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和崗位等級一直都是老師們關心的話題,因為這兩項都直接與老師的工資挂鈎,職稱高和崗位等級高的老師,工資一定會比等級低的高得多,而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不同地區又有很大差異,比如,有些老師評上職稱以後,不管是中級還是高級,他們的崗位等級執行的總是最低檔,中級職稱執行十級标準,高級職稱執行的永遠是七級,按照正常的情況,當老師們任職年限達到規定的标準以後,就應該自動晉升高一級的崗位,但是,由于各地的經濟水平不同,他們在具體執行的時候,有時也會出現一些調整滞後的問題。
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在學校的編制方面。我們知道,很多學校根據自身的規模,相關部門每年都會核算應有的編制數量,學生多教師多,相應的編制就會多一些,相反,就會少一些,用在具體的職稱和崗位方面,就是每所學校的高級、中級數量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應該有幾個高級,幾個六檔或者五檔,多少個中級,多少個九檔或者八檔等等,這些都是經過核算好的,甚至,有些學校的規定更過分,把高級職稱的編制指标進行了固定,比如學校一共有三個高級職稱的編制,其他老師再想評高級,隻有等到上面的三個高級教師退休或者調離以後,騰出了位置才有機會。
用在崗位設置方面,道理也是一樣的,以中級職稱為例,如果學校的八檔編制已滿,下面的九檔要想進入八檔的崗位,隻有等到現在八檔上的老師騰出以後,才能在滿足相應條件的情況下,晉升到八檔。而像題主所說的情況,還有五年就退休的教師,可以不受學校崗位比例限制,自動上調一個檔位,雖說這種情況在有些地方是存在的,但是,也并不是說所有的離退休還有五年的老師,都能自然晉升一個檔位的。一般來講,這屬于有些地方對老教師的個别優待政策,為了照顧即将退休的老教師,讓他們在退休前能夠享受到高一級的待遇。
也就是說,隻要這些老教師符合五年之内退休的政策範圍,他們就可以不用考慮編制指标問題,可以直接晉升到高一級的崗位上,也有人說這些屬于編制以外的待遇,不管怎樣,老師們能夠享有高一級的待遇,已經成為事實,為什麼說并不是所有的快要退休的老師都能這樣呢?因為老師們的工資待遇,主要是崗位和職稱決定的,而每一種職稱,都有其對應的崗位等級,不可能存在越級的情況,比如,九級的老師可以自動進入八級,因為他們都屬于中級職稱的範圍,而如果本身已經是八級,就無法進入七級,因為八級屬于中級職稱,七級則屬于高級職稱,是不能跨職稱的。
因此,在我們讨論臨近退休教師的崗位等級問題時,既要考慮當地的具體政策有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又要考慮你是不是已經屬于該職稱的頂層,除此之外,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可能還會有我們想象不到的意外情況,但是,在職稱、崗位指标日益透明的框架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我們努力工作,完成各自的教育教學任務,老師們的職稱、崗位等問題,一定都能得到合理解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