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視頻博主都希望自己有一架爆款機器,一夜走紅。回到現實,又被想象中的技術門檻和高投入成本吓退。李蠕蠕和張同學們的故事,并沒有多少秘密,也不是經典的成功學叙事,他們隻是說,要熱愛,才能堅持,流量總有一天會從那個“黑箱”裡蹦出來。
單打獨鬥
2021年年初,李蠕蠕決定辭職。
在電視機前,她叫李如儒。從大學一畢業,她就進入這家電視台,做了7年的主持人。在觀衆看來,這個女孩美麗端莊,口齒伶俐,挺不錯,不過,和别的主持人似乎也沒什麼區别。
但在另一群觀衆眼裡,李蠕蠕的模樣要鮮活生動得多。她可以一人分飾多角,每個角色的語氣、表情甚至衣着妝容都拿捏精準。尤其受歡迎的是她的聲音表現力:從港台腔、譯制片腔到影視明星的音色,似乎沒有什麼是李蠕蠕模仿不了的。
李蠕蠕走紅,始于2019年4月發布的一條視頻。那天她原本準備好出門主持節目,臨時接到導演通知,節目推遲了一個小時,讓她晚些再去。突然出現空檔,李蠕蠕便随手拿起手機拍了段視頻,模仿那段時間喜歡的TVB台詞腔。她把握住要領,“多用後鼻音”,經典台詞“做人呐,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加上她頗具港風的長相和妝容,瞬間把觀衆拉到了TVB片場。
圖|李蠕蠕模仿TVB台詞
“沒想到一下火了”,李蠕蠕有些意外。當時她在抖音上發視頻已經有一兩年,主要内容是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關注度一直有限。這個無心插柳的視頻,當晚的點贊量就突破了10萬。
事後回憶起來,錄那條視頻雖然隻是抱着玩一玩的想法,但内心或許有某種潛意識在驅動。“我清楚自己比較擅長什麼。”
從小,配音和模仿就是李蠕蠕最大的愛好。去奶奶家玩,她會把鄰居們走路的姿态都模仿一遍;上學後,她模仿同學的樣子成了小夥伴們最愛看的節目。再大一些,她把喜歡的小說錄成十幾盒磁帶,用不同的情緒給其中的人物配音。
熱愛文藝的父親,注意到了女兒的天賦。在父親的引導下,李蠕蠕中學時期參加了很多語言類比賽,拿了不少獎,大學順理成章地入讀了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後進入電視台。
視頻火了,李蠕蠕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流量密碼。她接連推出TVB式情侶、TVB式媽媽、TVB式哄勸、還有模仿《還珠格格》《金枝欲孽》等電視劇片段的視頻。察覺到觀衆對單純的配音有些倦怠了,她又創作了“何太和鐘太”系列,一人分飾兩個太太,彼此比較又相互關心,劇情生動有趣,每條都能收獲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個點贊。
關注度高,觀衆對更新視頻的頻率和質量也都有了更高的期許。李蠕蠕沒有組建團隊,從寫腳本、搭布景、準備道具、化妝到拍攝、剪輯都是自己來。家裡有限的空間是她的片場:豎塊闆子,拉幅窗簾,就有了紅毯的感覺;拍逛街情節,她挪動家裡的桌椅櫃子,在衣架上挂滿衣服,制造出足可亂真的服裝店場景。李蠕蠕還買了一面大鏡子,在鏡前表演,方便觀察自己的演出效果。之後她發現,用手機對鏡拍攝,畫質更加清晰,這成了她的一個小竅門。
圖|李蠕蠕自制的拍攝現場
