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劇本殺”近幾年憑借引人入勝的劇本,吸引了越多越多的年輕人。其特點就是自身的故事性、懸疑性、刺激性、自帶社交屬性和豐富的沉浸式故事閱讀。
但是劇本殺“井噴式”的發展,真的預示其前景無限嗎?
事實上劇本殺發展的速度太快,可能會導緻未來發展上的斷層,無論是産品方面的斷層,還是行業環境發展上的斷層。
百億的陌生人社交
劇本殺熱度有點高。
先是人民日報三個月三次報道,後是超過5家專業數據媒體發布研究報告,僅僅半年時間裡劇本殺就上了9次微博熱搜。
年輕人最癡迷的線下娛樂形式無疑是劇本殺。
五年前的明星推理真人秀節目《明星大偵探》帶火了劇本殺,發展至今行業規模已突破百億。
線下劇本殺前兩年迎來爆發,當時劇本殺實體店數量由2400家飙升至12000家。即便去年疫情,國内共新增劇本殺相關企業還是較2019年同比增長63%。
劇本殺的前身是由歐美桌遊衍生而來的謀殺之謎。
2016年網絡綜藝《明星大偵探》的熱播把劇本殺帶進大衆視野。劇本殺簡單來說就是線下版的《明星大偵探》。
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線下娛樂形式中,劇本殺是僅次于電影和健身排名第三的。
可以說,劇本殺已經成為繼K歌、逛街、看電影“聚會三大件”之後,年輕人的娛樂新寵。
劇本殺簡單來說屬于真人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有劇情的狼人殺。玩家需要全程圍繞劇本,扮演劇本中的角色,一般都有一個兇手。
玩家在遊戲主持人的引導下,展開推理最後找出“兇手”。這種遊戲規則的設計,讓劇本殺通常會帶有懸疑元素。
劇本殺一局有5到8個人參加,人均消費最低幾十元最高數百元不等。
目前,在北京、成都、長沙等城市,經營“劇本殺”的商家們已經開始嘗試“劇場 劇本殺”“文旅 劇本殺”等新模式。
劇本殺之所以能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星球”,主要是有這些原因所在。
首先,劇本殺可以給用戶帶來沉浸式體驗。其次,劇本殺自帶的社交屬性很吸引年輕人。
線上劇本殺也很火熱,百變大偵探APP用戶量超過3000萬,“我是謎”APP當日下載量超10萬。
劇本殺之所以引人入勝,一方面在于所有玩家剛開始都并不知道兇手是誰;另一方面,劇本殺的規則可以套入無窮多的劇本,玩家可以親身體驗豐富多樣的故事。
尤其是在一個人人都已“線上化”的時代,而劇本殺的這些體驗都發生在線下。
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由于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加深,正在慢慢與現實産生割裂感。
劇本殺的作用對于很多沉迷劇本殺的年輕人來說,正是為了填補現實社交的空缺。
對于想賺快錢的投機者來說,劇本殺無疑是個暴利行業。
不少人認為隻要租個場地找上幾個朋友合夥開店,年入百萬不是夢。
劇本殺行業門檻并不高,大多數店鋪的前期成本30萬左右即可,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回本。
巨大的市場和低成本的門檻點燃了商家們的開店熱情。
劇本殺相關企業年注冊量也在飛速上漲,去年一年我國新增了3200餘家劇本殺相關企業。2019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劇本殺的市場規模也從2020年的117.4億元,預計今年将增至170.2億元。
近兩年迎來井噴式發展的劇本殺行業,讓全國門店數量從去年年初的2400家激增至年底的3萬家。
近年來,随着綜藝帶火、線下店鋪激增,“劇本殺”近兩年市場規模達到百億級。與此同時,“劇本”盜版猖獗、粗制濫造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最近幾年,“劇本殺”迅速走紅,給人以無限想象。但是“劇本殺”蠻荒的發展下,同樣是亂象不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劇本殺”生意是低成本且一次性投入。
然而,除了場館等硬件開支,“劇本殺”生意中的另一項開支大頭是購買“劇本”。
