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飛機上發動機噪雜的聲音,很多旅客在乘坐飛機時都會選擇使用自己攜帶或者機上配備的耳機欣賞電視節目或者音樂,并以此來打法漫長的旅途。但大家都會發現客艙乘務員在起飛和落地時的安全檢查時,除了對旅客安全帶有沒有系好、小桌闆有沒有收起等進行常規檢查外,還會要求帶着耳機的旅客取下耳機,為此很多旅客大惑不解,有的旅客很不以為然認為沒必要,甚至還有的幹脆投訴乘務員幹涉他們的自由。那麼究竟為什麼乘務員為何會有這樣的要求呢?
衆所周知,飛機在起飛後三分鐘和降落前八分鐘被稱之為起飛着陸關鍵階段,因為這兩個階段都需要飛行員在近地高度上完成的複雜飛行任務,是整個飛行過程中操作最繁忙的兩個階段,不但對飛行員的飛行技術要求極高,也對天氣、機場環境等因素要求極高。同時這兩個階段飛機主要處在海拔0-3000米之間的區域,而這個區域屬于對流層的最底部,是氣流最不穩定的區域,也是鳥類活動最頻繁的區域經常會發生鳥擊事件。據統計80%的飛行事故都是發生在這個時間階段内,所以有人也将這個時間段稱為“黑色的11分鐘”。也正因為如此,客艙乘務員才會在起飛和落地前對客艙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而勸帶耳機的旅客拿掉耳機就是其中一項,這是為了讓旅客在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的感知并作出相應的處置。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在平時可能隻是一句口号,但經驗告訴我們當突發事件來臨時,能夠拯救自己生命的正是那些在最短的時間内能夠做出正确的判斷和決策的人。據了解,正常人在常态下對于危機的反應時間為0.15秒-0.4秒,而人在沒睡醒或喝酒後反應時間會大大延長,大約要1秒左右,那麼戴耳機的旅客對危機的反應的時間則會更長。試想一下,在起飛着陸過程中一旦發生事故,就需要旅客在最快的時間裡做出反應并在在乘務人員的指引下按秩序迅速離機,這時候的一秒鐘也許就能夠決定旅客能不能夠達到安全地帶。因此隻能說在起飛和落地階段段帶着耳機無疑是“置生死于度外”的瘋狂舉動,而乘務員的好心勸解乘客在起飛和落地取下耳機則完全是出自對乘客安全的考慮。
目前各種商家都紛紛以高科技降噪為噱頭推出各式各樣的降噪耳機,有入耳式封閉結構的,有耳罩式的,有無線的和有線的,有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的,有的廠商甚至還打出了“消除外界99%的噪音影響”的廣告詞做為噱頭。豈不知這些耳機在幫助旅客隔絕掉機上噪音的同時,也會将很多重要的安全信息隔絕掉的,特别是那些無線耳機,在飛機上使用時不但會對使用者個人的安全造成影響,也會幹擾到飛機的無線電,其危害甚至比使用手機還大,從而對飛行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保證旅客能夠有一個安全的乘機環境,我們建議旅客在飛機上應該正确的使用耳機,當然不隻是在飛機上,在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或者行走在室外時,為了您的安全我們都不建議各位旅客佩戴耳機。
在飛機上如何正确使用耳機的幾點建議:
1、在起飛和降落階段不使用任何耳機。
2、在整個飛行階段不使用無線耳機。
3、在平飛階段,建議将耳機音量調至微弱,再逐步調整至合适音量。
4、在飛機上使用入耳式耳機時,每聽20多分鐘應休息2到3分鐘。
5、請勿在起飛前使用機上配備的耳機。
6、請在落地前将機上配備的耳機交乘務員收回或者放置在座椅前面的雜志袋裡,以免成為緊急脫離的障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