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在經期前後、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并且腰酸甚至因為疼痛而冷汗淋漓,很多女性因為痛經而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讓人不堪回首。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原發性痛經指的是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這種痛經占比達到了90%以上。繼發性痛經就帶有明顯的炎症,常見于子宮内膜炎,子宮内膜異位症,盆腔炎,宮頸狹窄等病因
說到疼痛,就要提一下疼痛的性質:有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墜痛、絞痛等,疼痛部位一般在下腹部,有時會放射到骶腰背部,大腿/内側以及足部。疼痛的持續時間為1至2小時,嚴重的話,會持續2至3天。
痛經的伴随症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惡心嘔吐,頭昏乏力,冷汗淋漓,面色蒼白等症狀。
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子宮膜異位症可引發嚴重痛經并且月經量多,最重要的是子宮内膜異位症會導緻不孕不育,要引起足夠重視
痛經的中醫辨證,常見的4個類型以及常用藥。
1 氣滞血瘀
臨床表現為小腹部脹痛,疼痛性質嚴重,不可觸摸,可有冷汗淋漓,胸肋、乳/房脹痛,月經量少行經不暢,顔色暗黑伴有血塊。
臨床常用中成藥有丹栀逍遙丸,益母草顆粒,元胡止痛,婦科調經片。
2 氣血虛弱
臨床表現為少腹部隐隐作痛,疼痛性質輕微,喜歡揉按疼痛部位,月經量少,色淡質清。
臨床常用中成藥有八珍益母膏,八珍丸
3 寒濕凝滞
臨床表現為畏寒肢冷,腹部冷痛,疼痛性質偏嚴重,可有冷汗淋漓,月經顔色暗黑有血塊。
臨床常用中成藥有艾附暖宮丸,調經益母丸
4 濕熱下注
臨床表現為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質偏嚴重,絕手揉按,疼痛部位有灼熱感,經色暗紅稠粘有血塊。
臨床常用中成藥,有金剛藤膠囊,婦炎康片婦炎康複膠囊。
痛經緩解期,平時要多鍛煉,增強體質。月經前期,盡量少吃生冷寒涼和辛辣等刺激性比較強的食物。寒性體質的,平時要注意保暖。有肝郁症狀的人,平時盡量保持情緒穩定,避免亂發脾氣。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全部内容,僅供參考、了解、學習。有以上症狀的要咨詢醫生,藥物要在藥師的指導下購買服用。能幫到您是我的榮幸,喜歡就點這個@執業中藥師唐多多 關注吧,歡迎收藏,轉發,讓更多的女性朋友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