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高考落下帷幕,廣大考生緊繃的心也會瞬間放下。十二年寒窗之苦,也會在高考落下帷幕的那一刻,盡情釋放,散發成狂歡、放松甚至放縱。接下來,隻要等待考分的公布。即便等待考分的日子也很難熬,但比起複習迎考,還是要輕松許多。因為,在多數考生心裡,一切都已定局,隻有靜心等待。就算填報志願很難,也難不過高考。
于是,從放下試卷的那一刻起,絕大多數考生就進入到人生轉折的“空檔期”,特别是知道被錄取在哪所學校後,就更是完全可以放松下來,成為真正的“空檔期”。殊不知,如何利用好“空檔期”,對考生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這個“空檔期”,就像飛機的跑道,能不能順利起飛,起飛前的跑道滑行很重要。如果滑行不好,還真的不能起飛。如果想不滑行就起飛,即便能夠,也很危險。
事實上,對多數考生來說,高考結束到報到的這段時間,需要做的事并不少。休整、交流、準備、思考、策劃等,很多工作、很多任務、很多問題,都要在“空檔期”完成和決定,都要給自己的人生做一番新的描述。要知道,高考前的所有行為、所有付出、所有辛勞,都是為今後服務的,如果不能利用好“空檔期”的機會,好好地謀劃一下,對今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别的不說,單就填報志願一項,就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太多的問題需要思考、太多的目标需要制定。
高考與報到之間的“空檔期”,絕不是狂歡和吃喝、交流與玩耍,把握好“空檔期”機會,非常重要,掌握好“空檔期”尺度,也很重要。可以讓緊繃的心松弛一下,但絕不能讓其成為脫缰的野馬。一旦成為脫缰的野馬,要想收回,難度将相當大。現實生活中,由于“空檔期”太過放松放縱,有的人到了學校後,很長時間都難以将心收回,有的甚至因為過度松弛,最後導緻十二年寒窗付東流。譬如深陷遊戲泥潭、隻知吃喝玩樂等。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單就安排本身來說,多數考生在“空檔期”的生活安排、學習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沒有過度的玩耍和狂歡,也沒有過度的放松甚至放縱。但是,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又似乎遠遠不夠——沒有能夠好好地謀劃未來,沒有很好地思考分析一些問題。更多的還是默默等待分數公布、等待志願填報、等待報到的那一刻。這一切,都沒錯,卻沒有利用好“空檔期”。“空檔期”的休整,不隻是放松心情,還有思想的休整、思路的休整,有人生轉折期的各種謀劃與思考。至少,應當思考如何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型,如何把“我必須學”轉變成“我需要學”,如何從為了“考分學”轉向為了“興趣學”。
作為一名考生,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愛好什麼,不知道想要什麼,那麼,填報志願會比較盲目,就會一味地看學校,而不看專業,一味地順從父母的心願,而不聽從自己的興趣,最終,會讓自己進入高校以後,感到十分迷茫,學習的勁頭難以真正确立。恰恰是,“空檔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善于把握人生者,一定會在“空檔期”很好地思考自己喜歡什麼,分析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
有一點,特别需要提醒廣大考生,為什麼填報志願很重要,為什麼聽從自己的内心很重要,為什麼興趣很重要。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工作單位在招聘錄用人員過程中,十分關注應聘者的“第一學曆”。在他們看來,隻有“第一學曆”才是代表應聘者内心的,也是學得最紮實的。後面的研究生、博士生等,更多的都是為了擇業需要而“拼”出來的,而未必是遵從内心的。尤其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分屬三個專業、三個學校的人,更無法讓人知道他們到底喜歡什麼。如果應聘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喜歡、想要什麼,又怎麼可能對某項工作有興趣呢?沒有興趣,又怎麼能夠把工作幹得很出色呢?
所以,在“空檔期”好好思考和分析一下,遵從一下自己的内心,找出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面,從而在填報志願時,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在此基礎上,找一所相當的學校,那麼,今後的學習之路,會更加順暢,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也會更好,更利于自己潛力的發揮,尤其是今後工作崗位的确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