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對付“孩子長不高”隻有一招,就是補鈣。然而,生長發育專家并不認同這一做法。
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個子的高矮與骨齡有關。”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會讓家長帶孩子“拍骨齡”,很多家長往往困惑不解:骨齡是什麼?為什麼要查骨齡?骨齡過大過小都可能影響身高。
當家長發現孩子身高矮于同齡人時,應及時帶孩子檢查,孩子的長高空間還有多少并不能僅從一次骨齡進行判斷,需要長期追蹤和觀察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觀察骨齡進展的快慢,找出影響孩子長個的因素。隻是依靠單純的拍骨齡,無法保證孩子的生長發育和身高需求。
孩子正常身高增長的速度,視年齡段不同而有差異。通常0~1歲孩子每年長25厘米,1~2歲年平均每年長10~12厘米,2~3歲平均每年長8~10厘米,3~10歲平均每年長6~8厘米。
青春期男孩身高會長高20~30厘米,女孩長15~25厘米, 青春期後身高增長逐漸減緩至停止。
家長可為孩子從小記錄身高、體重和頭圍的數據,繪制成個體化的“生長軌迹曲線”,并與國際标準的“生長軌迹曲線”做對比。若3~10歲的孩子每年長高不到4~5厘米,可能跟内分泌問題有關,例如生長素缺乏,就需要到醫院做深入檢查。
生長緩慢的原因相當複雜。人體的生長,在嬰兒時期與營養和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是密切相關的,3歲以後的兒童期主要與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有關,青春期由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直接主導身高的增長。
嬰兒時期,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的營養達到正常狀态,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家孩子天天喝牛奶,還吃鈣片,為啥還長不高?”兩位專家指出,這種觀點有點片面。有些孩子雖然天天喝奶,但可能挑食、偏食,甚至用奶來替代主食。
孩子要長高,營養應全面,講究膳食平衡,米面等碳水化合物、蛋、蔬菜、奶制品、肉類、水果等都不可缺少。
發現孩子生長緩慢,該怎麼辦?幼兒可先去兒童保健科檢查。小學生因治療時期偏晚,可以直接去兒童分泌科就診。
檢查時,醫生會逐項排除喂養不良、作息不規律、内分泌問題等的可能性。例如,醫生會讓提交孩子從出生開始的生長記錄,判斷孩子生長緩慢的時期和原因。
預防骨齡提前其實就是要預防青春發育過早和過快的問題出現。家長要警惕以下四個危險因素:
一是避免含外源性激素的食物長期攝入,比如蜂王漿、各種滋補品、飲料以及垃圾食品;
二是減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攝入,比如甲魚、黃鳝等;
三是減少夜間長時間光照;
四是減少成人化影視的心理污染。接吻、親熱的場面,對孩子會有負面心理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