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東省壽光市因為一場洪澇災害吸引衆人目光——廣大群衆積極自救,在短時間内就讓10.1萬個受災蔬菜大棚恢複正常生産,受災群衆安然無恙,舉國歡欣。
而這場搶險救災的主角之一,當屬壽光各類各樣的“日光大棚”。
要知道,壽光大棚可是我國獨自研究,并打敗了業内第一的“荷蘭溫室”的存在。
面對着現代化農業史多達百年的農業強國——荷蘭,我國的“日光大棚”憑借着其獨特的優勢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發展到今日,壽光“日光大棚”已經有了三代的變更,就如同在壽光澇災中,它們堅挺到了最後一刻,完美地保障了大棚内的蔬菜。
如此頑強,令國人贊歎。
那麼,荷蘭的農業水平究竟有多強?為何會敗給我國的壽光?壽光的“日光大棚”究竟有何玄機?
(壽光大棚内的蔬菜)
一、老牌強國:曆史悠久的荷蘭農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鄉村農業在歐洲一直都是隐藏在幕後的存在,其往往或多或少地被工業化的光輝所掩蓋。
但在荷蘭,情況卻是不同。
荷蘭是世界史中農業發展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最早應用現代農業的國家。
14世紀下半葉至15世紀早期,伴随着農業生産力的發展,荷蘭鄉村内部經曆着深刻的轉型。
當時,荷蘭的可耕種農田經曆了“泥炭土沉降”這一危機,土壤質量的變化導緻了可耕種田地的減少,再加上人口增長所導緻的土地分割進一步加劇,最終促使荷蘭做出改變,向着機械化、現代化的農業發展邁進。
(荷蘭農業舉世聞名)
經過四、五個世紀的發展,荷蘭已經成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現代化農業強國,是業内公認的“農業第一”。
所謂的“業内第一”絕非浪得虛名!在20世紀,荷蘭的農業基礎設施工程已經冠絕世界:
舉世聞名的攔海大堤工程為荷蘭農業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借由“圍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積,将荷蘭全國的耕地面積擴大了接近一倍……
舉全國之力為農業保駕護航,由此觀之,荷蘭的“第一”名号确實當之無愧。
(荷蘭農場)
但是,不僅是“大”的工程做好了,荷蘭“小”的細節也面面俱到。
早在二戰結束後,荷蘭的農場就被譽為“農業實力比肩美蘇的軍事實力”。
再到21世紀,縱觀荷蘭農場的内部結構——溫室主體結構、溫室内外遮陽系統、作物生長系統、溫室環境控制設備包括加溫系統降溫系統、保溫系統、二氧化碳補充系統、補光系統、計算機控制與管理系統,溫室節水灌溉系統……各類裝備令人眼花缭亂,這和我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傳統相去甚遠。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荷蘭溫室”。
(荷蘭溫室)
荷蘭溫室以荷蘭“文洛型”玻璃溫室為主,這是荷蘭自主開發創新的成果。
所謂的“文洛型”玻璃溫室是以科學家之名所命名的,其特點是溫室較高,屋頂達5米,采光好透光率高、結構合理,配套齊全;
環境密閉,有熱效率高的加溫系統,有濕簾風機降溫系統,能保持适宜的空氣濕度;
灌溉設備、二氧化碳發生器等通過計算機自動控制為溫室整體利用率,和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手段。
憑借着“荷蘭溫室”,荷蘭一躍成為了世界上“四大蔬菜種子出口國”之一,在全球廣受贊譽。
因此,荷蘭溫室走出荷蘭,面向世界,向全球布局。
早在上世紀70年代,荷蘭溫室就在全球溫室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兼并了全球累積80%的市場——就連中國企業都紛紛求購,以滿足高質量作物的生産。
(荷蘭溫室)
可是,大家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荷蘭溫室在發達國家應用極好,而在發展中國家效果參差不齊。中國的企業也紛紛棄置荷蘭溫室,另謀他法。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巧婦難為無米炊,因地制宜是王道原來,荷蘭溫室“溫”的秘訣在于“天然氣”!
