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5 15:20:37

網絡上的新詞層出不窮,前有“精神内耗”後有“高敏感人群”。我們身邊似乎永遠充斥着壓力和負面情緒。

“今天不努力,明天去種地”“高考是唯一的出路”等語言充斥在學生周圍。

在成年人看來這些精神上的壓力,與工作和撐起整個家庭生活的壓力相比不值一提。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

但是,令家長開始關心孩子的心理壓力時,總是令人觸目驚心的新聞通知。

比如《家有兒女》中林甯父母的“打罵式”教育,和劉梅的“诋毀式教育”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為什麼心理的健康和教育遠遠跟不上文化的教育?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2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3

孩子到底有沒有壓力?

人們總是對孩子的情緒有着刻闆的印象,總是覺得身為一個家長,懂得比孩子多,但是他們通常選擇性忽視了自己對孩子的壓力給予的更多。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連鎖反應被稱為踢貓效應,這是指人們壞情緒的傳染,并将自己的壞情緒發洩在比自己實力弱的人、動物或者物品上。原版的故事是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批評,回家之後對孩子破口大罵,孩子去踢身邊的貓,從而形成不可逆的惡性循環。層級從上到下,往往越靠後的那一個就越容易成為受害者。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4

也許會有人反駁,家中的物品并不具有反抗能力,摔就是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有每次受到負面情緒影響都可以用摔東西解決的能力。往往當孩子想要通過摔東西或者大聲反駁表達自己不滿的時候,會迎來“梅開二度”的打擊和教訓。

此時,當我們站在孩子的視角思考,當父母和自己都疲憊了一天回到家,父母擁有工作上的不悅,孩子擁有學習上的不解,彼此都有壓力,但孩子通常因為思想不夠成熟,而更傾向于直接尋找令自己開心的事物,從而不給自己壓力。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5

當家長因為成績或者将孩子拿去攀比而訓斥孩子時,成年人的壓力得到了排解。此時壓力就全部積壓在孩子身上。這些事會随着孩子的娛樂和運動疏解掉,此時就會形成家長眼中“無壓力”的狀态。

這些不被看在眼裡的疏解方式,不正是父母認為孩子沒有壓力的理由嗎?父母通常會忽略一點,當壓力積累過大,對于一個身體不成熟、思想不成熟、想法天真做事幼稚的孩子來說,父母給的“無厘頭”的壓力通常會讓孩子情緒崩潰,大哭大鬧甚至走向極端。那麼此時,父母又是否意識到,自己已經将壓力和負面情緒通過“踢貓效應”傳遞給了孩子。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6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7

除了受傷,期望也是一種壓力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們對待身體的傷害和對待心理傷害是兩種态度。對于可視的烏青淤血或者已經出血的傷口,我們并不會用利器去試探“這傷口還能有多深?”的結果。

有人将其稱之為“鑽牛角尖”,還有一種說法将其稱之為“精神内耗”,即孩子在負面情緒中掙紮,從而消耗掉心理的熱量,最後身心俱疲。

但是這種内耗會造成心理上的損耗。其後果也許比孩子面對家長時“大吵大鬧”更加嚴重。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8

比一個發生在近日的案例,一位浙江甯波的小男孩,因為看不懂課外閱讀題目,猛扇自己嘴巴的視頻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從視頻中看得出,男孩摘下眼鏡,動手力度非常大,視頻中在一旁的家長也被自己孩子的行為吓到。很多網友都驚呼是否家長應該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9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僅針對這種現象分析,并不特指以上案例),其一是現在孩子學習内卷嚴重,其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

造成孩子自我鞭笞的情況的“望子成龍”,不同于傳統的“棍棒底下出精英”。更多地在于父母從孩子擁有自我意識開始,就對孩子寄予了相當高的厚望,期望孩子在衆多主課和副課中,都名列前茅。

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迫于父母的壓力對自己的要求變得更高。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從而陷入自己的精神内耗。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0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1

壓力過大對孩子身體的影響和心理的透支

孩子過高的壓力對心境的影響有很多,過度的逼迫隻會讓孩子的心理透支,更甚者會讓孩子的結局變得如開頭說得一般“觸目驚心”。

一位廣州某中學的班主任曾說過,父母比孩子對學習更着急,他們的壓力遠超過應試教育給的壓力。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2

當孩子受到這些身體影響時,就會産生家長眼中“不好好學習”的狀态,比如學習能力不足、社交能力低、情緒管理差等症狀。因為孩子的大腦會整合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當大腦長期處于高活躍甚至處于現在所說的“高敏感”狀态,就會讓孩子的腦組織和功能處于持續性的高強度工作狀态。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對睡眠、學習和吃飯的影響。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3

如果這個時候還不開始重視,那麼随着孩子的免疫力降低和焦慮、抑郁等心理出現,就會讓孩子的心理的天平逐漸倒向負能量和行動力降低的一方。

首先,會導緻孩子認知上出現問題,由于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和強行要求的做法,會讓孩子形成區别于正常壓力的行為方式。

同時,父母的教訓和呵斥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沒有正确的引導難以從中走出。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4

其次,會導緻孩子的情緒上出現問題,由于對于被限制了行動和樂趣的孩子來說,他們無法再尋找到新的排解壓力的方式,從而會将負面情緒累積,到最後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5

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應當将自己的壓力轉移或者發洩到孩子身上。也不應當嚴格控制孩子的行為,讓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去發展。孩子的成長需要壓力給予動力,但不應當讓孩子長期保持“焦慮”。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正确的情緒互動,成為了幫助孩子建立健康心理的重要舉措。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6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7

如何與孩子一起互相排解壓力?

孩子都希望與父母擁有一個美好的學習時光,更希望能夠與父母一起成長。但是過量的唠叨則會造成孩子與自己“雙輸”的局面。因此,在面對孩子的教育時,父母要如何改變自己的舉措?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8

(1)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應試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父母如果給的壓力比學校還要大,孩子在調節情緒時就會失控,同樣他們不會對父母的關心抱有感激。所以,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應當多注意孩子的反映。

父母也可以多多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學會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學會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減少《家有兒女》中劉梅對劉星的“诋毀式教育”。從心理上讓孩子獲取自信,減少自我懷疑和頭腦“高敏感”。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19

(2)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減少對孩子的嚴密監視,如果長期嚴密監視,會讓孩子缺乏心理的邊界感。其結果要麼會讓孩子長大後無法自理,形成高強度依賴。要麼會讓孩子未來會不尊重其他人的心理邊界。

所以父母在孩子可以獨立思考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隐私。樹立起孩子是一個個體的觀念。與孩子形成的長期對抗,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20

(3)讓孩子自我成長

很多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愛好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這通常會讓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并且在孩子長大之後會産生強烈的叛逆心。

更重要的是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現父母的“雙标”做法。例如,逼迫孩子去讀書,而自己卻拿着手機看短視頻,同時開得聲音巨大,影響孩子學習的同時還會影響孩子心态。

父母應該明白家庭是一個整體環境,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必然是因為環境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而不是孩子成為衆人所指的“病原體”。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21

(4)改變愛的方式

在現代這個時代,壓力充斥着我們的周圍。不論是精神内耗還是高敏感人群的出現,都是值得每個人進行思考的問題。孩子身邊的壓力往往就來自于身邊人的發洩。所以當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度”。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所以,“适量”永遠是一個掌握優秀教育的标準。讓孩子身邊的“壓力泵”減少,家庭的壓力需不需要孩子實時透徹地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三觀。

怎麼鍛煉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壓能力(也許并非抗壓能力差)22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内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