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屬于子囊菌亞門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世界上珍貴的稀有食用菌之一。羊肚菌是食、用兩用的真菌,個頭中等,菌蓋不規則,通體凹坑,淡黃褐色,形态酷似翻開的羊肚(胃)而得名。柄部為白色,内空,表面平滑或有較淺溝壑。多生長于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屬于喜冷涼型食(藥)用菌。
形狀
子實體較小或中等,6-14.5cm,菌蓋不規則圓形,長圓形,長4-6cm,寬4-6cm。表面形成許多凹坑,似羊肚狀,淡黃褐色,柄白色,長5-7cm,寬粗2-2.5cm,有淺縱溝,基部稍膨大,生長于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
産地
雲南高原腹地采摘,源自深山,初晨帶着甘露出土。生長在無農藥無化肥無污染的高原香格裡拉。
營養價值
根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并有“素中之葷”的美稱。另外,至少還含有8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葉酸等。羊肚菌的營養成分,可與牛乳、肉和魚粉相當。羊肚菌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每百克幹樣鉀、磷含量是冬蟲夏草的7倍和4倍,鋅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頭的4倍;鐵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頭的12倍等。
藥用價值
羊肚菌含抑制腫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諸多作用;日本科學家發現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劑,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質的形成。
羊肚菌所含豐富的硒是人體紅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可運輸大量氧分子來抑制惡性腫瘤,使癌細胞失活,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變緻癌物的時代方向,并通過結合而解毒,從而減少或消除緻癌的危險。還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清洗技巧
新鮮的羊肚菌十分脆弱,但因其表面凹凸不平,常含有泥沙,會造成清洗的困難。那麼要怎麼對羊肚菌進行清洗呢?
清洗時應先将新鮮的羊肚菌放入幹淨的容器内,并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清水或溫度較低的涼白開。然後順着同一個方向輕輕地攪拌、打圈,這樣便可将羊肚菌表面孔内的髒物都清洗出來。反複清洗2~3次後即可将羊肚菌清洗幹淨。
味覺享受
羊肚菌蒸蛋
剪開菌肚反複清洗,并切成小條。雞蛋打入碗中,放入鹽、青椒等,放入羊肚菌,大火蒸8分鐘。
羊肚菌排骨湯
羊肚菌洗淨後,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煲湯時把浸出味的水倒回鍋中一起煲湯,排骨洗淨斬塊和姜片一起放入鍋内,大火燒開後,炆火慢炖60~90分鐘。也可與雞肉、鲫魚等一起炖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