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莺 通訊員 陸燦 王米雪 樊燕飛 陳雅晴
你還記得今天是周六嗎?
一直宅着,也别忘記日子呀。
你申請綠碼了嗎,你會留着家裡的通行證嗎?你宅煩了,要不要一起來跳一段手指操。我們看到馳援武漢“超人媽媽”的思念,看到杭州城駐守的環衛工人的工作态度,也看到了當小區裡出現“新冠肺炎”病人時,鄰居是怎麼想的。
歡迎你也來分享抗疫中的故事,分享方式在文章最後。
1】通行證是否已經是過去時了
這兩天,杭州很多小區都開始用綠碼通行了,特殊時間的小區通行證也即将成為曆史,我們前段時間向大家征集小區的通行證,正好城西和城東的讀者“起步走”和“SYD”來曬了九堡街道和文新街道的通行證。不同小區的通行證還是有微妙差别的。
(點擊這裡和這裡,分别和分享讀者互動,看更多出入證件。)
通行證,會不會是過去時了,有沒有收藏價值?小記也問了一位杭州愛收藏的人士張家平,他說,如果能把全杭州的通行證都收集起來也是挺有意思的,但是這種收集品的信息量太小了,而且特殊時期,還是先在家裡呆着吧。
2】“手之舞”,一起來輕松一下
讀者“米雪”分享了浙江交通集團金華管理處“尖峰護心驿站”團員青年們自創的健身操,渾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工作人員跟着音樂跳起來。
第一反應是怎麼這麼萌萌哒,第二反應是跟着節奏一起來,在家辦公還是可以動一動的,刺激一下荷爾蒙。
緊張的工作氣氛,需要運動來緩解。你不妨也來試試。(點這裡和發帖讀者交流)
3】把女兒的名字寫在防護服上
讀者“October十月”分享了一位超人媽媽,是住在杭州康橋村社區的方欣,她是杭州樹蘭醫院呼吸科的一名護士,目前馳援武漢同濟大學光谷院區,家裡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現暫由老公和婆婆照看。2月14日,方欣需進入病房不能跟孩子通視頻,她特地在防護服背後寫上 “暖暖,晗晗,媽媽方欣”,進入病房前拍了照片發給孩子。
4】我的小區出現了确診病人,怎麼辦
如果小區裡發現了确診病人,你會惶恐嗎,你會緊張嗎?
讀者“耕夫”分享了一首詩,說的就是他所在的小區,發現了新冠肺炎病人,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77米,我與病毒的距離》,看全詩點這裡,和讀者交流。
“手機定位明白無誤地顯出/77米,這就是我與病毒的距離。”
“我不再散步,不再去會所/遠遠地将77米和花叢躲避。”
“消毒液彌漫着花叢,濃濃的/我們呼吸的卻是春的氣息。”
别怕,但是也别盲目樂觀,記得戴口罩,記得能不出門就盡量宅着。
5】我把願望綁在風筝上
讀者“Qyy穎”分享了一個特殊的“錦鯉”風筝,“錦鯉”風筝長1米、寬50公分,用毛竹為原材料制作而成,上面标有“交投鐵軍 衆志成城 抗擊疫情 我們必勝”的字樣。
做風筝的邱國光也很牛喲,是省風筝一級裁判員、高級風筝教練員,也是一名資深風筝愛好者,作為溫州市風筝協會的一員,曾代表溫州隊參加世界風筝錦标賽獲得金獎。
6】帶你看不一樣的杭州
宅在家是幸福的,如果必須要出門,會發現我們城市不太一樣了。
讀者“133*****051”高血壓的藥剩下兩粒了,隻好去醫院。“昨天我經倉河下、體育場路、中山北路,走到耶稣堂弄下城區人民醫院,沒有坐車,8路要半小時一班。路上行人不多,有汽車,也看到幾輛公交車。一路不敢多停,随拍了幾張,非常時期的杭州。”
還有讀者“138*****707”去了趟西湖,看到不管遊客在與不在,都在辛苦打掃衛生的環衛工人。
【幫幫團繼續征集身邊的正能量抗疫故事】
隻能在家裡各個房間循環遊的時候,你有沒有做什麼有趣有用有溫度的事情,歡迎來曬曬。
快遞隻能送到小區門口,可有人順手幫你帶回家;着急出門口罩不夠用了,小區的鄰居找到貨源,開啟團購……你的身邊可有這樣守望相助的故事?你家所在的小區有什麼樣的故事?社工們做了什麼?
期延長了,熊孩子在家到底能做什麼?帶着娃讀書、做遊戲的爸爸媽媽,是否有好的方法可以分享?
【曬一曬的渠道如下】
1、點擊“小時新聞”首頁上的浮窗“我要報料”→上傳文字、圖片或視頻(不超過20秒),就可發帖。
2、點擊“小時新聞”首頁下方菜單欄“幫幫團”按鈕→點擊浮窗“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