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古五帝夏商周關系圖

上古五帝夏商周關系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04 16:49:30
遠古時代人類生活

人類屬于群居性動物。群居性動物有個特征,就是群内會有一個領袖,對内有管理,對外有征服。從非洲大草原,到全世界各地出現的早期人類開始,蠻荒年代,文明開始形成的時期,人類還帶有明顯的動物屬性。我們不妨做個大膽的猜想:在黃河流域,居住着衆多的早期人類,分為ABCDE...等等好多族群,他們或十幾或幾十的住在一個地方,大部分族群的生存技能應該是差不多,捕獵,采集,有些族群學會了耕種。有耕種,就需要生産工具,生産工具最開始可能是石器,後來是自然界比較穩定的元素銅。還要有儲存,儲存就需要有器具,陶瓷開始了。至于捕獵,則衍生出了衣服,針線等。有了衣服人類就有了羞恥感,就有了尊嚴感。情感表達就會慢慢的變得重要,于是語言更為豐富了,表達方式更為多樣了。有了表達,就需要講故事,就需要有信仰,就有了思考的記載,文明就不斷更新了。

上古五帝夏商周關系圖(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更替推演)1

人類進化

不要以為,這些族群會和睦平安的相處,要知道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一個地區的獵物會随着捕獵者的增多而減少,這樣捕獵者就會出現競争,有競争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交流,交流的目的隻有兩種,要麼一方加入另一方,要麼其中一方離開。這種交流可能是語言,肯定會有一部分族群通過漂亮的語言來說服另一個族群,比如:我們族群是多麼的公平,男女老幼吃穿全免,懷孕的女士不用出工還給開小竈,還有定期的團建活動,快來加入吧!和現在的公司招聘無二。因為族群要想抵禦風險,獲得更多的資源,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口。另一種交流可能就是戰争,所謂的戰争可能就是AB兩個部落打群架,A被打敗了,也許A會全部被打死,也許會将A的首領打死,也會A的首領屈服,總之,剩下的人會被加入B。B的領袖會體會到族群擴大帶來的利益,因此征服就會不斷進行。就像貪吃蛇一樣,在中原水草豐茂,氣候适宜的地方,無數條貪吃蛇撞擊着,最終形成了一條巨龍。同時蠻夷之地,同樣的程式也在上演,隻不過在“龍”眼裡他們都是“小蛇”,因為他們的居住環境,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被中原人所認可,華夏巨龍不屑于吃掉它們。

“三皇五帝”都是巨龍

經過漫長的碰撞,最終剩下的幾條“貪吃蛇”也相遇了。我們繼續推演一下吧:一個部落的強大,靠的是什麼?是人麼?那麼最初哪裡來的那麼多人?不妨繼續大膽設想一下:最初C部落隻有幾十個人,有一個人非常聰明,他通過長期的觀察,學會了通過觀察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星辰變化來确定天氣,于是他就指導自己的部落利用他預測到的天氣,巧妙地避免了災禍,那麼這個部落的損失就會越來越少,人就會越來越多。部落就會越來越壯大,而确定曆法的方法就會被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成為C部落的法寶。

上古五帝夏商周關系圖(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更替推演)2

女娲補天

一個D部落最初也有幾十個人,同樣也有一個人特别聰明,他學會了用火,于是他們部落就可以在夜裡驅走野獸,吃烤熟的食物,那麼他們部落的人就會更健壯,更健康,人就會越來越多。一天CD相遇,一場交涉之後,他們融合成了E。這個交涉可能是文明的方式,也可能是殘酷的方式。但是最終形成的新的個體E,同時具備了曆法和用火的技術。E會繼續在大地上奔走,不斷地融合或者被融合,新的個體将保留以上所有的文明成果。所以部族的強大,靠的是技術創新。更先進的技術驅動更好的發展,不僅是發展之道,也是生存之道。

