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梨花院落溶溶月打一動物

梨花院落溶溶月打一動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9-01 23:19:58

梨花院落溶溶月打一動物?作者:楊建平不管病毒在全球如何四處亂竄,春天還是如期而至,該開放的花兒依然姹紫嫣紅,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梨花院落溶溶月打一動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梨花院落溶溶月打一動物(梨花院落)1

梨花院落溶溶月打一動物

作者:楊建平

不管病毒在全球如何四處亂竄,春天還是如期而至,該開放的花兒依然姹紫嫣紅。

百花種種,我最喜梨花。老宅子裡那棵碩大的梨樹梨花盛開,滿樹白雲飄飄,滿院花影重重,四處香氣蒸騰,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秋季來臨,那挂滿樹枝的脆梨,半紅着臉龐,向我們搖頭晃腦,至今想起,我還是垂涎三尺。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的陝塬,也就是遠古的周成王“分陝而治”的那個陝塬。那塊“分陝石”如今還在我們市裡博物館當“震館之寶”呢。有曆史學家說,陝塬就是華夏民族人文曆史的“肚臍眼”,陝西就是因為在這個陝塬以西而得名。高高的丘陵,似乎象山,但登上去之後,卻是一馬平川,又似平原。

我們陝塬人,祖祖輩輩都居住在一種叫“地坑院”的民居裡。這種民居,不知始于何時,打我記事起,老人們就說我家的院子有百年以上。全村沒有一間瓦房,全是平地挖個四方形的深坑,再在深坑的截面上橫向掘進,呈圓拱形的土窯洞,用土胚或者磚在窯洞入口處砌上窗戶、門,窯洞裡用土胚還要砌上火炕,就可以居住了。一個院子有十孔窯、十二孔窯,其中一孔是門洞:連接院内到院上通道,人們出入院落,就必須從門洞沿着斜坡上上下下。門洞裡安裝有大門和閉鎖的機關,以防外人侵襲,非請莫入。其它的窯洞又根據中國的陰陽八卦把它确定為主窯(上房)、次窯、夥房、磨坊、廁所等等功能不同的用項。一所院子又會根據周圍的風水,定其上下左右,尊卑主次,有所謂的動宅和靜宅,細分還有西兌宅、南離宅、北坎宅、東震宅等說法。這裡的學問玄而又玄,隻有村裡的“先生”才說得清。

這種民居,因為就地取材,建設成本最低;又因為冬暖夏涼,運行成本低;一把黃泥一抹就煥然一新,維修更新成本低;深宅大院,門洞裡一門緊關,既可高枕無憂,安全系數高。當地老百姓喜歡,建築學家驚歎,外國人也常常來看稀罕。目前已經是馳名海内外的熱門旅遊景點。

日本人對這種建築最青睐,曾經反複考察,叫它“生土建築”,說它最節能。但這種建築有兩個關鍵的自然條件,一是土質,必須有厚層的結構穩定的白粘土,否則無法深挖洞後還百年無恙;二是當地的年降雨量不能太多,否則,地坑院内排水就會出問題。當然,除了優點外,這種民居的缺點是通風和采光不好。

我家的老宅,是一個擁有十孔窯洞的地坑院。院裡一棵大梨樹枝繁葉茂,長出院落地平線好多,好像高高撐起的一把巨傘,覆蓋在院落的頭頂。農村沒有街道門牌,我們家在村裡,就被稱為“梨樹院”。你是哪家的孩子?我是梨樹院的孩子。你去哪裡?我去梨樹院。如此一說,大家都明白。

我在這梨花院落裡出生、成長,又在這裡結婚、生子,村子裡每個院落的形狀、位置,戶型之間的距離,我都爛熟于心。黑夜裡瘋跑,也不會失足掉進院落。院落裡每個犄角旮旯我都能閉着眼睛走去走回。黑夜裡進出門洞、上茅房、喂豬、挑水、劈柴,啥都不耽誤。

但外地人到這裡,就很不适應。我記得中學時一個外地的高級知識分子下放到我們村裡教書,滿村子一個一個地坑院落,晚上走路險象環生,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深宅大院。這個老頭為此專門買了一個手電筒,晚上照明。可是有一次晚上大雨瓢潑,手電筒照明效果不佳,他直挺挺走下深宅大院,摔斷了腰,從此回城療養,不再回來。多年後,我進城上高中,又遇到這位老師,說起這段往事,他立馬摸着自己的腰,說:心有餘悸、心有餘悸啊!

