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仙魚,f/5.6,1/160秒,ISO 1000,-0.3EV
藍色的海洋讓人放松,豐富的物種讓我們驚歎水下的奇幻世界。當你成為一名潛水員并且擁有了一定的經驗與技巧,那麼水下攝影就是必不可少的潛水活動了。
水下拍攝環境一般可以分為人工泳池、開放水域(海洋、淡水湖)兩類,不同的潛水環境要求攝影師擁有不同的潛水技術。開放水域水流變化較為複雜,水溫多變,所以在水下拍攝前需要進行開放水域相關課程的學習并取得潛水執照。不過,并不是取得執照就可以熟練地在水下進行拍攝,還需要進行更多練習。那麼水下攝影都需要準備些什麼?在水下如何進行拍攝呢?下面逐一為大家解答。
器材準備
水下攝影需要準備相機、防水殼、廣角鏡頭和微距鏡頭、廣角鏡頭罩和微距鏡頭罩、一套閃光燈臂和外部閃光燈。購置一套這樣的水下設備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入門級系統就要花掉3~5萬元。所以,在感受水下攝影樂趣前,你需要認真考慮。
相機方面,一台全畫幅單反相機是水下攝影不可或缺的裝備。單反相機的快門時滞短,能夠确保攝影師在頃刻之間準确地捕捉理想的、轉瞬即逝的畫面。在選擇相機品牌的時候一定要重點考慮相機的配套附件有多少,因為前端接口和取景器通常不可以在品牌間互換使用。
選擇相機防水殼時,有多個因素需要考慮,首先是使用多長時間以及想要投入多少資金,其次是在購買單反相機之前需要查詢一下是否有與之兼容的照相機防水殼,以便攝影師通過操作相機防水殼上的各種接口和撥杆來控制相機。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盡量去尋找配有絨襯的防水殼,絨料可以避免光反射,而且當發生滲水時還可以吸收少量水。同時,大家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前端鏡頭罩定期檢查相機防水殼是否漏水。一般而言,相機防水殼拿起來應該非常舒适并且便于各項操作,在水下時應該調整好浮力平衡,做到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如果需要,可以将漂浮物或者重物固定在相機防水殼外以平衡整個系統,有一點點下沉力有時也會感覺不錯,可以使攝影師在拍攝的時候感到更加舒适和穩定。
02 海蜈蚣,f/2.2,1/200秒,ISO 100,-3EV
單反相機的鏡頭是可以更換的,這也就意味着防水殼前端必須能夠安裝各種造型的鏡頭。拍攝時,鏡頭防水罩通過嵌入式或者螺紋式卡口安裝在相機防水殼的前端。平面鏡頭罩是專門為微距和标準鏡頭設計的,是一個底部安裝了平面圓形鏡片的圓筒,看起來很像一個鏡頭;錐桶形鏡頭罩半徑向前不斷縮小,特别适合微距攝影,拍攝者可以在更靠近被攝體的位置布置閃光燈,這對于非常靠近被攝體的微距攝影來說十分重要;廣角鏡頭防水罩呈現類似于半球型的形狀,所以也被稱為圓頂防水罩,可以拍攝大視角的照片并且能有效防止光暈産生。
選擇閃光燈時,應該有盡可能高的閃光輸出功率。水下逆光拍攝或者微距拍攝都需要為主體進行大量補光,一個足夠亮的閃光燈能事半功倍。
熟悉水下光線環境
無論在岸上還是在水下,日出和日落時分都可以為照片增添漂亮的光線表現,締造一個奇幻的魔法世界。與中午刺眼的光相比,此時朦胧的光線看起來是如此與衆不同,沒有理由不帶着相機去潛水。不過在拍攝前一定要先清楚一項“軍規”:愛護水下環境!
