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1695~1755),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園,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園,自号借園主人。為“揚州八怪”之一。
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後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後寓南京借園,自号借園主人,常往來揚州賣畫。與李鱓、金農、鄭燮等往來,工詩文書畫,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
鄭闆橋 對李方膺的畫藝極為佩服,評價極高。墨竹是鄭闆橋最拿手的絕技,但他《題李方膺墨竹冊》仍認為李的墨竹“東坡,與可畏之”連畫墨竹的聖手蘇轼, 文同都“畏之”,可見其評價之高。至于對李方膺最擅長的墨梅,則論述更具體,評價更高,
誠請喜歡書畫的老師、朋友添加關注本刊“書畫名家賞鑒”,感謝您的支持轉發!!!恭祝秋觀者日金安!!!
向曆代書畫名家先賢緻以崇高的敬意......
.繼承中華文化精髓,弘揚、推動國學不斷傳承、發展.......
後附李方膺作畫所注詩文幾首:
題《潇湘風竹圖》畫上小題詩:
畫史從來不畫風,我于難處奪天工。請看尺幅潇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
李方膺畫風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題《風竹圖》中寫道:
波濤宦海幾飄蓬,種竹關門學畫工。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
《 蒼松怪石圖題詩》
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春複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幹壯川嶽,秀色無等倫。
飽經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擁護天阙高且堅,迥幹春風碧雲裡。
《題畫梅》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轉乾坤屬畫家。
筆底春風揮不盡,東塗西抹總開花。
《墨梅圖》
十日廚煙斷米炊,古梅幾筆便 舒眉。
冰花雪蕊家常飯,滿肚春風總不饑。
《竹石圖》
人逢俗病最難醫,岐伯良方竹最宜。
墨汁未幹才擱筆,清風已淨肺腸泥。
《題畫中松》
一年一年複一年,根盤節錯鎖疏煙。
不知天意留何用,虎爪龍鱗老更堅。
《遊魚圖》
三十六鱗一出淵, 雨師 風伯總無權。
南阡北陌槔聲急,噴沫崇朝遍綠田。
《無題》
露壓煙啼未有涯,通州城外夕陽斜。
饒他虎口渾身膽,依舊風中一葉槎。
自古滄江多險阻,幾時笛管許梅花?
案前幸有玲珑月,長照春秋萬物華。
《出合肥城别父老二首》
其一
罷官對薄已三年,故國他鄉兩挂牽。
行李一肩淝水外,計程千裡海雲邊。
風塵曆遍餘詩興,書畫攜還當俸錢。
莫道勞生空自負,幾人遊宦得歸田。
其二
停車 郭外淚潸然,父老情多馬不前。
茅店勸嘗新麥飯,桑堤留看小秧田。
一腔熱血來時滿,兩鬓寒霜去日懸。
不是 桐鄉餘不住, 雙親墓上草芊芊。
《廬州對薄三首》
其一
堂開五馬氣森森,明決無倫感更深。
關節不通包孝肅,錢神無籍謝思忱。
官倉自蓄三千秉,暮夜誰投五百金。
能使餘生情得盡,拂衣歸去獨長吟。
其二
三年缧绁漫呻吟,風動锒铛泣路人。
是我不才驅陷阱,信天有眼鑒平民。
情生理外終難假,獄到詞繁便失真。
念爾各收囹圄後,老親稚子淚頻頻。
其三
公庭擁看欲吞聲,愁聽羁囚報姓名。
萬口同詞天尺五,片言示法眼雙明。
肯從世道如弓曲,到底人心似水平。
兩度寒溫諸父老,卻因對薄叙閑情。
其四
紅塵白發兩無聊,赢得歸來免折腰。
七樹松邊花滿徑,五株柳外酒盈瓢。
是非終古秋雲幻,寵辱于今春雪消。
莫笑廿年沉宦海,轉從三黜任逍遙。
《鲇魚圖》
河魚一束穿稻穗,稻多魚多人順遂。
但願歲其有時自今始,鼓腹含哺共嬉戲。
豈惟野人樂雍熙,朝堂萬古無為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