我家院子附近是全村唯一一個籃球場,全村就一個籃球,寶貝似的,我想摸一下都夠不着。一天我正在梨樹下吃飯,忽然籃球嘭的一聲掉進我家院子裡,我扔下筷子就跑過去,抱起籃球一邊拍打,一邊大笑,院子上面沿口上圍了許多人喊:快把球扔上來、快把球扔上來。我才不搭理他們呢,自顧自地可勁玩兒。幾個青年氣急敗壞地從門洞跑下來,從我手裡搶走籃球,跑了。

此後,隻要籃球場上有人打球,我就呆在院子裡盼着籃球掉下來,隻要掉下來,我就狠狠過一把拍球的“瘾”。有一次,我一看籃球掉下來,就先把大門關上,然後再揀起籃球玩,氣得跑下門洞來拿球的小青年一個勁地踹門。最後還是哥哥出來,從我手裡要過籃球,一甩手扔給院子頂上的人。

還有一次,我正在院子裡守株待“球”,籃球掉下來時碰上老梨樹的枝丫,幾個來回反彈,結果球砸在我的頭上,我不顧兩眼冒金星,還是搶上去撿球玩。等球被人家取走後,我才呲着牙喊疼,奶奶一看都起了包,急忙拿筷子從香油瓶裡蘸一點香油塗在鼓起的包上,那香氣彌漫得我連連哄鼻子。

不過,要說香,最香的還是每年春天滿院撲鼻的梨花香。從院裡看,花傘如蓋,花影斑駁,香氣缭繞,尤其是月光下,坐在院子裡賞花,使我遐想紛紛,醉眼朦胧,許多神話故事都好像眼前飄過。從院外看,隻見花團錦簇似一大朵祥雲飄在地平線上,不見樹幹,不見院落。如果是傍晚時節,院子裡升起袅袅炊煙,蒸騰在梨花朵朵之間,夕陽照射下,那種仙境,我想海市蜃樓不過如此吧。

我兒時特别愛吃梨,而且隻吃我們家裡樹上的梨。村子裡别人家的梨,我總嫌棄不脆、不甜、汁少、肉粗。秋天的中午,我一絲不挂地坐在樹下的小闆凳上,大口吃梨,梨汁順着嘴角,順着手指流淌,蒼蠅便圍繞我四處偷襲,我一邊吃,一邊趕蒼蠅,一邊還念念有詞地罵道:這些死蒼蠅,為什麼老吃我?我身上的肉香?好吃嗎!奶奶見狀就走過來拿大蒲扇幫我趕蒼蠅。吃完了,渾身已是汗水和梨水混合淋淋,媽媽就拿臉盆過來洗澡,抱我去睡午覺去。

一次圍攻我的蒼蠅群裡混進了馬蜂,我在驅趕和謾罵時,惹惱了馬蜂,蟄得我扔掉梨子哇哇大哭,媽媽跑過來問是咋回事,我隻說屁股疼,也不知道咋回事。媽媽一看才知道是蒼蠅群裡有馬蜂,小屁股已蟄得腫脹起來。奶奶跑過來大罵“馬蜂壞蛋”,同時拿起縫衣服的針就往腫脹處挑毒刺,我疼得又踢又打,挑完毒刺,媽媽又拿肥皂水洗了屁股,才消停完事。

爸爸在外地教書,很少回家,因此我對他總有陌生感。一次晚上全家在樹下圍着小飯桌吃飯,爸爸回來了,我遠遠躲在奶奶懷裡看他說話。和大人說完正事,爸爸問了哥哥的學習,就開始逗我:你和誰最親?我指指媽媽。還和誰親?我又指指奶奶。還和誰親?我再指指哥哥。還有呢?我不吭聲,也不指了。這時,爸爸笑着拿起自己的挎包,掏出一種水果說:“我這裡有香蕉,誰和我親,就讓誰吃。”我立馬羞怯地一頭拱進奶奶的懷裡,哥哥高聲叫喊着吃開了,我卻死死地往奶奶懷裡拱,不肯接媽媽遞給我的香蕉。還是奶奶替我接了香蕉并抱上我進屋裡炕上,又讓我躲進被窩偷偷吃。