李蠕蠕對視頻質量要求高,一個鏡頭通常會反複拍好幾次。她的視頻大體走的是輕松幽默路線,為了突出效果,後期剪輯時需要加入各種素材。一開始,李蠕蠕使用的是朋友推薦的一個剪輯軟件。軟件功能單一,字幕要自己敲,也沒有特效和音效。她需要在網上四處搜索,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影響了制作效率。有時刷視頻看到有趣的效果,她想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卻找不到也不會做。直到前年,她無意中發現視頻博主們都在用一款名叫“剪映”的剪輯工具。李蠕蠕點開一看,頓時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她這才知道,其他博主視頻裡那些漂亮的效果,比如灑金粉特效、大頭特效,還有形形色色的有趣表情包,自己一直以為是專業剪輯師制作的,原來可以通過工具一鍵實現,找音效和配樂也很方便。李蠕蠕笑稱,剪映是“傻瓜式剪輯”,即使是小白,也“點開就會”。
圖|熟練運用特效後,李蠕蠕的視頻質量更高了
投入到短視頻上的時間精力日益增加,李蠕蠕漸漸無法再兼顧電視台的工作。況且,在電視台做主持,她隻是長長的流程鍊條上的一環,背着别人寫好的台詞,服從導演的調度。在短視頻裡享受過一個人創作、把控整個作品的樂趣和成就感後,李蠕蠕覺得,這片天地更适合自己。
提交辭職申請前,李蠕蠕猶豫過。主持人的身份體面光鮮,她曾經認為,即使節目沒什麼收視率,自己也可以躺平。但轉念一想,充實而自由的生活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即使必須為之付出一些代價。
圖|生活中的李蠕蠕
李蠕蠕是勇敢的。許多有志于從事短視頻行業的機構與個人在入局之初就放棄了,被想象中的高成本和拍攝剪輯的技術門檻勸退。李蠕蠕敢于單打獨鬥,源自對自己創作能力的信心,也得益于剪映等制作工具的輔助加持。
即便如此,辭去穩定的工作,成為一名全職短視頻博主仍然是有風險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制造爆款都是一門玄學,需要實力,也需要運氣的加成。昙花一現的博主很多,從前的流量密碼可能會失效,别人的康莊大道或許是自己的荊棘叢林。能否保持長期輸出,獲得足以維生的經濟收益?一個人能行嗎?
李蠕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個人簡介裡,“無團隊無公司”是她醒目的标簽。在置頂的一條短視頻裡,她一人分飾記者、TVB明星、台灣明星、經紀人等多個角色,表演、配音惟妙惟肖,289萬點贊,證明了李蠕蠕“個人小劇場”的魅力。經過三年多的全身心投入,前幾天,她的抖音粉絲突破了1500萬。
破圈之後
在自媒體領域,張同學是另一個爆款制造者。
你背後到底有多少人?近一年裡,這是張同學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外界的想象中,他有一個龐大的幕後團隊,運作能力強大,擁有海量身家,才能保證内容的高頻輸出和熱度的維持。
事實上,爆紅後,張同學仍然生活在東北農村家中。除了多了一個人幫他拍攝外,腳本創意、拍攝指導、剪輯依舊由他獨力完成。
2021年10月,遼甯營口市松樹村的張凱用“張同學”的名字在抖音發布了一條視頻。内容很簡單,就是鄉裡人普普通通的一天:面龐黧黑、長相樸實的張同學在農家土炕上醒來,用木杆支起木窗透氣。到商店買塊肉,地裡拔棵菜,和兩個好友一起和面剁餡包餃子。餃子出鍋,三人一口一個,就着啤酒吃喝得歡暢。
接下來發布的視頻也都是農村生活的場景:喂雞抓魚、刷牆補屋、燒柴做飯。張同學是個幹活的好手,動作利落,做起家務來爽脆好看。
