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菱tense藍标

三菱tense藍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2 00:51:32

美巡賽場上最火爆的三菱TENSEI系列杆身,到底有哪些優點?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内讓美巡賽這麼多選手使用?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

老虎伍茲用TENSEI pro 橘色系列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

麥克羅伊用的TENSEI pro White pro 70TX系列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3

ROSE用的TENSEI PRO 橘色系列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4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5

中國選手李昊桐、張新軍都是PRO橘色系列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6

Brendon Todd使用Tensei CK 60 Blue

三菱TENSEI系列杆身科技材料音頻:00:0012:43

參數對比分析音頻:00:0005:28

接下來我們将通過官方公布的TENSEI系列杆身的科技和參數特點,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講解該款杆身的“過人”之處:

一、TENSEI系列杆身科技總結

二、TENSEI系列杆身參數對比分析

三、如何選擇,什麼系列及重量硬度适合你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7

一、TENSEI系列杆身科技

TENSEI是一個大的系列,該系列下又有三個小的系列分類,三菱現在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同一系列的杆身中也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及應用技術,并且三菱杆身現在越來越多的将使用的材料特點及應用技術更多的展示出來,而不是一直再強調其“一貫式”的制成優勢。

今天我們僅以一号木杆為例,這裡我們先把TENSHI系列杆身用到的所有科技用思維導圖統一的歸納總結一下,因為這對了解杆身的性能非常重要。

TENSEI系列加起來一共用到了九種科技,這九個技術裡涉及到材料的有七個,6種材料是三菱自己的科技(我用紅色表示),1種是美國杜邦公司的材料(我用黃色表示)。還有兩個科技是具體應用型的(我用綠色表示)。看下面總結的思維導圖: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8

二、TENSEI PRO系列杆身參數對比分析

PRO系列一号木杆身共有四款:橘色、白色、紅色和藍色。其中,橘色用到了最多的材料科技,下面我會詳細的講橘色這款。四款中,高折點杆身有橘色和白色,其他兩款紅色和藍色均為中折點杆身。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9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0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1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2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3

四款杆身的剛性值分布圖,杆頭端(TIP)橘色最硬,握把端(BUTT)藍色最硬。三菱杆身剛性值對比圖如何分析?這裡總結兩點經驗:

1、剛性值前端(TIP)端越硬,相對的打感越硬;為什麼呢?請點擊鍊接:為什麼職業選手不喜歡用低折點杆身?

2、同一系列杆身,如果材料相同的話,末端(BUTT)剛性值的大小一般是通過外徑的大小來調節的,如上圖,末端藍色杆身剛性值最高,大家可以看上表中同樣都是60g S硬度的杆身,藍色杆身的BUTT端外徑是最大的0.627英寸,橘色末端剛性值最小,但不是最細的,是因為橘色在末端用到了不同的材料,下面我們會詳細說。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杆頭端(TIP)不通過外徑的大小來調節剛性值呢?因為杆身前端要匹配一号木的杆頸,太粗或者太細都會導緻安裝的困難,粗了,裝不進去,細了,容易掉頭,所以杆身前端的外徑尺寸是要非常精準了,基本都是0.335英寸,但末端就可以有一定的空間。

這裡我們詳細講解一下橘色系列:還好我手上有幾支橘色的杆身,特意跑到店裡拿出來研究了一番,請看下圖

1、杆身平衡位置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4

找到杆身的平衡也是費老勁了,因為杆身表面烤漆非常光滑,差一點都會滑落,細活啊!對我這喜歡簡單粗暴的人來說真是一種挑戰啊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5

不容易,來個特寫

我為什麼費半天勁來找這支杆身的平衡位置呢?肯定不是吃飽了閑滴!上圖有沒有發現這支杆身的平衡位置處有兩個特殊的圈圈圈圈圈圈圖案(重要的事說三遍)。看不清的可以把手機拿的近一點,最近大家憋在家裡天天看手機,眼神肯定不是特别好了,我還是來個特寫吧。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6

上圖這個位置有兩個環圖案,這個位置就是這支杆身原始長度(46英寸)時的平衡位置所在,為什麼要特意标識出平衡位置呢?這裡就要提到這款杆身用的一個材料及應用上的技術,看下圖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7

