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在這部小說中,魯迅先生以狂人視角揭露封建社會“人吃人”的殘酷事實。在一般人看來,狂人是精神不正常的,但在魯迅先生筆下,狂人卻是無比清醒的。“狂”其實是一種極端的精神狀态,在封建社會,飽受禮教束縛的人們輕易不會有“狂”這種狀态,換句話說,狂放不羁更需要底氣,本文收集八首很狂的詩詞,狂如谪仙的李白也佩服的狂士無人不知。
【一】《狂夫》
(唐)杜甫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唐肅宗上元元年的夏天,奔波許久的詩人終于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安頓了下來。眼前的美麗景色和困窘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自笑狂夫老更狂”,無官無錢的詩人想想自己都笑,貧困至極沒有最狂放、隻有越來越狂放的一個老頭!詩聖的狂有風骨、有氣節。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圖庫)
【二】《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轼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意氣風發、少年般雄心壯志,作者以“狂”開篇,出獵的雄姿讓人熱血沸騰。三十八歲的文學家将自己塑造成一個挽弓射箭的英雄形象,旨在表達自己殺敵衛國的豪情壯志和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願望。
【三】《一剪梅•餘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
(宋)劉克莊
束缊宵行十裡強。挑得詩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
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詞人被貶赴任廣東與好友王實之夜餞風亭。自比劉禹錫的詞人也是豪放不羁的性格,兩人分别在即,痛飲酒酣、高談闊論,以緻驚動左鄰右居。兩個狂士卻全無顧忌,面對旁觀者的嗔笑,兩個狂士回應,粗疏怎樣,狂放又怎樣!肆意灑脫的行為正是對嚴酷禮法制度的抗議和對自身憤懑的宣洩。
【四】《漫感》
(清)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詩人第四次會試落第,已經32歲的他,痛感報國無門,于是寫下此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賦詩抒懷、仗劍抗敵是平生夙願,如今十五年過去,還是一事無成,白白辜負了狂士的聲名,縱有滿腔熱忱、滿腹才華也無處施展。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圖庫)
【五】《賀新郎•甚以吾衰矣》
(宋)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以吾衰矣。怅平生、交遊零落,隻今餘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宋甯宗慶元四年,辛棄疾已經罷職閑居四年,心灰意冷的詞人取陶淵明《停雲》詩意,為新居“停雲堂”題寫此詞。為國擔憂,卻因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空餘孤寂與落寞。“不為沒有見到古人(陶淵明)而感到遺憾!遺憾的是像陶淵明那樣的古人不曾見識我這樣的疏狂”,詞人将壯志難酬的憤恨都融入到一個“狂”字之中。
【六】《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裡上孤煙。
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秋日的辋川,蒼翠寒山、潺潺秋水、渡口夕陽、墟裡炊煙,幽靜的田園風光。詩人倚杖柴門、臨風聽蟬,“我似五柳、君似楚狂”,超然物外的共同心境,裴迪的狂士風範讓詩人心生好感,沉醉狂歌的年輕朋友得到了詩人的贊許。
(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圖庫)
【七】《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别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挂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唐肅宗上元元年,遇赦後的詩仙李白重遊廬山。一樣的景色,不一樣的時間,曆經磨難的詩人始終不願折腰事權貴,再見廬山盛景,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訴諸筆端,詩人寫下這首名篇寄送盧虛舟。“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着鳳歌去嘲笑孔丘”,開篇用典,表達自己豪放的胸襟,不似癡迷做官的孔子,對政治前途極端失望的詩人以楚狂自比,潇灑地揮一揮手,告訴好友我要尋仙訪道,追求閑适隐逸的生活。
【八】《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一》
(唐)李白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賀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後人稱其為“詩狂”。賀知章性格豪爽、狂而不傲,身居高位仍與好友平等相待,“金龜換酒”傳為美談。賀知章也曾向朝廷舉薦李白,所以在他故去三年後李白遊會稽時思及兩人的友情,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來悼念賀知章。
在我們看來,賀知章的狂是與衆不同的,他深谙從政之道,身居高位,卻未有阿谀之名;他交友廣泛,卻沒有孤傲之事,他的狂士之風才是最令人佩服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