不到兩個月,粉絲就漲到700多萬。評論裡,觀衆們都說“太上頭了”“一刷就停不下來”。他甚至火出了圈,很多平時不刷抖音的人都知道有個張同學。
說起迷張同學的原因,有的粉絲喜歡他視頻裡樸實的煙火氣,有的愛看他和同伴相處的幽默和溫情。不過有一點,是所有粉絲都津津樂道的,就是張同學出色的拍攝和剪輯能力。他的每一條視頻都有幾百個鏡頭,拍攝角度多樣,剪輯節奏緊湊流暢。觀衆還來不及産生視覺疲勞,場景已經切換到下一個。很多人據此認為他受過專業訓練,甚至有傳言稱,張同學是藝術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
面對這樣的“褒獎”,張同學不在意地笑笑,解釋說自己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早年開過汽車修配店,經營不善欠了債,外出打了幾年工才還清。2020年回到家鄉,本來想搞養殖,偶然間接觸到短視頻。起初,張同學幫别人運營視頻賬号,粉絲漲得很快,積累了不少經驗。後來因為理念分歧,他便選擇自己獨立幹。
張同學從小愛觀察善動手,小時候看别人玩風筝、滑冰車,他沒錢買,就自己照着樣子做。制作短視頻,他也從學習别人的作品入手。看一些拍農村題材的達人的視頻,“像電影一樣,很羨慕。”張同學就一點點分析他們的鏡頭語言,怎樣逆光拍攝人的輪廓,怎麼轉場,什麼時候用特寫。比如有個鏡頭令他印象深刻:一位博主拍伸手進雞窩掏雞蛋時,從雞窩的角度往外拍,比尋常的拍法更有趣。張同學想明白了怎麼實現,第二天就用到了自己的拍攝中。
這種拍攝方法角度新奇,果然大獲成功。然而,鏡頭素材多、切換快,剪輯量成倍增加。外界十分好奇,張同學一個人怎麼應付得過來?張同學笑笑,其實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忙,比如剪映的分割、删除等功能就十分方便,幾百個鏡頭一小時左右就能處理完成。
在一個叫做“揭秘張同學”的視頻裡,張同學展示了自己平時的創作過程:用支架固定手機,不停變換拍攝角度,有時甚至需要把手機粘貼在某些位置。拍好後導入剪映,左右滑動操作,很快,完整的視頻就出爐了。
圖|張同學揭秘視頻
張同學走紅後,身邊的夥伴們也開始試水短視頻。從拍攝題材到剪輯手法,張同學經常幫他們出主意。他還直播教學,分享視頻剪輯經驗,授人以漁,也從觀衆的反饋中吸取創作靈感。他對拍攝質量的把控更嚴格了,一個鏡頭不滿意,會反複拍到符合自己的要求為止。
張同學覺得,和有團隊的達人相比,自己雖然産出效率有所不及,但各方面的能力都能不斷得到提升,對内容也有完全的決定權。憑借勤奮的拍攝和剪映的輔助,他一直保持着較為穩定的輸出和流量。有粉絲說,張同學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他的想法始終沒變:“在老家踏踏實實的,把每天的生活拍出來。”
持續闖關
拍攝短視頻,讓李蠕蠕和張同學的人生中途轉向了。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和擅長,成為自媒體行業的幸運兒,但也得繼續一路闖關。
面對1891萬粉絲,張同學坦言,自己現在壓力挺大,也挺累。視頻制作幾乎占據了他所有的時間。雖然有個人幫忙拍,不用再自己來回調整手機位置,但基本每個鏡頭的指揮調度都得由他來完成。從前他最喜歡釣魚,現在隻能偶爾在晚上剪完視頻後去過過瘾。
更令人焦慮的是創作瓶頸。雖然在他看來,鄉村生活的素材很豐富,但時間長了,粉絲難免會倦怠。為了推陳出新,他吃飯、睡覺、甚至上洗手間時都在想創意,也嘗試過拓寬拍攝思路。前段時間他嘗試過橫屏拍攝,放緩節奏,在運鏡上更加講究,采用了類似電影的推拉搖移的手法,但反饋不夠理想。之後,張同學又回到了原先的風格。
