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今年第3号台風“暹芭”在南海中東部海面上生成。中央氣象台2日消息,“暹芭”于7月2日15時前後以台風級在茂名市電白沿海地區登陸。受其影響,2日至3日,粵西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市縣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風力方面,2日,粵西海面、瓊州海峽風力10級至12級,陣風13級至14級。
初台為何偏愛華南?
初台,一般是指當年首個登陸我國的台風。
初台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近30年(1991年至2020年)初台平均登陸時間為6月28日,發生最多月份為6月(14個),其次為7月(12個)。2008年台風“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登陸,是近30年登陸最早的初台。2007年台風“帕布”于8月8日登陸台灣恒春,是近30年登陸最晚的初台。
1991年至2020年,初台登陸地覆蓋廣東、海南、台灣、福建、香港。初台一般登陸華南等低緯度沿海地區,最常登陸地為廣東、海南和台灣。
中國天氣網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73年中,有33年初台風登陸廣東、17年登陸台灣、13年登陸海南,分别占到總數的45%、23%、17%。此外,香港、福建、浙江、廣西也均有初台風登陸。
為何台風偏愛在華南沿海登陸?中國天氣網分析師李靓介紹,通常台風的行進需要周圍氣流的引導,起到這個引導作用的天氣系統主要是副熱帶高壓。6月份副熱帶高壓經常位于北緯20度附近的西北太平洋上,有時向西伸到南海。這就容易把台風引導到華南地區。而廣東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因此初台風在廣東登陸的機率就更大一些。
上半年台風偏少,但并非罕見
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隻有“馬勒卡”“鲇魚”“暹芭”3個台風生成。國家氣象中心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統計,曆史同期(1949年至2021年)有4.6個台風生成,今年上半年台風生成個數偏少1.6個。
據國家氣象中心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王皘介紹,自1949年以來,上半年台風生成個數沒超過3個的年份占三成以上,1973年、1998年、2016年甚至出現過1月至6月“空台”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上半年台風偏少的情況并不極端。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逐年1-6月生成台風個數(1949-2021年)
今年上半年台風生成數偏少的主要原因與目前仍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有關。
國家氣候中心汛期台風預測主班、研究員韓榮青指出,本次拉尼娜事件從去年秋季開始,冬季達到盛期,今年春季不僅沒有衰減,反而階段性發展加強,這種情況在曆史上非常少見。拉尼娜事件的持續發展,會在冷水西側的熱帶大氣低層激發出以赤道為對稱的一對異常反氣旋環流,其中位于赤道北側的反氣旋剛好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台風的主要生成源地,即菲律賓東側海域。這種大尺度環流異常非常不利于台風生成,從而導緻今年上半年台風生成偏少。
韓榮青認為,上半年台風生成數的年際變化與熱帶中東太平洋海溫的發展演變趨勢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洋表面溫度在1月到6月轉暖上升時(近5年如2018年和2021年),容易導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風生成源地大尺度大氣環流氣旋發展,有利于台風生成;反之,海洋表面溫度轉冷下降時(近5年如2020年和2022年),容易導緻台風生成源地大尺度大氣環流呈反氣旋發展,則不利于台風生成。
下半年台風會紮堆嗎?
上半年台風少,下半年台風是否會組團來襲呢?根據中國氣象局整編的台風最佳路徑統計,從1949年至2021年,台風上半年和下半年生成個數基本沒有相關性。從統計結果來看,7月至9月平均有14.8個台風生成,是台風活躍季,同時也是登陸台風活躍的時段。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今年台風生成個數偏少、總體強度偏弱,但可能發生登陸台風影響北方地區(指北緯30°以北)的情況。預計7月至12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生成個數為15個到18個,較常年(21個)偏少;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頻數為4個到6個,接近常年(6.4個)到偏少。(記者:于子茹 數據來源:中央氣象台)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