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沈嚴、曹盾、汪俊聯合執導,六六、秦文、高璇、任寶茹、馮骥等編劇深入一線采訪,張嘉譯、靳東、雷佳音、孫俪、楊洋、倪妮等30餘名演員傾情演繹,首部戰“疫”題材劇《在一起》的陣容,足以用豪華來形容,但展現的是最樸實的感動。昨天,該劇在上海舉辦發布會,宣布将于近期在東方衛視播出。
張萌與奚美娟拍出深刻感情張嘉譯演過最“難”的醫生早在今年3月,各知名編劇就已經開始深入一線采訪,目前劇集拍攝工作已經結束大半,共有10個單元故事:《生命的拐點》《擺渡人》《救護者》《同行》《決戰火神山》《搜索》《武漢人》《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每單元兩集,各為獨立故事,從小人物視角出發,重現疫情期間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就是真正的英雄的主題。
其實從單元名中,也能聯想到些許劇情的主題。昨天首次公布的全劇片花中“哪有什麼天使,不過都是别人的子女罷了”“從來就沒有什麼蓋世英雄,有的不過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罷了”等台詞一出,讓網友直呼:“預告片就賺足了眼淚。”
發布會現場,主創們也分享着這次“特殊”拍攝所帶來的不同感受。由劉敏濤、賈乃亮、倪大紅共同出演的《武漢人》,講述的是武漢封城早期平凡的社區工作者們的生活。
預告片中張萌在床上咳嗽不止,畫面一轉奚美娟緊張地說:“不得了了,我兒媳婦40℃了。”張萌透露,自己在劇中飾演一位患者,同時也是空姐和兒媳,雖然劇集隻有兩集,但與飾演自己婆婆的奚美娟産生了深厚感情,“這個故事大起大落,融入了很深的感情,我們好像拍了40集一樣,感觸很深,也很感人。”
而第一個單元《生命的拐點》将直擊一線醫生發現疫情後的決斷與付出。編劇梁振華透露,希望故事傳遞出“醫生和患者風雨同舟”的情感。
醫者中,也有大家熟悉的張嘉譯出演,其實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出演醫生了,從《帕米爾醫生》《心術》到《急診科醫生》,對于張嘉譯來說這樣的角色自然不會陌生,他卻說,這是自己演過的壓力最大的醫生。
原來,疫情期間張嘉譯認識多年的護士長也曾支援湖北的醫院,這讓他深刻感受到抗疫人的精神,所以自己特别怕“給演假了”。為了演好這個老院長,他仔細研究紀錄片,“原型有肌無力症,片裡拍了一個遠行的背影,那是我見過最堅定的步伐。”
戰“疫”工作的困難,讓張嘉譯也頗有感觸,因為拍攝時做了二級防護,大熱天一場戲拍完已經全身濕透。“很難想象,醫務工作者三級防護穿8個小時,會是什麼樣的狀态。”
趙今麥克服年齡差演醫生諸多演員參演卻少“露臉”除了多名資深演員的助陣,劇中也有不少年輕演員。楊洋和趙今麥出演了《同行》單元,該部分選擇以公路片的風格展現支援抗疫的千裡奔波。
預告一開篇就展現了拿着“大刀”的大爺封路的橋段,兩個為了抗疫工作堅持回到武漢的醫生,逆行、破門救人、在冬夜裡穿梭……趙今麥一句“我騎車去武漢”,楊洋震驚道:“250公裡呢!”接着就是一段趙今麥在獨自騎車奔赴前線的畫面,熱血、動人又有些心酸。
發布會現場聊起這次參演,剛成年的趙今麥表示,在劇中最大的挑戰是年齡差,醫生這個職業非常神聖,離自己也很遠,帶來了飾演難度。提到和楊洋的合作,她表示,對方非常敬業、非常認真,夏天穿防護服拍戲一點怨言也沒有。
此外,鄧倫也在《我叫大連》中獨挑大梁,演繹大連男孩的“武漢漂流記”;雷佳音則在《擺渡人》中扮演疫情期間願意奉獻自己、堅守崗位的外賣小哥。聊起這個單元,編劇高璇、任寶茹不約而同地表示,外賣員的故事是疫情期間特别讓人感動的,他們不僅真實觸及了城市的全貌,也将更多人聯系在一起,“雖然疫情讓大家分開,但這樣一些人卻讓大家連接在一起。”
該劇可謂大咖雲集,但演員少有露臉機會。由于劇情的特殊性,很多演員大部分時間都戴着口罩,靠眼神傳遞情感。張萌就曾調侃自己運氣好,飾演患者能露臉,“劉敏濤老師每天都戴着口罩。”演技派塗松岩則表示,防護服其實并不能“封印演技”,“踏踏實實穿防護服,拍攝期間你就一直戴口罩,你完全就能進入那個角色,體會到醫務工作者那種艱辛。”
當然,劇中還會有孫俪出演的《口罩》一篇,詳解“一罩難求”時生産工人的艱難,《火神山》講述一個拔地而起的奇迹,《搜索之24小時》還将“流調員尋找零号病人”的故事呈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