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後續事件?來源:經濟日報如果被“薅羊毛”誤傷,商家務必在訂單形成後3個月内到法院起訴或者申請仲裁,否則撤銷權消滅,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薅羊毛後續事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經濟日報
如果被“薅羊毛”誤傷,商家務必在訂單形成後3個月内到法院起訴或者申請仲裁,否則撤銷權消滅
近日,網絡大軍“薅羊毛”,導緻網店關門的事件引發熱議:“薅羊毛”合同是否成立?“薅羊毛”達成的合同是否應當履行?被“薅羊毛”誤傷應當如何自救?
一般來說,“薅羊毛”是由專門搜集各類商家優惠信息的人,将優惠信息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接收優惠信息的人按照商家的優惠政策下單交易且得到實惠的行為。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趙鑫認為,消費者按照商家的促銷政策下單并付款後,合同成立。但是,如果商家并非有意設置促銷信息而是誤标,這與普通促銷有很大的區别。
“标錯了價格,即價格不是商家的真實意思。”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明知道是店家标記錯誤仍然購買,這就是一個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根據相關規定,店家隻要做出聲明,就可以取消此前的交易。
朱巍指出,法律規定,基于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這裡的重大誤解包括雙方當事人對于合同性質、合同相對方、标的物種類、質量、數量等的誤解,且這些誤解足以給當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合同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财産,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趙鑫表示,商家發現被“薅羊毛”誤傷後,首先可向買家說明情況,由買家自行撤回訂單,商家将貨款退還。如果買家不同意撤單,商家難以承受巨大損失的,可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撤銷合同。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内沒有行使撤銷權,撤銷權消滅。所以,商家務必在訂單形成後3個月内到法院起訴或者申請仲裁,否則撤銷權消滅,合同将不能被撤銷。
法官提醒,如果是因為店家标錯價格或數量導緻合同被撤銷,店家可能被認定為有過錯的一方,需要賠償買家的實際損失。買家如果明知合同無法實際履行而下單訂立合同,其因合同履行可獲得的收益預期實際為零,在網絡購物成本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可能會被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認定為不具有實際損失。(記者 李萬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