長大上學了,因為我家這棵老梨樹,我在學校人緣好極了。

每當梨花滿院時,一放學,同學們就會争着和我一起到我們家院子寫作業。于是,梨樹下的大石頭上時常爬滿寫作業的同學。風吹落的梨花,我們會搶到手裡,反複聞香,也會夾到書裡。結果鮮花的汁液把書滲濕弄皺了。

到了秋天,香梨挂滿枝頭,同學們更是争先恐後往我家跑,奶奶、媽媽知道小朋友那點心思,就用捶布的棒槌,扔上樹梢,打落一地梨兒,讓我們解饞。也有淘氣的小朋友要爬上樹去摘梨子,奶奶和媽媽是堅決不同意的,不是怕他們吃梨,而是怕萬一從樹上掉下來,無法交待。我記得我們家這棵梨樹的果子都是這樣陸陸續續被人吃了去,從來沒有摘了賣錢的心思。

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那年冬天,我和哥哥都參加考試,哥哥錄取了,我差一分未被錄取。第二年夏季,我又參加高考,考中了。半年時間,這個梨樹院接連考上兩個大學生,也是村裡唯一兩個,村裡人都說“梨樹院風脈好、出人才”,有四鄰跑上門祝賀,媽媽就摘下樹上的脆梨,讓人家吃,如果有孩子跟着,臨走還要給孩子口袋塞上幾個。

等我離家上大學時,滿樹梨兒早已光光。在收拾行李時,媽媽從一個陶罐裡拿出幾個梨子塞進我的行囊,說專門給我藏起來的,帶着梨兒離開家鄉,就不會留戀不舍,就會志在四方幹成大事。

大學裡我讀的中文,看到“梨花一枝春帶雨”“千樹萬樹梨花開”“落盡梨花月又西”“梨花滿地不開門”等詩句,腦子裡總是閃現我家那棵花開滿枝的老梨樹,這一幕過完電影,才能進入詩句的理解,才能欣賞詩詞的意境。當看到宋代晏殊寫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時,我一下物我兩忘,深深掉落進這詩情畫意裡,久久不能自拔。這就是描寫我的梨樹院,這就是我心中的詩句、夢中的情景。

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住進高樓大廈,總覺得沒有老家的地坑院冬暖夏涼,接地氣;見識了桃花、杏花、櫻花、海棠、玉蘭、丁香、桂花等等,但這些花隻能“入眼”而不能“入心”。我心底裡最美的花依然是梨花,而且是那棵老梨樹上的梨花。每當女兒暑假,我總喜歡帶她回到那座梨花院落,重溫舊夢,幾次醉倒在“梨花院落溶溶月”裡。

到北京工作後,女兒也長大出國留學了。回老家也越來越少,忽然大哥在電話上說,新村改造,老宅子被推平,規劃蓋瓦房了。我急忙問:那棵老梨樹呢?大哥回答:也已經刨掉,梨樹木質細膩,正準備做幾個做飯用的案闆,有你一個。我聽完,心裡空落落的,也不知道大哥還說了什麼,我隻是“哦哦”幾聲就挂掉了電話。

前不久,回到老家,到處是新蓋的瓦房、平房,還有兩層小樓,許多人的門樓高大氣派、瓷磚閃亮,但門頭上的字卻是“依瑪内利”而不是“耕讀傳家”。我幾乎不認識路,回自己的家也是東拐西繞,才找到。我夢中的梨花院落,已經淹沒在一群新房之下,了無蹤迹。梨樹做的案闆,我倒看見在新廚房正派着用場。

最近聽到網紅歌曲“草原最美的花,火紅的薩日朗”,我就不自主的改詞“我心中最美的花,白白的梨花香”。原本輕松的歌曲,我的改詞原本也是搞笑,不知怎的,我唱着卻出了“哭腔”、流了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