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那楊過英俊潇灑招女子喜愛,一句“一見楊過誤終身”就足以解釋一切,郭襄、公孫綠萼、程英、陸無雙等女子都被他誤了一生。
可《射雕英雄傳》中,楊過的父親楊康又何嘗不是誤了穆念慈一生?他與穆念慈雖算得上兩情相悅,但穆念慈的人生也是因遇上了他而開始淪為悲劇,楊康死後,她是為楊康生下了遺腹子楊過,在楊過十一歲那年,穆念慈染上重病,不治身亡,隻留下了楊過孤苦無依。
(穆念慈劇照)
說來也是奇怪,郭靖一向重情重義,當年他和黃蓉與穆念慈分别之後,怎就沒再回去找過穆念慈,接濟接濟這對可憐的母子?康弟雖是個人渣,但他留下的妻兒卻是無辜的,其實這事也怪不得郭靖,這乃是金庸先生改書帶來的“後遺症”。
一、故人離去,後會無期
郭靖從來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哪怕楊康早已誤入歧途,他也一直對這義弟抱有幻想,總想在他陷入深淵之前再拉他一把,奈何楊康執迷不悟,最終落得慘死蛇毒之下的結局。
不過由于有穆念慈和楊過的存在,郭楊兩家的情誼就還沒斷,甚至後來郭靖一度有過讓愛女郭芙嫁給楊過的想法,隻是因為楊過癡情于小龍女而未能如願,至少郭靖是展現出了自己的誠意的。
(楊康劇照)
後來楊過上了桃花島之後,郭靖也是對他視若己出,除了不傳他武功之外,其他方面就像是對待親兒子一樣。
可郭靖後來對楊過越好,他當年與穆念慈母子的離别就顯得越奇怪。
你且看原著是如何說的:“郭靖、黃蓉贈了穆念慈不少銀兩,作為母子倆渡日之資。郭靖勸她回臨安去。穆念慈隻是搖頭不語,過了一會,輕聲道:‘我母子二人,得先去嘉興鐵槍廟,瞧瞧他爹爹的墳墓。’三人互道珍重,黯然而别。”
哪怕穆念慈有點兒武功,但要帶着一個身處襁褓中的孩子在這充斥着腥風血雨的江湖中闖蕩談何容易?郭靖何不讓她帶着孩子與自己一起,無論去哪,至少有個照應。
而且這一走,便是永别,直至穆念慈死去,郭靖也再未見過她。
二、再度相逢,情真意切
照理說,郭靖若心中惦記着弟妹和愛侄,他自然是應該滿天下的找這母子二人才是,憑他的本領,要打探一個人的下落又有何難?
不過可别因為他沒去找穆念慈母子就認為他對楊過的好都是裝的,且不說他是個憨人,向來直來直去,哪會僞裝,就算他會裝,書中的旁白也不會說謊。
在聽聞穆念慈的死訊之後,郭靖是“聞言震動”,當然,這還不足以證明他有多關心穆念慈母子,畢竟二人也算故人,聽聞故人離去,是個有血有肉的人都難免心中會咯噔一跳。
(黃蓉、穆念慈劇照)
而他抱楊過的旁白才是關鍵:“當下郭靖抱了楊過……郭靖見楊過身上劇痛不除,甚是憂慮。黃蓉知丈夫自義弟楊康死後,常自耿耿于懷,今日鬥然遇上他子嗣,自是歡喜無限。”
這些喜悅和擔心自然都是發自内心的。
也正因為如此,劇情才會顯得十分矛盾,若郭靖真關心他們,早幹嘛去了?其實這不能怪郭靖,而是要怪金老自己,他兩次改書,讓劇情變得有些不順。
三、金庸改書,念慈遭罪
其實在最初的連載版中,楊過的生母壓根就不是穆念慈,而是捕蛇女秦南琴,而郭靖與這位捕蛇女還有過一段暧昧時期,确切的說是郭靖救了秦南琴,秦家妹子自然是理所當然對他動了情。
而這一切都看在黃蓉眼中,甚至黃蓉是将秦南琴視為情敵般的存在的,奈何南琴妹子命苦,後來委身于楊康,這才有了楊過。
(楊過、郭靖劇照)
而在連載版楊過母子與郭靖夫婦的離别時,場景可和後來的版本截然不同。
原著道:“次晨兩人别過南琴上道,郭靖贈了她百兩黃金,黃蓉贈了一串明珠。黃蓉雖愛血鳥,但是南琴母子無所倚賴,有此鳥為伴,倒是一大助臂,當下也不提此事。”
有黃蓉在,郭靖自然不便回去找這曾經與他有過暧昧關系的女子,反觀黃蓉,她能夠在臨别之際将自己的愛寵血鳥送給曾經的情敵已然算得上是大氣,頗有幾分俠女風範,這個結局是合情合理的。
而後來在三聯版中将秦南琴删去,直接将秦南琴的戲份套在穆念慈身上,卻依舊沿用了初版中“郭靖夫婦給了些銀兩便離去”的戲碼就不太合理了,還是到了第二次改版中,金庸才安排郭靖提了一句讓穆念慈随他回桃花島。
可以說穆念慈後過的那十二年郁郁寡歡的日子并非郭靖之過,歸根結底還是金老改書導緻情節不順所緻。
(楊過劇照)
那麼初版的穆念慈結局有更好嗎?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舊版中的她是與楊康一同赴死,至少不用帶着一個原本根本就與自己無關的孩子熬那十二年了,而初版的結局還能借穆念慈主動赴死之舉引出《神雕俠侶》的主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盡管後來的版本也很精彩,但筆者仍認為初版設定更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