,在後邊蛄蛹啥呀?這個都跟上篇關于方言的文章中提到的“噶又(gàyou)”稍有不同,蛄蛹像是匍匐着一點點挪移身體;噶又像是描述老牛拉車,跑不起來,噶又噶又的。
3、房前屋後和街道:

竈坑
- 門鬥:農村住宅進戶門處建設的門廊,作用類似于城市住宅的玄關。
- 下屋(xiàwú):倉庫。
- 外屋(wàiwū):客廳。
- 外屋(wàiwú)外屋地(wàiwūdi):廚房。兩個外屋發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不盡相同。
- 竈坑(záokēng):燒柴火的爐竈台子。
- 下地:從炕上下來。
- 上地:去農田幹活。有的地方說上山、山上,指的是在去田地、在田地裡。
- 茅樓:廁所。
- 出外頭(上外頭):去廁所,去趟廁所。
- 當腰:中間。
- 當該:街道,房子前邊能看見的街道。在農村當該有時候是特指村子裡最中間的一趟街道。(前趟該、後趟該)
4、生産生活用具:

水舀子、水缸、水梢
- 醬耙子(醬搋子):搗大醬的用具,一塊小木闆,中間開個孔,安裝一個長把。
- 水舀子:舀水用的金屬器物,把葫蘆一劈兩半後做的叫水瓢。
- 假把刀:鐮刀斷了以後,把剩下有刀刃的半截尾部用布包裹成把手,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水果刀。
- 喂得羅:類似于車輛輪胎那樣的材料制成的水桶,口大底小,也有用白鐵皮焊制的跟水潲的區别是形狀不同。
- 水梢:洋鐵、魚鱗鐵焊制而成的水桶,常見的是圓形,上下等徑。有的地方喂得羅和水梢是同一個物件。
- 幫個:塑料桶。
- 炕琴:炕琴櫃,擺放在土炕上的立櫃,大多用來疊放被褥等。
- 手捂子:棉手套。也叫手悶子。
- 棉烏拉(miánwùlong):棉鞋,棉幫膠底毛裡。
- 鞋趿拉、趿拉闆兒:拖鞋。

搬蹬子
- 趿拉趿拉的:不利索;走路擡不起腳,腳後跟拖地。
- 爬犁:雪橇。
- 搬蹬子:四個角用竹子或木棍架起來的打魚的漁網。
- 抄羅子:撈魚的有手柄的魚網。
- 二齒子:兩個齒子的撓子,用來鈎或者劃拉東西,也叫二齒撓子、三齒撓子。
- 四股叉:四個齒子的叉子,用來挑起或撅起東西。
- 耙子:一排齒子。用來摟草,過去是用來除糧食當中雜草的工具。
- 犁杖:就是犁地用的犁。
- 刨奔:一頭扁尖一頭四方的錘子。
- 螞蚱子(蹦的蹦):手扶拖拉機。
5、動物:

雨蛙
- 樹狗子:樹葉掉下來,半幹枯狀态時的葉梗。
- 螞蛉(mālìng):蜻蜓。
- 老鐵:一種纖細的黑色蜻蜓,往往是成雙成對尾巴連在一起飛行。
- 貼樹皮:一種長在楊樹上灰黑色毛毛蟲。還有一種綠色的叫洋辣子。
- 老鼈蓋:水甲蟲。能入藥;這個油炸很好吃,東北夜市上的傳統美食。
- 螞替(mātì):水蛭。
- 曲蛇:蚯蚓。
- 大花鞋:蛤蟆,青蛙。
- 蛤蟆咕嘟:蝌蚪。
- 天老爺小舅子:綠色的東北雨蛙。非常有意思的青蛙,到處亂蹦,傳說它一叫喚天就會下雨,所以得名。用來形容一些門路比較多關系比較硬的人,講起來有一點點諷刺的味道。
- 家巧兒:麻雀。
- 老鹞子(lǎoyàozi):鷹。
- 老抱子:孵蛋及孵蛋後領着雞仔閑逛的母雞。
- 草爬子:蜱蟲。
- 小咬:蠓蟲。
- 蠅子:蒼蠅。
- 花大姐:瓢蟲。
- 乙巴:尾巴。
- 油了罐子、水炸、水老鸹:這三種鳥不知道是什麼鳥!以前在春天的田間經常能看到。
6、動作

假把刀
- 擱楞:豁楞,無秩序攪拌。做核酸,用棉簽在嗓子裡擱楞或者豁楞。
- 扒楞(扒拉):觸碰。這個不好形容,得演示才行。扒楞菜:不禮貌的吃飯方式,類似于把盤子裡的菜翻一遍;扒楞事:是指挑事;扒楞幾個菜:是指炒菜做飯;你别搭楞我:這可能是兩口子吵架了;把樹枝往旁邊剌兒扒楞扒楞,樹枝擋害(礙事)了。
- 尥蹶子:動物擡起後腿蹬、踹。指人對工作失去興趣,不幹了。
- 罩量:試一試。你罩量罩量,意思是你試試。
7、其他

醬耙子
- 捯饬:打扮。
- 嘎達揪(gādajiu):挽起來的發髻。
- 連毛櫻子:發型。
- 腰條:身材。
- 能水兒(néngshuir):本事。
- 大能帶:流鼻涕。
- 二椅子(èryǐzi):用現在的話講叫niang。
- 熊色(xióngsǎi):熊樣。
- 老蒯:老伴兒(用于稱呼妻子)。
- 打罷刀:離婚。
- 拉幫套:書面意思是幫忙拉套。也是舊社會時期的一種生活習俗,現已絕迹。東北方言裡後來發展的有一點點罵人的意思,但不是全部,這個詞現在已經沒有人說了。
- 綁丁兒:總是,經常。
- 丁巴兒(dīngbàr):總是,一直。持續不斷。
- 哏揪(gěnjiu):有嚼頭;也用來形容人的一種性格。
東北方言裡形容顔色的詞是這樣的
- 焦綠、焦酸、焦黃、瓦藍(wàlán)、八苦(bákǔ)、䲡黑、阙青、阙黑、通紅(痛紅)、煞白、齁甜:很、非常綠、藍、黃……

炕琴
最後
呱唧呱唧:鼓掌。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