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表的編制原理和步驟?與資産負債表相比,利潤表隻分為三個部分:營業利潤、稅前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其所需填列的項目看上去少很多,但是在編制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錯誤那麼主要是哪些原因容易導緻利潤表的編制錯誤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利潤表的編制原理和步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與資産負債表相比,利潤表隻分為三個部分:營業利潤、稅前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其所需填列的項目看上去少很多,但是在編制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錯誤。那麼主要是哪些原因容易導緻利潤表的編制錯誤呢?
(1)對利潤表的格式及填制不了解現行的利潤表是我國财政部于2006年發布的,新準則下的利潤表較舊利潤表的項目有所變化,各項目的填制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新會計準則下的利潤表不再區分主業和副業,将企業的各項收入、成本統一填列,還新增了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資産減值損失、非流動資産處置損益項目。
(2)收入的确認條件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衆所周知,利潤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各項收入,如果對收入的确認條件模糊不清,則會導緻在編制利潤表時,多計或少計收入,從而導緻利潤表反映的信息失真。那麼如何正确、全面地确認企業的收入呢?
常見錯誤一:收入和成本計算填列出錯在舊的會計準則下,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支出和其他業務支出分别列示。而在新會計準則下,不再區分主業和副業,但是在賬戶設置時,為了核算清晰,還是會分設“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兩個賬戶。
常見錯誤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收入确認出錯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應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确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如果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有差額,應當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内采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沖減财務費用,而不能以公允價值填列。
常見錯誤三:資産減值損失的錯誤處理在舊的會計準則下,對各項資産的減值損失是通過“營業外支出”、“管理費用”、“投資收益”等損益科目反映的。而在新會計準則下,如果企業有确鑿證據表明資産存在減值迹象,應在資産負債表裡進行減值測試,減值損失統一由“資産減值損失”科目來反映。而且對于子公司即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産、固定資産、生産性生物資産、無形資産、商譽等資産的減值損失一經确認,以後會計期間内都不得轉回。
常見錯誤四:誤将接受捐贈的資産計入“資本公積”在舊的會計準則下,接受捐贈的資産價值通過“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核算。而在新會計準則下,如企業有接受捐贈的項目,其會計分錄應該是:借:固定資産(無形資産、原材料等)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