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連續性文本主觀題的考查主要有“3類熱考題型”:概括内容要點題、比較材料異同題和分析看法對策題。嚴格說來,前兩種題型的共性都是概括文本内容要點,但一類注重信息的整合,另一類注重信息的比較,答題的側重點不同,答題策略也不同。
一、概括内容要點題
概括内容要點是指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對信息要點加以概括。這裡主要涉及作用、影響、模式、特點、措施、原因等方面。這類題實質是篩選并整合信息。篩選是對文中相關信息搜尋歸攏,整合是從相關信息中提煉出某種共同的東西,如事物的共同特點、事物的普遍意義以及帶給人的共性認識、啟示等。
☞分析命題角度
題幹示例 |
審題定向 | |||
(1)(2020·全國卷Ⅰ)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有什麼關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 規範答題思路 [典例1] (2020·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閱讀文本見“本專題真題體驗T一”),完成後面的題目。 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有什麼關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嘗試解答] [解題思維] 第一步:審題幹,明方向 根據題幹可知,本題是要求概括分析“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的關系。題幹對答題内容作了兩條限制:一是必須體現“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的關系,二是要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第二步:讀文本,定區間 與題幹要求緊密相關的是材料二的第二段,材料三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對答題也具有重要作用,這是答題的關鍵。 第三步:遵原則,善整合 (1)由材料二第二段“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優化投資結構、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可知,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推進新基建是對沖疫情的有效方法。 (2)由材料二第二段“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展現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帶動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潛力,客觀上也打開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知,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投資新基建為抗擊疫情提供技術支持,為疫情期間恢複生産生活提供便利,客觀上促進了新基建的發展。 (3)整合材料三内容可知,中央預算安排的資金,大部分不會用于道路和橋梁,而是用于新基建,這與複蘇經濟、改善民生息息相關,這是在“至少最近一年經濟形勢和疫情的不确定性”因素下作出的審慎選擇。 [組織答案] [答案] ①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客觀上打開了我國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是針對最近一年經濟形勢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審慎選擇。 【溫馨提示】 解答這類題,常因以下問題而失分:①信息篩選不全,遺漏要點。②缺少層次意識,同類信息不知道歸納合并。③缺少提煉意識,不能指出事物的特點、意義等。 二、比較材料異同題 多則材料的主題雖統一,但各則材料的側重點不同。比較材料異同題就是要扣住這“同”中之“異”,或要求比較“事實”異同,或要求比較“觀點”異同,考查角度雖異,但其解題流程相同。 ☞分析命題角度
☞落實關鍵能力 比較材料異同(側重點)“3步驟”
☞規範答題思路 [典例2] (2018·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文字(閱讀文本見“本專題第1講[典例4]”),完成後面的題目。 以上三則材料中,《人民日報》《自然》《讀賣新聞》報道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嘗試解答] [解題思維] 第一步:看題幹,找區間 題幹要求分析三家媒體的側重點以及原因,三則材料分别是三家媒體的報道内容,也就是本題的答題區間。 第二步:讀材料,細分析 材料一的導語(報道的核心)是“墨子号”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并圓滿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标及其意義,主體具體講述了量子通信加密技術。材料二報道了潘建偉團隊的成果和未來的工作。材料三報道了中國實驗設施的一流性和巨大的投入,并舉了兩個例子為證。 第三步:得結論,定答案 材料一來自《人民日報》,其承擔重要的宣傳導向責任,所以其目的是展示我國科技成就,增強民族自信;材料二來自《自然》雜志,這是一本專門報道科學研究成果的刊物,且從選文标題又可看出這則材料是以報道人物成就為中心的,所以重在介紹科學家的能力與成就,體現其研究成果的影響;材料三是日本新聞報紙上的報道,側重于向本國民衆介紹他國成就,從而引起本國政府、學界和民衆的注意。 根據上面分析的三則材料的内容、标題、報道角度等歸納三個媒體報道的側重點。 在具體分析原因時,既要結合材料具體内容進行分析,又要考慮不同媒體的立場與不同的出發點。 [組織答案] [答案] 第一問:①《人民日報》側重介紹我國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顯中國速度與中國創造;②《自然》雜志側重介紹潘建偉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的貢獻,強調個人能力和國家經費投入;③《讀賣新聞》以“墨子号”為例,側重介紹中國實驗設施先進,突出投入之大和發展之快給日本帶來壓力。第二問:三家媒體的定位和出發點不同,因此對同一事件報道的側重點不同。 【溫馨提示】 解答這類題,常因以下問題而失分:①不注意概括提煉,隻會摘句作答;②不着眼全文,孤立分析材料,顧此失彼;③要點過多,缺乏整合。 三、分析看法對策題 閱讀實用類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從材料中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辦法,進而更好地指導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于是,分析看法對策題應運而生。 ☞落實關鍵能力 分析看法對策“3步驟”
☞規範答題思路 [典例3] (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文字(閱讀文本見“本專題第1講[典例1]”),完成後面的題目。 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願者,請結合材料分析這一說法的根據。(6分) [嘗試解答] [解題思維] 第一步:明确觀點 本題題幹已經明确觀點: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願者,需要分析其“根據”。 第二步:立足文本,深入分析 觀點認為“單車獵人”是“志願者”,而且是“新型”的。在材料中尋找“支撐觀點的材料”,其實就是在尋找單車獵人和志願者之間的契合點,這又要從“打獵”行為的意義上去尋找。通過前兩則材料可篩選志願服務的實質和意義,通過材料三可以尋找單車獵人的行為和意義。最後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新型”,主要體現在單車獵人是促進時代發展的新力量。 第三步:合理推導,整合信息 聯系社會實際,合理推導;分清答題的角度,分點作答。 [組織答案] [答案] ①單車獵人和志願者的行為都是一種不求物質回報的利他行為,彰顯了“推動人類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價值;②二者的行為均屬于社會參與,體現了一種公民意識;③“新型”體現在:單車獵人屬于單車的消費者,他們是網絡時代促進共享單車健康發展的新力量,“打獵”的行為實際上是幫助公司進行運營的維護。 【溫馨提示】 解答這類題,常因以下問題而失分:①缺乏整體意識,孤立看待材料;②沒有綜合考慮,信息找不全;③找到了相關信息,就事論事,不能深入分析或推導。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材料一: 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同時,報告指明了今後農村教育發展的方向“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和“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帶動了農村學齡人口向城鎮轉移。農村教育面臨新形勢、新挑戰,需要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和發展措施,不斷提升教育的質量。 過去五年,從教育投入、師資建設到辦學條件,國家全面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從農村教育投入看,全國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生均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和生均預算教育公用經費支出“三個增長”高水平完成,農村生均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和生均預算教育公用經費支出的增幅更大。 從農村師資建設看,師生比是師資數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國師生比和農村師生比都呈現出提高趨勢,而且農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農村辦學條件看,農村危房面積不斷減少,農村學校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在國家高度重視下,農村教育發展更有保障,辦學水平持續提高,一些農村學校還出現了學生回流的現象。 從資源配置角度看,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可以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實現城鄉在生均意義上教育資源均等,這個目标已基本實現。第二步,逐漸建立起基于城鄉學校規模效率特征的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政策,讓城鄉學生在獲得基本教育服務方面享有基本相同的機會。當前與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内,我們要為實現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積極推進以城鄉師資質量均衡化為核心的城鄉教育服務質量均衡化,通過城鄉師資初次配置、二次配置、城鄉教師專業發展機會的均衡配置,實現城鄉教育服務質量均衡化。在條件成熟的地區或條件成熟的時候,要不失時機地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均衡化。 (摘編自林露《寒門難出貴子?城鄉教育一體化 發展理念如何落地》) 材料二: 近日,臨滄市制定統籌推進縣域内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治、城鄉統籌、分步實施、分類推進”的原則,強化工作措施,以實現消除大班額、學校班額基本達标為目标,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結構,改善辦學條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城鄉間、區域間、校際間質量差距。 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458個大班額班級,通過方案的制定實施,力争在今年消除大班額303個,消除超大班額42個;2018年消除大班額95個,消除超大班額18個。确保到年底,全市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及66人以上超大班額。 (摘編自《雲南日報》) 材料三:
