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君
由春入夏,各路水果如約而至。如果這時候有人說,你可能并不會吃水果,你信嗎?但是,真有人因不會吃水果導緻生病,甚至有人還因此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症狀。這是怎麼回事?
或許你應該了解一下,水果到底該怎麼吃?
“吃荔枝會上火”是常識?
最近荔枝已上市,很多人愛吃荔枝,也知道一句俗語:“一個荔枝三把火。”因為吃多了荔枝真的會感覺口幹舌燥,嚴重的還會出現口腔潰瘍,所以人們通常都認為“吃荔枝的确會上火”。
實際上,荔枝吃多了會出現口幹或者口腔潰瘍并不是因為上火。主要原因其實是荔枝屬于高糖水果,高糖會讓口腔處于高滲狀态,就會讓你感覺口幹舌燥。同時,由于荔枝果肉容易塞牙縫裡,高糖分的殘渣也會給口腔内的細菌帶來養料,導緻細菌大量繁殖,造成口腔潰瘍,甚至還會伴随有牙龈發炎、腫痛等症狀。
除此之外,過量食用荔枝還會導緻“荔枝病”的發生。
“荔枝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低血糖,伴有面色蒼白,頭暈心慌,饑餓,大汗、乏力等症狀。這是因為,荔枝含有大量果糖,果糖進入體内轉化成葡萄糖需要一段時間,而胰島素在人體進食荔枝後就開始消耗血液裡的葡萄糖,且荔枝吃太多以後增加了飽腹感,又會影響其他食物攝入,從而造成了低血糖。
如在短時間内進食大量荔枝後發生頭暈、乏力、出虛汗等輕度症狀者,可先服用葡萄糖水或白糖水,然後及時到醫院就診。
因此醫生會建議,成人每天荔枝攝入量應不超過10顆,兒童5-6顆就夠了,千萬不要吃太多。
光吃甘蔗不喝水,差點精神錯亂?
去年春節期間突然流行吃砂糖橘,有報道稱,一位短視頻主播在炫耀了一筐她媽媽買的砂糖橘并全部吃完後,竟出現神志不清的狀況,直接被送進了醫院。
前不久,又有一則關于吃橘子和甘蔗後導緻精神錯亂的新聞上了熱搜:廣東惠州市一名四十多歲的長途貨車司機,在出車期間連續一周每天大量啃甘蔗、吃橘子解渴,結果導緻神志不清,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家人急忙将其送往醫院救治.所幸,因救治及時,該男子已無大礙。
經醫生描述,該男子是因食用了大量的高糖水果,外加長途奔波時飲水不足,體内水分過度丢失,導緻身體處于高糖高滲狀态,而出現了上述症狀。
所謂高糖高滲狀态,就是指血糖大于33.3mmol/L,伴有高血漿滲透壓和嚴重脫水狀态而沒有明顯的酮症傾向的綜合症。高糖高滲狀态在臨床也被稱為非酮性高滲性糖尿病昏迷。它指的是患者身體處于應激狀态之下,體内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此時胰島素反調節激素分泌卻大量增加,肝糖迅速釋放而導緻的嚴重高血糖。血糖過高導緻出現高滲性高血糖狀态,會引發精神異常,這也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并發症之一,甚至會有死亡的風險。
這種急症一般要經過大量補液、靜脈應用胰島素和鎮靜劑等搶救治療措施。因此醫生提醒“糖友”們:日常攝入水果的量和種類需嚴格謹慎,一旦出現口幹、多飲、消瘦症狀,需及時監測血糖變化。
分清“高糖”與“低糖”
水果明明是對人體有益的,為什麼反倒會傷害身體?
基于含糖量的問題,我們先來大緻了解一下水果的分類,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吃水果”。
水果可分為低糖水果和高糖水果兩類。低糖水果指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檸檬、西瓜、橙子、柚子、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蘿、草莓、櫻桃、黃瓜、西紅柿等,所含糖量最低的是檸檬;高糖水果指的是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多于10克的水果,又可分為以下兩類: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蘋果、梨、葡萄、荔枝、芒果等;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包括柿子、哈密瓜、冬棗、山楂等。
研究表明,砂糖桔的含糖量為10%-11%左右,也就是說,每100克的砂糖橘中含有10-11克左右的糖分。而甘蔗的含糖量則更高,為17%-18% 。所以,二者皆為高糖分水果。
如何科學地吃水果?
其實,這裡說的糖分多是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這種糖很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因此食用後短時間内人的血糖會明顯升高。所以如何把握好進食的量、進食時間、水果種類以及進食方式,這是很有學問的。
那麼究竟該如何吃水果呢?
首先是把握好吃水果的時間。水果一般在兩次正餐中間(如上午10點或下午3點)進食較好,這樣可以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負擔過重。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後立即吃水果。
吃水果的種類也應該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選擇。比方說,如果有控糖需求的人(糖尿病患者),應該選擇含糖量相對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較慢的水果;如果是低血糖的人,可以多吃一些高糖水果,補充身體的糖分。具體可以參考上述的水果分類。
其次是吃水果的量。再好吃的水果也要有所控制,不要一吃就停不下來。根據2021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各個年齡段所攝入水果量具體數值如下:1-3歲幼兒的攝入量為100-150克/天;4-6歲幼兒的攝入量為150克/天;7-10歲兒童的攝入量為150-200克/天;11-14歲兒童、青少年攝入量為200-300克/天;14-17歲青少年攝入量為300-350克/天;18歲以上成人攝入量為200-350克/天;65歲以上老年人的攝入量為200-300克/天。對應這個量适當進食應該是相對健康的。
最後,吃水果的方式建議盡量不要榨汁,直接吃新鮮水果比較好。水果被榨成汁後,一來榨汁過程中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C會被氧化破壞,二來如果丢掉果渣,更浪費了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礦物質。所以喝果汁看似健康,其實不然。
當然,最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凡事都應堅持适度原則。這應該才是永葆健康的奧秘。
(來源 蝌蚪五線譜)
來源: 羊城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