無論是灌溉、施肥,還是噴藥、土壤消毒等,荷蘭溫室都在24小時提供天然氣保溫。但是中國天然氣資源人均不足,怎能輕易浪費呢?
(天然氣)
就以荷蘭的馬鈴薯生産為例,一公頃的馬鈴薯從播種到成熟收獲就需要消耗十萬多立方米的天然氣,這相當于中國近千個三口之家全年的天然氣消耗量。
如此這般巨大的消耗量,不是當時的中國鄉村所能承受的。
更何況,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仍然面臨着來自蘇聯和美國的雙重壓力,中東、蘇聯的天然氣尚未與我國建立起合作關系,“煤氣罐”、燒柴火才是那段艱辛歲月的真實寫照。
顯然,荷蘭溫室不适合中國。
但就在衆人一籌莫展之際,山東省壽光市人找到了荷蘭溫室的絕佳替代品,那就是“日光大棚”。
(壽光蔬菜享譽全國)
縱觀壽光,其轄内氣候溫暖,資源豐富,土質肥沃,曆史文化悠久。
改革開放前,壽光人民并沒有因為其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土地而過上富足生活,反而過得窮困潦倒,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也難以保證。
改革開放後,壽光農村發展進步了許多,農民生活改善了不少,但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沒有讓農民走上富裕道路,年人均收入僅在300元左右。直到1989年以後,冬暖式蔬菜大棚種植技術的推廣才真正改變了壽光農民的命運。
這也就是“日光大棚”。
(日光大棚)
當時,“日光大棚”如同塑料薄膜一般,雖然簡陋、賣相也不好看,但确實是實現了防寒保溫之功效,可謂是物美價廉。
倘若遇到極寒天氣,農戶們還會把棉被、茅草鋪到日光大棚上,為的就是保住糧食。
出乎衆人意料的是,這種大棚雖然比不上荷蘭溫室,但是産量卻是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自此,我國溫室的發展,自壽光為中心,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壽光在溫室發展建設中,走在全國的前列,溫室生産企業不斷壯大,無論在技術,産品質量和先進性方面,在全國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如今,壽光的溫室發展經曆了塑料大棚、連棟溫室、智能溫室三個發展階段,取得了迅速增長。
在最初的塑料大棚階段,其因為結構簡單、造價低,制造容易、生産方便而一度占據着壽光最廣闊的市場。
(日光大棚)
最多的時候,也就是2006年前後,壽光塑料薄膜大棚有13.22萬座,占溫室總量的94.3%。
但是,塑料薄膜易老化,透光率下降比較快,對溫室生産蔬菜花卉來說隻能是“暫時的夥伴”。
因此,壽光人繼續開拓思路,發明了“連棟塑料溫室”,相較于日光溫室,它的結構更為複雜,在高度等方面比大棚要高、面積大,為全國所效仿。
連棟塑料溫室選用材料更為精細的塑料,能夠很好地彌補日光大棚的不足。
(連棟塑料溫室)
它能夠提高覆蓋材料透光率,增加溫室太陽能入射量。
正所謂“萬物生長靠太陽”,連棟塑料溫室就是力求把太陽光的利用率推向極緻,而透光率正是檢驗日光澤潤蔬菜瓜果的關鍵。
透光率越大,太陽光所能傳達給蔬菜瓜果的熱量就越多,這不僅僅能提高蔬菜瓜果的存活率,更能實現節能的功效,畢竟太陽能有什麼污染呢?
但壽光人并不滿足于此,因為薄膜溫室雖然一次性投資較低,但由于薄膜易損壞,薄膜的使用壽命最多隻有5年,更新薄膜和維護也是一個較大的問題。
(連棟塑料溫室)
此外,薄膜溫室其承載能力差,密封性差,還存在冷凝水滴漏等情況,一旦刮風下雨,很容易就損壞了。
因此,勤勞的壽光人不斷地改進塑料大棚的構造,想要盡可能多地增加溫室的自然光的入射量,為蔬菜瓜果們創造更為舒适的生活條件。
三、跳出“大棚”之外:創造與進取經過艱苦的努力,如今,智能溫室已經成為了壽光主推的第三代“日光大棚”——其采用大塊玻璃覆蓋,減少了大棚骨架的面積,這就好比是把房梁全部拆掉,然後換上一整塊大布,沒了那些房梁,能透入的太陽光不就更多了嗎?