材料四: 目前我國教育投資以政府投資為主,在教育投資體制上一般是以城市為主,重點學校為主,這些城市的重點學校獲得的教育經費最高,其次是一般市縣的學校。教育經費投入的差異,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差距拉大,“農村學校像非洲,城市學校像歐洲”。而且,近年來學生和教師大量向城鎮流動,使得農村學校生源和師資嚴重流失。 隻要維持公平的教育機會,貧困就不會成為世襲。然而,我國城鄉居民受教育的機會是很不公平的。資料顯示:城鄉分割辦學制度使農村兒童一開始就處于劣勢,從而使80%左右的農村适齡人口無緣參加高考。随着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高中教育的發展的不平衡和滞後,成為影響高等教育機會獲得的瓶頸。為了上大學,農村孩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艱辛的努力。 農村學校留不住好老師。優秀教師流向城市,除了城市優越的環境因素外,主要是由于農村教師工資不高,而工資以外的福利差距更大,近幾年教師的收入雖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惠及城市教師,絕大部分的農村教師生活依然清貧。 改革開放以後,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向城市,成為城市裡一個規模巨大的特殊社會群體。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凸顯。農民工子女一般進入不了城市優質公辦學校就讀。緻使他們的子女要與父母分離在當地受教育,在缺少愛的環境中學習,使子女在學習、生理、心理、行為養成等方面都面臨着困惑;即便是進入了城市優質公辦學校學習,農民工子女們也經常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歧視,例如評獎評優、老師和同學的日常言語、集體活動甚至作業批改等方面都有不公平待遇。 (摘編自中國論文網) 1.(概括内容要點、分析看法對策題)根據上述材料,概括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措施。 [解析] 首先審明題幹顯隐,明确答題方向和對應區間。由題幹關鍵詞“概括”“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措施”等,可以得出本題是“概括措施題”,指向的文本對應信息區間是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然後讀文篩選相關信息,整合要點。由材料一“報告指明了今後農村教育發展的方向‘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和‘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可得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大農村基礎教育和教育經費的投入,以此來保障學校各種教學設備的完善,師資力量配備的完全。由材料二“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結構,改善辦學條件,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可得出:合理規劃鄉村學校的布局,提升辦學質量、辦學水平。由材料四“近年來學生和教師大量向城鎮流動,使得農村學校生源和師資嚴重流失”,可得出: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任教。由材料四“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凸顯。農民工子女一般進入不了城市優質公辦學校就讀”,可得出:對務工人員的子女不再有就讀條件的限制。 [答案] ①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大農村基礎教育和教育經費的投入,以此來保障學校各種教學設備的完善,師資力量配備的完全;②合理規劃鄉村學校的布局,提升辦學質量、辦學水平;③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制,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任教;④對務工人員的子女不再有就讀條件的限制。 2.(比較材料異同題)以上四則材料,圍繞“城鄉教育一體化”報道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解析] 首先審明題幹顯隐,明确答題方向和對應區間。由題幹關鍵詞“四則材料”“報道的側重點”等,可以得出本題是“比較異同題”,指向的文本對應信息區間是四則材料。然後讀文篩選每則材料的關鍵信息,結合材料的标題和出處,整合得出答案。 [答案] ①材料一側重報道城鄉教育五年來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農村教育有了顯著的發展,辦學水平持續提高,甚至一些農村學校還出現了學生回流的現象;②材料二主要是通過臨滄市制定城鄉義務教育方案的大量數據向我們展示雲南省縮小城鄉一體化的差距取得的成效;③材料三主要是通過調查表明,很多人都認為教育不公平主要體現在城鄉教育差距上;④材料四側重介紹了目前我國教育以政府投資為主,并分析了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网友关注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