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是“國之重器”,是科技自立自強最關鍵的領域之一。然而數據顯示,全國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缺口逾30萬人,截至今年1月,上海對集成電路的人才需求量占全國需求總量的32.8%,面臨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營銷管理等産業鍊相關環節人才短缺問題。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緻力于通過産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學科交叉融合,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培養集成電路行業緊缺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半導體器件與物理專業,至今已有60年曆史。2019年11月,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成立,為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集成電路全産業鍊創新企業共建,集聚社會優質資源,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打造國際領先的集成電路泛摩爾人才培養高地。2021年,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納入教育部和上海市部市合作共建。
近年來,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迅猛發展,實現了五個“從0到1”的突破:獲批全國唯一新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獲批教育部首批現代産業學院,成為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全面創新改革任務揭榜挂帥上海唯一地方高校,成為上海市第一個綜合預算改革試點的二級學院,成為集成電路領域首批上海市級重點現代産業學院建設立項唯一高校。
目前,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以“科技強國、産業強國”為辦學宗旨,面向集成電路産業,打造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形成本科卓越創新培養、碩士領軍工程師培養、博士解決卡脖子難題能力培養的特色,并帶動相關學科共同發展,向着“準工業化,國際化一流微電子學院”大步邁進。
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本科招生專業為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專業形成了産教融合和科教融合2種培養模式,緻力于為産業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的創新人才。截止2021年12月,學院已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0餘名,聯聘中科院導師62名、企業導師51名,紮實推進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此外,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開設高層次人才共同打造的“中國芯路”特色課程;紮實推進的“四個一”實踐教學,得到了學習強國、《解放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科教結合、産教結合育人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針對高校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長期以來存在的産教脫離問題,微電子學院采用“四個一”培養模式,校企合作開發模塊化專業選修課,為産業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的創新人才。
面向科學前沿,微電子學院與中科院合作共建“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立本碩博一體化卓越創新班,探索“3 X”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機制。
無論是産教融合還是科教融合,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本科生培養突出“實踐化”,利用上海大學和共建單位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的兩個8英寸中試線平台,為每位本科生創建“一次芯片設計、一次實踐流片、一次集成分析、一個創新項目”的“四個一”培養模式,将本科生的知識與技能迅速擴展到更先進節點工藝的半導體芯片制程上。同時,校企合作開發模塊化課程,高标準培養面向集成電路全産業鍊的卓越創新人才。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的“超越摩爾”8英寸中試線一年的運營費近1億元,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相當于擁有每年價值2000多萬元的機時,用于微電子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培養。
在特色辦學優勢的培養下,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緻力于把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微電子及其交叉學科的基礎知識,擁有全流程芯片設計、制造及測試能力、國際化與團隊合作能力、集成電路IP分析保護能力,以及具有清晰的知識産權意識的具備超越摩爾項目管理能力和集成電路創新研發能力,并能應對未來挑戰的集成電路領域超越摩爾特色的卓越創新人才。
2021年,微電子學院本科生科創佳績頻頻,展現了卓越的創新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綜合素養:程宇晗團隊獲上海大學“互聯網 ”大賽金獎,本科生尤朝興團隊在第四屆本科生學術論壇獲得一等獎,本科生莊嚴團隊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 FPGA 創新設計競賽決賽三等獎。
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半導體産業,既是國民經濟的基石,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是我國崛起必須重點發展的領域,更是每位微電子人發光發熱的平台。在“2021年薪酬水平最高的十個行業”之中,集成電路與芯片人均月薪酬達到2.21萬元,未來前景廣闊。歡迎廣大高三學子報考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做中國技術變革時代的先鋒,為突破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做出上大貢獻!
獲取更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上海大學本科招生”頭條号!
本文素材來源:上海大學微電子學院官網,官微,上海大學本科招生專業博覽網,上海大學本科招生官微,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工業報,金凰鳳凰綜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