一個好的“劇本”,不亞于一部好的推理微小說。優質的“劇本”,因其稀缺故而定價不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劇本殺”的“劇本”,玩過一次基本就“劇透”了,同樣的客戶不會玩第二次。就此來說,此類“劇本”類似于一次性消耗品。
故而,“劇本殺”店鋪必須采購大量“劇本”。
很遺憾,如今很多“劇本殺”的“劇本”質量良莠不齊。很多“劇本殺”為了控制成本索性“拿來主義”,把别人的“劇本”抄襲過來,盜版山寨猖獗。侵犯版權不說,遊戲的體驗也是一言難盡。
作為一個蓬勃發展的巨大的市場,“劇本殺”的上下遊産業亟待規範。其重中之重,就是建立“劇本”作家的利益保護機制。
劇本殺這樣的團體互動遊戲會激發出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各種情緒。“劇本殺”遊戲的流行原因,主要在于豐富了年輕人的社交渠道,也就是陌生人社交。
但事實上這項遊戲兼具AB兩面,雖然傳播廣泛,但并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出圈。
風口下的關店潮
盡管劇本殺承載了年輕人的線下社交需求,但很多時候玩家還是會遇到踩雷。
故事變得沒有新意是一方面,劇本殺行業還面臨着内容監管層面的問題。
正當劇本殺風光的時候,5月13日,關于“4月劇本殺門店倒閉數量翻倍”的話題沖上熱搜,給火熱的劇本殺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4月,平台上以“倒閉了”為理由轉賣劇本、道具、門店桌椅等劇本殺商品的數量較上月增長了110%,引發熱議。
這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劇本殺的風口上,有人年入數百萬,有人血本無歸。
這些“倒閉了”的劇本殺店多開在一二線城市。但是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業餘時間并不多,所以劇本殺店多數時間處于淡季。再加上這些地方本身經營成本高、開店多,競争壓力也更大。
劇本殺通常分為盒裝本和實景式。
目前閑魚上轉賣的主要是盒裝本,價格多在200元-400元之間,約為新劇本一半的價格,這倒成了新玩家“撿漏”的好機會。
看似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劇本殺,實際上已經有了隐憂。因為一個新興行業發展太快,必然會出現根基不穩的問題。同時,短時間内市場飽和也會讓想象空間迅速縮小。
主要問題有這些。首先是熟客生意,導緻本每個顧客通常隻會消費一次,而劇本店幾乎都是熟客生意的,很難有二次消費。其次是折舊率高,産品容易壞和報廢。
最後是顧客不會上頭,雖然一般劇本店都有自己的“粉絲群”,但留不住人。
一個區域裡玩劇本的翻來覆去就是同一批人,一個店做得再好也不容易擴張。
所有風口壯大前都會經曆野蠻發展階段,劇本殺也不例外。
随着行業競争加劇,店家都試圖在第一時間強到高質量的劇本。
行業中為了獲得頭部劇本滋生出很多地下交易,這或是導緻劇本殺内卷的根源所在。
劇本的供需并不平衡。因為劇本殺對于劇本的質量要求很高,一個劇本的好壞直接影響玩家的體驗感受。如今市面上劇作者的水平高低不一,劇本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劇本殺市場規範度不夠,監管也缺失。
野蠻生長的劇本殺還沒有行業标準,線下門店質量良莠不齊,線上App問題頻發,不夠規範的市場滋生了很多灰色交易。
同時,劇本殺難以出圈也有場景的局限性。與可以随時随地開局的手遊相比,劇本殺的場景局限性很大。
而且劇本殺玩家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并沒有滲透到下沉市場。
這些不僅讓劇本殺内卷更嚴重,還是阻止劇本殺變成現象級遊戲的主要障礙。
近來劇本殺與影視劇互動頻繁,劇本殺和影視的聯姻也被認為是借高影響力的電影IP做宣發,從而獲取新客、尋求破圈。
劇本殺也在通過線上為線下引流,試圖擺脫劇本殺對遊戲場景的限制。
除此之外,劇本殺行業對5G、VR等快速發展的技術也有結合空間,可以促進其發展,同時也可以延長劇本殺場景半徑。
很多人認為劇本殺隻是昙花一現。
但是其實其他風口的發展史,直播電商、社區團購在有序發展前都有過一段成長期的至暗時刻。
如果劇本殺能走過目前野蠻發展的階段,規範化的有序健康發展,在科技的加持之下未來想象空間還是很大的,可以給資本講出很好的故事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