材料就是上面這個黑黑的鍋底灰粉末——鎢粉(Tungsten Powder),這玩意用來幹啥

?傳說在2015年,日本豐橋實驗室進行了一項重大的創新,使用了加入鎢粉的樹脂預浸料,這是一種非常重而緻密的粉末。在杆身末端将鎢粉注入樹脂片中,可将重心移向杆身末端(握把端),而不會使杆身變得更僵硬。更高的平衡點意味着更大的靈活性。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同樣重量的情況下(球杆長度相同、握把杆頭重量相同的情況下),這款杆身裝出來的揮杆重量更輕。

所以左側“HIGH BALANCE POINT”高平衡點的科技,就是用鎢粉加入杆身做的一個具體應用。

還好手上還有兩款三菱其他型号的一号木杆身,我們來進行一下平衡位置的對比: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8

四支杆身的平衡位置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19

大家看看左側的鋼尺另外兩款的平衡位置較兩支TENSEI杆身差了多少英寸???

不是你眼神不好,是我這張圖真沒拍清楚,用我這幾十英寸的電腦趴近了看,大約差了2.5英寸,也就是說這款杆身相比于其他的杆身而言,重心的平衡位置向握把端移了2.5英寸。别小瞧這2.5英寸的長度,對于輕量的杆身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到了職業巡回賽選手用到的70多克的杆身上,就顯得比較重要了。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0

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将杆身的重心平衡位置設定在接近揮重稱14英寸的轉軸位置,這樣重量的增加對整支球杆揮杆重量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1

三菱還特意為此款杆身設計了一個“W”表示鎢粉的logo。

鎢的化學元素符号是W,原子序數是74,相對原子質量為183.84

不得不說三菱設計人員在這款杆身的外觀設計上也是用心良苦啊。不容易啊,能遇到我這麼研究它也不容易啊

,寫到現在都是淩晨1:38分了,你說我容易麼。低調,低調,接着往下看:

三、如何選擇??說了半天,我們該如何選擇呢?三菱官方給出了一個建議表: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2

注:1:TX代表的是TOUR X。意思就是給動作穩定且杠杠有力量,賊快速度的選手用的。

注意2:上表的CARRY是表示落點距離,不包括滾動距離。

上表實際上隻給了軟硬度的參考,杆身重量的選擇沒有參考建議,但杆身重量與硬度一樣,也是選擇時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重量的選擇主要考慮體重和杆頭速度兩項。這裡賣個關子,就不詳細講了,等我新書裡會有詳細的講解,參考表格和公式。再講下去今晚不用睡覺了

,明天還得錄制語音發布。

簡單說一下硬度的選擇,我們以小麥為例:他的一号木杆頭速度118MPH,超出了上表建議的範圍

,咋選?紮心不?看看他最終選擇了哪款吧?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3

查到的最新數據小麥體重160.94pound(約73kg),身高174cm。

•RoryMcIlroy WITB 2019•超鍊接:麥克羅伊奪冠裝備分析

★Driver:Mitsubishi Tensei CK Pro White 70 TX

★3wood:Mitsubishi Tensei CK Pro White 80 TX

★5wood:Mitsubishi Tensei CK Pro White 90 TX

分析完感覺好像用小麥哥的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還是我自己來吧,話說年前海南公開賽,我從深圳借了一套杆去海南打鹿回頭,一号木杆身是TENSEI ck pro 橘色50S,和老虎、羅斯、李昊桐、張新軍同款。打完18洞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硬,三個字的話就是太**硬了,我一号木杆頭速度在103mph左右(TRACKMAN測得數據),體重75kg左右(好像最近又漲了兩斤)。有圖為證: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4

巧合的是配對的這位選手用的也是同款的TENSEI pro 橘色杆身,記得當時他用的是60g TX硬度。不好意思的是忘記了這位選手的名字。我這形象也差了點,激動拍照忘記整理衣服了,見諒見諒

所以對三菱給出的杆身重量硬度定制表做個總結:

1、業餘選手,一号木杆頭速度在不使出吃奶勁的情況下,杆頭速度低于105mph的話,遠離高折點杆身。除非你的揮杆特點導緻出球角度和後旋量都偏高,但這也要先從杆頭杆面傾角和杆頭重心深度上考慮,其次才是杆身(當然這點是針對業餘選手)。

2、輕量的高反彈杆頭也盡量不搭配高折點杆身及較重杆身。

3、還是看下圖吧!下圖是用在新出版書内針對業餘選手杆身硬度選擇的一個建議圖:

三菱tense藍标(三菱Tensei系列杆身)25

業餘選手用這個圖選擇杆身的硬度相對更合适一些。當然除了考慮硬度外,杆身的重量和折點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