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去整理供應鍊的資料,簡單的分享一下自己以前做過的一個ERP項目。當時給客戶做了一次簡單的培訓,本來想給項目組的一些領導們簡單介紹一下,忽悠忽悠就完事了。結果客戶從執行副總裁,一直到實際的系統操作人員都給叫來,當時好尴尬,不過也算是一次科普活動吧。偷了個懶,把之前PPT直接改版截圖(結果截圖截的也是很難看)發了上來,PPT當時做的挺醜的,内容邏輯也沒好好考慮,大家不要怪我,湊合着看吧。前面的都是當時為了湊字數的。
閉環MRP 在基本MRP基礎是哪個補充了編制能力需求計劃,建立了信息反饋機制,使計劃部門能及時從供應商、車間作業現場、庫房管理員、計劃員處了解計劃的實際執行情況,從而進行調整。
ERP同樣有局限性,如:與知識管理系統的融合問題,網絡經濟時代,智力資本,知識資本已經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力資源的開發,知識的取得、加工和運用,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課題
後面章節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講的都比較淺顯,不會深入展開
首先 ERP 是軟件,其次ERP 是工具,然後是人在駕馭軟件,使用工具。---也就是常說的IT 管理 人是管理。這裡需要我們思考,人的因素在ERP項目中的重要地位。
我們再去看看ERP中兩個非常重要且基礎的内容。
我們知道了ERP的概念、知道了ERP系統包含哪些模塊, ERP是怎樣幫企業實現業務集成。
要正确理解ERP軟件在功能上的“靈活性”:系統中有很多參數,可以支撐不同的業務形态,如:采購價格來源、銷售價格來源,工單自動結案,自動發郵件、批量産生發料單等等。
不管做什麼項目,最終所追求的都是項目帶來的效益。
一般企業員工需要4-6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很舒服的運用ERP系統,這時候ERP帶來的效益才會慢慢體現出來。
剛開始不但不會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有可能降低。大大小小的問題,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調整
如:物料、BOM 、供應商、客戶信息的統一,信息的規範 有形利益與無形利益。
ERP系統通過提供一整套管理工具來幫助企業制定更好的計劃,并使得企業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在正确時間,以更低成本,把正确的産品和服務提供給客戶。
提高生産效率:
1、縮短生産周期(停工待料的減少),監控生産過程中的瓶頸工序,及時調整生産計劃。
2、減少生産過程中的浪費,如:生産用料定額管理
3、減少手工處理的工作量
我經常感到很迷惑,為什麼很多人在看待實施顧問與ERP項目之間的關系,會有這麼多誤解。
顧問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以及企業應該做好哪些事情,澄清這些可以為企業做好2件事:買多少咨詢服務,企業員工在整個ERP項目中的職責。
項目啟動後,如果高層領導還在圍繞當初為什麼要啟動ERP項目各抒己見,情形就會更糟糕。如:能帶來哪些效益、需要分配哪些人員進項目組、自己在項目組中的角色、ERP軟件應具備哪些功能、實施成本是多少、實時周期多長、應該怎樣對員工培訓,調動員工積極性。
如:在特殊情況的生産計劃,在沒有能力進行标準化的情況下,人為調整更加合理。
很多用戶處在當前非ERP環境下,如果問他們想要什麼,他們的答案通常描述的就是現在他們想要的。之所以會這樣,要麼是不想改變,要麼是希望過渡到新系統的過程中盡可能的減少痛苦。
最典型的粒子:本來企業各部門就不能協同運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然後基于這些問題提出軟件修改。通過軟件的修改來杜絕員輸入出錯的疏忽,起始并不是一件好事。
好不容一把截圖貼完了,大家湊合着看吧。以後時候也會在整理一些自己以前的關于ERP的實施、售前的工作總結。這次真的是太偷懶了,把PPT備注内容也直接貼出來了,可能大家讀起來會很不通暢。
如果大家對供應鍊感興趣,再去看看我正在整理的供應鍊的一些知識。
供應鍊管理知識分享(1)-供應鍊定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