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的農事俗語

清明的農事俗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8 18:25:51

今天是清明節,同時也是清明節氣,為春季第5個節氣,它也是仲春和暮春交替的節氣。到了清明後,太陽直射點離北半球持續靠近,因而氣溫回升,降雨也開始增多。不過此時萬物迎來了旺盛生長,進入陽春三月,正是踏青旅遊的好時候。

從今天天氣來看,我國中東部地區以晴天為主,隻有東北地區東北部有小到中雨出現。正是陽光明媚之下,氣溫迎來了快速回升,北方多地最高溫将陸續回歸25攝氏度以上,明天開始更是逼近30度,溫暖堪比5月份。

具體來看,昨天新一輪冷空氣來襲,不過其路徑偏東,影響并不是太大,僅僅東北、内蒙一帶有雨雪。當然,西南地區也迎來成片降雨,其中川渝南部、滇北、藏東迎來中到大雨天氣。

清明的農事俗語(今日清明正式進入暮春)1

因冷空氣偏弱,北方氣溫波動盡管有點大,但影響不大,不會改變回暖的趨勢,華北、黃淮一帶仍暖意洋洋,不過北方多地溫差達20攝氏度左右,南方也在15度左右,因此大家也要做好衣物防護。

清明節氣正處在莊稼、蔬菜生長的關鍵期,民間有“清明前後,種瓜得豆”的說法,想要莊稼蔬菜長得好,必然需要雨水滋潤,讓其長勢更快。

那麼,有人問,清明節氣是雨天好還是晴天好?其實,我們從農村的諺語就可知曉答案。

清明的農事俗語(今日清明正式進入暮春)2

1、“清明不明,怕是荒年”

清明節氣前後東南風來臨,此時氣清景明,因而有“清明”之說。那麼,如果清明節氣“不明”,又該做何解釋呢?

所謂的“清明不明”,其實是說清明節日當天為陰雨天氣,陽光被遮擋,因而才有了“不明”之意。不過古人認為,如果清明這天為陰雨天氣,那對農作物的生長來說并非好事,很容易出現荒年。

這是為啥呢?其實“清明陰,雨淋淋”就可以解釋這一天,如果清明這天下雨,那雨水将會持續不斷,接下來一段時間都有雨水。盡管小麥生長需要雨水,但降水量太大就會出問題。且那些蔬菜剛種植下去,雨水多了也難以發芽生長。

清明的農事俗語(今日清明正式進入暮春)3

2、“清明天氣晴,三月草不生”

從字面上理解并不難,清明是萬物開始生發的時候,此時各種植物已開始卯足勁生長。不過萬物生長靠太陽,唯有充足的雨水緩解春旱,才能讓植物快速發芽,讓樹木開枝散葉。

因此,清明節下雨更好,如果是晴天的話,可能3月份連草都不生長,天氣幹旱,雨水少,對莊稼生長也不是太好。

3、“清明刮墳土,莊稼漢要受苦”

清明當天,人們都會去祭奠自己的先祖,不僅會給先人燒紙,也會重新修整墳墓,将其修繕完整,因此“刮墳土”也就是掃墓填土之意。

不過大家要了解一個事實,如果清明這天有雨水降落,那田野道路泥濘,到處都是泥巴,行走比較困難,掃墓工作隻能推遲進行,自然是不可以填土。

因而這句俗語說的是清明天晴的現象,如果這天不下雨,那就表明接下來一段時間将會幹旱少雨,對莊稼生長不利,播下去的蔬菜種子也難以成活。同時,小麥、油菜此時進入生長旺季,缺水的話籽粒幹癟,作物也會減産,莊稼漢自然要受苦了。

清明的農事俗語(今日清明正式進入暮春)4

4、“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

谷雨是清明之後的節氣,也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它代表着降雨量更多,氣溫更高,更适合莊稼生長。

那麼,為何會有清明難得晴天、谷雨難得陰天的說法呢?

其實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清明節和下雨更配,老話也有“十個清明九個陰”的說法。不過民間也有“清明宜晴,谷雨宜雨”的說法,意思是如果清明為晴天,那接下來一段時間裡雨水不是太多,有利于春耕播種;谷雨時下雨,那表明接下來雨水量偏多,此時小麥進入生長關鍵期,對雨水需求量大。

清明的農事俗語(今日清明正式進入暮春)5

5、“清明天晴不下雨,石頭縫裡都結谷”

從字面來看,如果清明這天為晴天,那對莊稼生長來說自然是好的預兆,表明接下來将迎來豐收,就連石頭縫都會長出谷物,這是咋回事?

衆所周知,石頭縫想要長出谷物比較困難,畢竟營養少,很難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再加上土質差,水分不多,能夠紮根就十分不容易。

顯然這句俗語有誇張之意,但也說明了清明節晴天對莊稼生長的好處,接下來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清明的農事俗語(今日清明正式進入暮春)6

有人發現,以上俗語中,有些俗語認為清明節晴天弊端多,有些俗語認為晴天對莊稼生長有利。其實這些俗語的地域性特點明顯,在華北地區來看,更遵循“清明宜晴,谷雨宜雨”的說法,但南方一帶則更希望雨水偏多,大家咋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