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濕熱引起的濕疹?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張忠德教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婦科濕熱引起的濕疹?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張忠德教授
醫案 小張,35歲,唇炎兩年餘
小張是北方人,五年前來到廣州生活,從此就愛上了廣東的老火靓湯,稍有不适都喜歡喝湯解決。3年前小張檢查出子宮肌瘤,手術治療後身體逐漸恢複,但經常出現胃脘部脹滿、嗳氣等不适。2年前又開始出現嘴唇紅腫,瘙癢起皮。起初以為是因天氣幹燥,但每天塗三四次潤唇膏,效果都不理想。自從去年秋冬以來,小張唇部瘙癢越來越嚴重,在某醫院皮膚科診斷為唇炎,外塗藥膏後效果不錯,但一停用又反複,不到半個月,嘴唇又反複紅腫瘙癢。今年立春以來四肢及軀幹上也長了皮疹,部分還有滲液,瘙癢難忍,皮膚常被抓破。還經常覺得胃脘部脹滿,大便偏爛,稍不注意就出現腹瀉、手腳冰涼等不适,于是來廣東省中醫院找德叔求治。
德叔解謎 内濕與外濕相聚
德叔認為小張的主要問題出在脾。中醫認為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素問·五藏生成》曰:“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脾的運轉正常,則口唇肌肉得以濡養。當脾虛運化失常,加之嶺南地區春濕盛,内濕與外濕相聚,濕濁内生上泛則唇部腫脹;脾虛則氣血生化之源匮乏,唇失所養就易出現唇部瘙癢;脾虛則血虛,血虛易生風,四肢及軀幹起濕疹;脾虛而運化無力,水濕不化則出現胃脘部脹滿、易腹瀉等不适。治療上,德叔以健脾化濕為主,佐以祛風止癢。小張服中藥一周後,嘴唇腫脹、瘙癢等明顯緩解。随後加大補氣健脾,至今已有2個月,唇炎未發作,且胃脘部脹滿、大便爛等症狀明顯緩解。
預防保健 妙用祛濕藥膳,中藥外塗止癢
小滿節氣,雨水增多,天氣悶熱潮濕,生活在嶺南地區的人們經常會覺得“濕氣重”,祛濕藥膳便出現在餐桌上。但德叔強調,祛濕也要因人而異。尤其是小張這類因脾虛而出現唇炎、濕疹的人,不宜選擇冬瓜、苦瓜、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滲濕之品,而應選用陳皮、砂仁、芡實等健脾化濕之品祛濕。
若唇部腫脹、瘙癢難忍,可用薄荷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煎煮約30分鐘。用棉簽蘸取藥汁,反複塗抹唇部,每天1-2次,可起祛濕止癢消腫之效。
德叔養生藥膳房 木棉花陳皮煲瘦肉
材料:豬瘦肉350克,蓮藕(鮮品)100克,木棉花20克,陳皮5克,芡實50克,生姜3-5片,精鹽适量。
功效:補氣健脾化濕。
烹制方法:将諸物洗淨,豬瘦肉切塊放入沸水中焯水備用;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瓦煲,放入清水約175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煲1.5小時,放入适量精鹽調味即可。此為2-3人量。(記者林清清 通訊員 沈中)
來源: 羊城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