除了頭部達人,還有很多成長中的博主也在努力着。
學美術出身的“張口必談”,先前一直拍懸疑類短劇,算是專業人士。因為喜歡音樂,入駐抖音後,他制作的短視頻都是音樂類的。去年年底,他發布了一條視頻,音樂用的是閩南語歌曲《若是明仔載》,意思是“如果有明天”。歌詞刻畫了孤獨疲憊的都市人形象:加班到深夜、一個人騎摩托、吃路邊攤。張口必談配上相應的黑白色畫面,放大的歌詞用紅色打在城市夜景上,有種觸目驚心的凜冽。
大概是那樣的情緒喚起了共鳴,這個視頻迅速成為爆款,點贊量接近200萬,還帶火了原本小衆的歌曲。“有點小驕傲”,張口必談說。
很快,張口必談收到剪映的邀約,成為模闆達人,可以發布自己制作的模闆,供視頻博主們使用。模闆達人是在剪映裡制作模闆的創作者,為短視頻的一些熱門玩法提供簡單易上手的操作。有了模闆,用戶隻需要導入自己的視頻甚至照片,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一條視頻。此時距離張口必談入駐抖音,僅僅過去了三四個月。
圖|張口必談制作的爆款模闆
做模闆讓自己多了一個被别人認識的渠道,還能帶來穩定的收入,張口必談珍惜這個機會。他平均每天發布一個模闆,挑選好聽又有畫面感的音樂,配上畫面和字幕。制作時,他會考慮模闆的适用性,比如不要放太多照片,因為普通創作者通常沒有那麼多素材可用。排版要注意字體、色彩的選擇和搭配,才能讓各種素材放進去都好看。在美術修養和剪輯功底的加持下,張口必談創作出了不少受歡迎的模闆,其中一款的使用量超過了30萬。
“别人用我的模闆做出了爆款視頻,我會特别開心。”即便很多時候居于“幕後英雄”的位置,不像爆款視頻博主那麼風光,張口必談也毫不在意:“你自己知道這是你創造出來的。”短視頻世界像座奇幻之城,張口必談和模闆達人們就是一間間漂亮樣闆房的建造者,幫助很多普通人築起創作的根基。
圖|張口必談
專職做短視頻後,堅持,或許比爆紅更難。
“做不好隻能自己擔着,沒有人可以甩鍋”,李蠕蠕曾經半開玩笑地說起一個人創作的壓力。每次做完一個大作品,她都會發誓一定要扔掉手機好好休息幾天。但很快,她又忍不住開始構思下一個腳本。
最近,她推出了“銷冠系列”,靈感來自她平時逛街對各類銷售人員的觀察。李蠕蠕把常見的銷售人員和顧客互動的場景組合到一起,加上自己的提煉發揮。生動的表演和考究的布景、妝容,讓視頻成為爆款,很多粉絲評論:隔着屏幕都被銷售冠軍說服了。
壓力大時,張同學會回想自己做短視頻的初衷。“拍好一個鏡頭,心裡特别滿足、高興。”那種純粹的快樂和成就感,和流量、經濟收益沒有關系。他想,做視頻要耐得住流量的起伏,堅持做自己真正熟悉、有感受的内容。難以有突破的階段,就先把目前能把握的内容拍好,“順其自然”,等待新的靈感到來。
這份工作讓他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有創意就趕緊記下來,眼下又攢了十幾個待拍攝的點子。
“不追熱點,做真實的、讓大家有共鳴的内容”,這是三位爆款創作者共同的心得。他們都沒有團隊,單槍匹馬一路闖關,構建了自己的“作品陣地”,讓短視頻從業者看到希望:一個人也可以。
正如李蠕蠕所說,“很疲憊,但很開心,停不下來。”他們懷着熱愛踏入短視頻行業,依靠勤奮和堅持獲得了報償。但對他們而言,最好的報償永遠是熱愛本身。
- END -
撰文 | 孟青思
編輯 | 雷 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