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3 09:22:26

什麼食物能溫脾陽、燥脾濕、醒胃口,令虛弱的脾胃健運,把黑瘦的人養到白胖?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1

米飯作為五谷之一,可以養人,這就不用說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米飯做得好,能同時具有養人、燥濕、滋潤的功能,俱補脾胃陰陽。

它的燥濕與滋潤功效又從何而來呢?這兩者的功效看起來可是相反的啊!

其實,它們是源于米飯的不同層面。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2

鍋巴:專為健脾而生

先說源于底層的鍋巴。不太焦的鍋巴,是健脾的好東西。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3

為什麼這麼說?前面的課程裡我們學過,脾五行屬土。

土的特性是生化、承載、受納;而脾胃的功能是接受、容納食物,再化生水谷精微,進而化生氣血,與土的特性相類。

萬事萬物均可分陰陽,土自然也可分為陰土與陽土。如何分?按照髒、腑的整體特點來分。

其中,五髒的功能特點主要是化生與貯存精氣,偏于存守,所以屬陰;六腑的功能特點是受盛與傳化水谷,偏于傳動,所以屬陽。

落實到脾胃上,脾屬髒,所以為陰土;胃屬腑,所以為陽土。

陰土,就是潮濕低窪的土。土要化生萬物,就要幹濕适中,所以陰土的特性是喜燥惡濕。

換成醫學表達就是,脾與陰土特性一緻,對濕特别敏感,也特别畏怕。又因為濕性類水,為陰邪,所以濕就容易傷脾陽

既然這樣,那麼,脾不單喜燥,也喜溫。為什麼?

萬物多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藏時自然界的陽氣藏于地下,所以地面寒冷,此時萬物凋零;而從春分到夏天再到秋分,陽氣多在地面,此時就是萬物生長與結實時段。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暖土才能生萬物。

換句話來說,脾也是得暖才能運化食物、化生水谷精微。

而鍋巴的特性是什麼?

1.鍋巴性溫

鍋巴,其第一個特性就是溫。

倒推個二十年,在沒有電飯鍋之前,我們多用瓦鍋煮飯,飯堂則多用鐵鍋

這兩種鍋,都容易焖出有鍋巴的飯。盡管不是每餐都有鍋巴,但是幾餐之中會有一次飯是帶鍋巴的。

這時我們吃的米飯,其實是溫性的,這種飯是暖脾的。而現在少了鍋巴的飯,最多是平性。

既然脾喜歡溫,現在吃的沒鍋巴的飯,等于令脾少了一個溫暖來源。日積月累下,我們的脾,就多半不是暖土了。這樣,生化之力自然就減弱了。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4

2.鍋巴性燥

其次,鍋巴是燥的。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惡濕,所以,它與脾之性最為相投。

濕氣去,則脾就健運。

3.鍋巴氣味焦香

再有,鍋巴微帶焦香味。

在五味之中,腥喜歸肺,臊喜歸肝,焦喜歸心,香喜歸脾,腐喜歸腎。

鍋巴的微焦味可助心陽。心陽就像太陽,陽光普照,可暖脾土,正應了益火可補土的意象。

香味入脾,應是生活常識之一,我們一聞到真正的飯菜香,食欲就自然而生。

從中藥的角度看,芳香可以化濕。

這樣歸納下來,具溫、香、燥特點的鍋巴,就有健脾燥濕、消食化滞和收斂止瀉之效,這不就是專為脾而設的嗎?

現在,日常要吃到帶鍋巴的飯已經不容易了,所以我到外面吃飯,還是較鐘情于帶鍋巴的煲仔飯。

當然,好東西也沒有必要天天吃或餐餐吃。

說明一下,這裡說的鍋巴,是煮飯時自然焖出來的微焦色黃而帶香味的鍋巴。而不是焦黑帶苦,或者飯燒糊了的鍋巴,這些鍋巴不要吃

現在還有制成零食的鍋巴,有些失之自然,似乎也過于幹燥,不屬上品。而帶油性的鍋巴零食就更不好了。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5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6

米湯:體虛瘦弱者的補身佳品

再說說源于米飯上層,可滋潤人的米湯。

米湯就是用上等米做幹飯或熬稀飯時,凝聚在鍋面上的一層米油。如果是大鍋中熬出的,且達到一定粘稠程度的,效果就更好。

米湯中有稻米中約2/3的營養物質以及90%的人體必需營養元素。

上個世紀有段時間,廣東興起過煲「白粥」的飲食熱。這些「白粥」并不是一般的白米粥,而是慢火熬大米粥,在熬煮過程中不斷添加米漿。

這樣,粥湯濃酽(yàn),米油成分充分溢出,是體虛者的補身佳品。

在中醫看來,它是味甘、性平、質潤之品,功能益氣、養陰、潤燥。清代名醫王士雄曾言:「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收奇迹。」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7

如果說,脾為陰土,喜燥而惡濕,喜鍋巴;那麼,胃為陽土,喜潤而惡燥,就喜米湯。

如果鍋巴配上米湯,一燥一潤,剛好完成了脾胃燥濕相濟的功能搭配。假如鍋巴吃多了,也可調和可能造成的上火。

經常喝米湯對孩子的健康和發育有益,既營養,助消化,亦利于對脂肪的吸收。用米湯給嬰兒作為輔助飲料,是比較有益的。

《本草綱目拾遺》說:「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于熟地也。」

這裡,還可看出米湯的另一個好處。一般的滋陰藥,如熟地、生地,多滋膩而助濕,米湯卻滋潤、厚腸胃而不助濕。

所以,如果覺得人參貴,又害怕通常的滋陰藥滋膩的人,喝米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缺少奶水吃的嬰兒,奶粉加米湯,營養更豐富。

民間就常說它「比豆漿,代母乳,賽參湯」。

這裡說明一下:上好的米湯最好用還留存胚與糊粉層的留胚米(一般指留胚率在80%以上的大米)來熬制,營養保健作用才會強。

若用精制大米去熬制,再經過淘洗,營養價值就會降低。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8

圖片來自網絡

健脾又養胃的十大食物(這種食物是健脾養胃佳品)9

能用食療,何必用藥

食物每日都要吃,所以擁有藥物無法取代的位置,更應該引起養生愛好者的重視。

食養的優點,大緻有這樣四個:

1.取材方便,以天然食物為原料,無副作用或很少副作用,易為人們所接受。

2.食借藥威,藥助食性,醫、食、養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食物較藥物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這個就牽涉到醫學的依從性問題,也就是說用食物來調理人體,比起用藥物,人們的接受度更大,依從性更好。有了依從性,才談得上調理效果。

4.食物往往成為某些藥物的載體,使藥物在體内發揮更大的作用。

比如張仲景的方就很喜歡用生姜、大棗,它們本身就有藥性,也是食物。這些既可以成為其他藥物的載體,也可以在組方之中,以自己食物跟藥物的雙重身份來發揮效果。

并且,能用食物來調理好的問題就不用藥物,這是中醫養生的一個原則。

孫思邈《千金翼方》裡說得明白:「夫為醫者,當需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後命藥。」

《黃帝内經》說:「藥以祛之,食以随之」,提倡藥治要與食治結合起來,也完全符合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原則。

可以說,如果能做到「寓醫于食」,中醫才真算是沒有白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