(智能溫室)
但智能溫室可不單單隻有這一點好處,它還搭配了“溫室外部清洗裝置”,這一裝置用于去除溫室頂部的灰塵,保證太陽光都能完完整整地照射進去。
此外,第三代“日光大棚”更是對溫室内部進行了“加厚處理”,這樣可減少熱損失25%左右。
縱觀“玻璃溫室”,其雖然一次性投入高,但是它一般配置齊全,透光率較高,抗老化能力強,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内保持較高的透光率。
而且,玻璃溫室的防護性很好,刮風下雨根本無法撼動其分毫,這就使得其後期的保護費用很低,在加上長達20多年的壽命,玻璃溫室的成本其實也高不到哪兒去。
(智能溫室)
因此,壽光溫室發展之路欣欣向榮,荷蘭溫室反而“不受待見”。
而迎着新時代的新風,壽光人不斷創新,并由此創造了獨特的“壽光模式”。
在國家的帶領下,壽光市把“蔬菜産業标準化、智慧化”當作新的發展方向,帶領人民實現“鄉村振興”,可謂是風光無兩。
現如今,壽光已經謀劃了18個供俄蔬菜生産基地,将“智能溫室”大棚的蔬菜面積發展到60多萬畝,建成了亞洲最大的農産品物流園,壽光“菜博會”成為全國3家5A級專業展會之一。
可見,壽光不僅僅是“大棚”出色,農業知識的輸出能力也是首屈一指,中國有此“壽光”,又何須羨慕荷蘭溫室呢?
後記:壽光的溫室結構正在向“節能型”目标發展,而節能溫室正是近期溫室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節約能源正成為人類發展的共識。
(壽光溫室技術發展迅速)
如今,壽光的溫室控制技術已日趨成熟,正如荷蘭溫室環境調控的重點一樣,主要包括溫度、二氧化碳以及光照的調節與控制等,目前正在趕上荷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同時,壽光市農業設施生産公司在全國同行中有很好的聲譽,其産品銷往全國各地,每年生産各類溫室超過300多萬平方米,其中某公司研制成的高檔次智能型玻璃溫室,已達到了國際同類先進水平,成本僅及進口溫室的一半。
隻是,壽光溫室配套作業機械器具相對缺乏,妨礙了溫室功能的發揮,與荷蘭溫室設施方面的差距還較大。
但未來之路漫漫,壽光“溫室”的發展必将如初升之朝陽,潛力無限。
參考資料:郭天财,獨具特色的荷蘭農業[J]. 世界農業,1997(11)。
何革華、申茂向,荷蘭設施農業對我國的啟示[J],林業科技管理,2000(3)
厲為民,荷蘭的農業奇迹——一個中國經濟學家眼中的荷蘭農業[M],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3
李文榮.論設施農業的創新與發展[J].農機化研究,2007(8):184-186.
何芬,馬承偉.中國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J].中國農學通報 ,2007, 23(3):462-465.
高峰,俞立,盧尚瓊,等.國外設施農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浙江林學院學報, 2009,26(2):279-285.
楊敏群,楊妍,李勃,等.精準農業在中國現代設施農業生産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0(7):13-15.
張亞鋒,荷蘭王國的現代農業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體制改革,2003(1)
宋國柱,荷蘭及北歐發展現代農業對我們的幾點啟示[J],農業經濟,2004(5)
駱藍,荷蘭農業合作社和農民組織體系[J],中國合作經濟,2004(1)
厲為民,創造世界奇迹的荷蘭農業現代化[J],小康生活,2005(6)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 of the Netherlands,2006,荷蘭農業經濟研究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