光強度的衰減是水下攝影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陽光照射到水面上強度會大大降低,在30英尺(約9米)的深度時已經減少了80%,如果水質非常渾濁,色彩明度和光線強度損失更大。其中,尤以紅色波長光最為突出。紅色波長光隻能穿透10英尺(約3米)的水面,長距離的傳播使紅色光線急劇衰減直至全部消失。所以如果利用自然光拍攝,拍攝者需要在不超過五米的深度進行。在更深的水下,拍攝時可以增加感光度或者使用閃光燈來避免照片出現模糊。
03 小醜魚,f/4.5,1/100秒,ISO 160,-3EV
折射是影響水下攝影的另一個光線因素。人眼的視覺經驗表明透過水觀看時,一切景物看起來都比實際近三分之一的距離。這一現象影響着水下的拍攝者應該從多遠的位置布閃光燈,如果閃光燈過于接近被攝體會導緻曝光過度,如果太遠,影像的效果也不會太理想。
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的設置在水下攝影曝光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自動曝光模式在水下常常會導緻曝光失敗。因為水下光線相對較暗,自動曝光模式會出現補償過度的情況。這時,攝影師應該使用手動曝光模式完全控制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其中,首先要考慮快門速度的設置,因為在拍攝時經常處于晃動狀态中,高速快門可以保證畫面的清晰度。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還可以考慮提升感光度。
接近被攝主體
接近被攝主體是水下攝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如果離被攝體太遠,水會過濾掉色彩,就不可能拍出亮麗的照片。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拍攝者需要盡可能縮短鏡頭和被攝體之間的距離,同時閃光燈需要發出足夠的光線照亮被攝體。
如何足夠地接近動物拍攝一張成功的照片?答案很簡單:需要經驗。了解和學習動物的習性可以幫助掌握如何接近它們。更重要的是,必須在水中直觀地感受和觀察它們,注意它們的行為模式。比如,如果認識到鲨魚容易受到驚吓,那麼行動最好溫和一些,并給它足夠的空間。快速遊向動物的情況永遠都不要出現。想象一下,一個奇怪的生物喘着粗氣在周圍劃動,将會使膽小的海洋生物迅速逃離。明智的做法是很慢且很小心地行動,減小呼吸幅度,小心地逐漸靠近被攝主體。
攝影計劃:PlanIt是一款極為強大的制定拍攝計劃的手機App,它涵蓋了著名TPE(The Photographer’s Ephemeris)、Stellarium的常用星曆軟件,除了包括銀河位置、星星位置和星軌模拟、曝光和ND濾鏡計算、光度計、景深計算、光線角度、陰影長度,延時攝影模拟,彩虹位置預測,以及潮水高度預測和搜索等風光攝影師常用的功能外,它還提供了一個類似取景窗一般的畫面,可以直觀地看到某時某地太陽,月亮或銀河在畫面中的位置,以及它們和地面景物之間的關系。
準備充分有備無患
當我們準備好相機、鏡頭、三腳架、赤道儀等設備并做好拍攝計劃後,在前往拍攝點之前,一定要再次檢查相機電池、備用電池、充電寶是否充滿;儲存卡是否清空并插入了相機;快門線是否正常;相機是否裝好了快裝闆;是否攜帶了手電筒、頭燈和補光的器材;是否帶夠了禦寒衣物和食品;鏡頭及相機CMOS是否有污點等。如果自駕出行,還應仔細檢查車況油量,并根據路況帶好随車工具。
對于踩點工作,我們可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尋找合适的前景,結合StarWalk2模拟的銀河方位來提前構圖,做到心中有數。很多地方到了晚上會和你的想象有很大差别,如果等到天黑才去,不僅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前景,還會因為對地形不熟帶來一些危險,需格外注意。
正确設置相機參數
我通常選擇相機和鏡頭的手動模式,關閉相機及鏡頭的防抖功能、機内長曝光降噪和高ISO降噪功能,将存儲格式設置為RAW格式,然後将鏡頭對焦環轉到無窮大附近,打開相機實時取景,對着一顆亮星放大對焦,轉動對焦環直到星點變得最小最實為止。
08 14毫米鏡頭7張疊加星空
由于地球自轉,長時間曝光會造成星點連成線(星軌照片就是利用這一原理拍攝的),拍攝星空和銀河則需要避免星點拖線。這裡向大家介紹“500法則”來判斷快門速度,即快門速度=500÷鏡頭等效焦距。例如,如果你使用14毫米鏡頭,安全快門時間則為500÷14=35.7。也就是說,隻要快門時間不超過34秒,照片中的星點就不會有明顯拖線。不過“500法則”下,将照片放大100%,有時還是會看到輕微拖線,如果追求極緻圓潤的星點,可根據實際情況同理選用“400法則”或者“300法則”。
星空攝影一般需要較大光圈,但需要注意,有些最大光圈達F1.4或者F1.8的鏡頭,其最大光圈下的成像質量并不是最佳,往往需要收一到兩擋光圈值來拍攝。
越高的感光度能使曝光時間更短,同時也會帶來更多噪點。在單張拍攝時,感光度一般選擇在ISO 3200~ISO 12800之間,照片上的噪點可以通過後期降噪得到改善。而使用赤道儀跟蹤拍攝,由于曝光時間能大幅增加,因此ISO也能降低到400~1600之間,拍出來的星空基本不需要進行降噪處理。
靈活選擇拍攝方法
星空攝影首先是風光攝影,因此漂亮的前景、出色的構圖等不僅能為畫面增加層次和縱深感,還能和場景内容形成呼應和對比,讓畫面更加生動和諧。任何美麗的景色都可以作為地景,如雪山、沙漠、大海、湖面、溪流、草原、古建築等。實在沒有什麼地景可以選擇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如汽車、帳篷、馬燈或者不同形象的人物來營造場景和氛圍。
不同的拍攝地點和時間會讓我們遇到截然不同的拍攝環境。如果在惡劣環境下徒步,無法攜帶太多裝備,再遇上天氣變化很快(多雲的天氣會讓拼接和疊加都變得更加困難),沒有太充裕的拍攝時間,通常選擇單張拍攝;如果天氣狀況較好,拍攝時間充裕,則可以選擇多張拍攝疊加降噪的方式;如果可以攜帶更多裝備,天氣狀況也非常不錯的情況下,則可以選擇用标準焦段鏡頭拼接配合赤道儀拍攝,以達到最好的畫質和豐富的細節效果。
以上就是一些拍攝星空的技巧。每當我們凝望星空,星空也會凝望我們,照亮雙眼和内心,安撫我們的脆弱和不安。
09 赤道儀跟蹤拍攝,35毫米鏡頭12張拼接星空
10 利用人物和建築作為拍攝地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