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簡稱巴或渝,位于中國西南部,是四大直轄市之一。重慶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3000餘年曆史,亦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雙重喜慶”,由此得名。截至2016年12月,重慶轄26個區、8個縣。其中,就奉節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建縣曆史超1300年,因諸葛亮、劉備而得名!
一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奉節縣東鄰巫山縣,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連雲陽縣,北接巫溪縣。奉節縣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夏朝時期,該地區屬荊梁之域。春秋時期,該地區先為庸國地,後屬巴國。其中,古庸國所處的長江中下遊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發祥地,而諸侯國巴國處今中國西南、長江上遊地區的一個姬姓國家,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戰國時期,該地區先屬楚國,後屬秦國。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奉節縣一帶屬巴郡魚複縣,重慶市奉節縣至今保留有魚複街道。公元214年,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奉節縣被劉備占據,并成為蜀漢的疆域。公元222年,蜀漢将魚複縣改為永安縣。一年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退屯永安白帝城。公元280年,西晉恢複魚複縣名。在南北朝這一曆史階段,蕭齊兼置巴州,蕭梁置信州,皆治白帝城。
三
公元554年,西魏蕭齊兼置巴州,蕭梁置信州,皆治白帝城。公元554年,西魏改魚複縣為人複縣。公元605年,隋炀帝楊廣在位時,人複縣屬巴東郡。公元618年,該地區稱信州,後改名夔州。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改人複縣為奉節縣。奉節縣由此得名建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了。五代十國時期,奉節縣屬夔州。北宋時期,置夔州路治此。
四
最後,元朝建立後,奉節縣屬夔州路。公元137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夔州改隸重慶衛。公元1381年,升為夔州府。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奉節縣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長。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裁大甯縣并入奉節縣,雍正皇帝複設置大甯縣。1997年3月,奉節縣随萬縣市隸重慶市,後直屬重慶市。截至2014年,奉節縣轄3個街道、18個鎮、11個鄉,總面積達4087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107.6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