上古五帝夏商周關系圖(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更替推演)3

舜帝

一定存在一個時期,部族兼并成為當時人類生活的主旋律。終于,大地上黃帝和炎帝相遇了,還有一個被鄙視的蚩尤。最終黃帝聯合炎帝大敗蚩尤,黃帝又取代炎帝,成為了天地間唯一的巨龍。到了黃帝時期,可以說公司的原始積累已經完成,規模已經形成了,核心技術也是有的。公司開始向更遠的地方擴張,同時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黃帝,颛顼、帝喾、堯、舜,這幾代CEO,也開始集中力量辦大事,事業發展蓬勃。巨龍們開始四方巡視,開疆擴土,東至東海登泰山,西至崆峒山,南到長江湘江,北到涿鹿山。是的,不要小看古人的遠足能力,這些地方他們都到達過,征服過。慢慢的,部族人口多了,技術多了,于是詩歌、祭祀、規矩就逐漸的形成了。

上古五帝夏商周關系圖(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更替推演)4

大禹治水

當然,除了不斷擴張之外,還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痛。河水泛濫,農田被淹,人們就沒有吃的。于是部落就開始集中力量治水,治水就需要資源,資源就是人。于是圍繞禹的身邊就形成了一群人,治水有功,自然會被推舉為首領。

夏商周的更替

我們應該相信,最初三皇五帝,堯舜禹的領袖繼承過程應該是和平的。應為部族的征服兼并,要上對方服,服靠的是威望。人們認為你的部族值得依靠,才會真心實意的稱臣。堯舜禹是有高尚品德和功績的。但是也應該不是主動的禅讓,或者說是另一種形式的禅讓。不妨大膽設想一下:

部族的幾個年長者在一起坐着曬着太陽,其中一個說:"你看舜這小夥子不錯啊,孝順,能幹。”

另一個說:“我也覺得這小子不錯,等到堯百年以後,也就這小子能撐得住大局。”

“對對對,我也覺得是,堯的兒子不行,上不了台面,将來咱就推舉舜吧!”

就這樣,舜就上位了。當然這隻是猜測,沒有曆史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看看現在大家族的管理,一個聯系緊密的大家族,往往會有一個人是負責管理家族婚喪嫁娶的事的,這個人不一定是長子,但一定是這個家族裡大家都認可的人,辦事中庸不偏不倚,老成持重的人。

人都是有私心的,特别是當一個人能夠掌控一切的時候,更是在沒有合格的人作為繼承人的時候。夏之後,權柄就固定了。因為中原文化圈已經形成,中原文明是最先進的文明,沒有部落不被征服。穩定,安逸帶來的就是私欲。王權被在一家之中流轉。王權在一家内流轉就會帶來一個問題,權利可以繼承但威望無法繼承。

從遠古時代部族兼并開始,管理制度的設計一直都是粗糙的。因為當時的核心是征服,隻要你服我了,承認我的領導地位了就可以了,你的地盤你還在這裡住,你的人我相中的我拿走,剩下你你還在這裡生活。你可以繼續領着你的人正常生活,隻是要朝拜我,給我送貢品,對我跪拜,服從。但是很大程度上,E部落的人被F部落所征服,E部落服從的是F部落的首領,而不是他的兒子,即便是因為F部落的強大淫威,服從了他的兒子,可是等到有一天自己通過技術創新厲兵秣馬強大了,就很可能不會服從F的子孫,更何況如果F的子孫殘暴的話。這樣,商湯取代夏桀,周武取代商纣的事情就發生了。

周建立後,鑄造九鼎代表天下九州,用以管理天下。周的管理制度稍有改進,逐漸明确了分封制,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制清晰了,但本質依然沒有改變。王畿内的臣民要每日朝貢,稱為“甸服”;王畿周圍的部落,被周天子也就是大王封成諸侯,要每月進貢,稱為“侯服”;再向外,要每季度向天子朝貢,稱為“賓服”;在蠻夷的,每年要進行朝拜,稱為“要服”,最外面被鄙視的戎狄,每個首領一生要向天子朝拜一次。通過這種分封制,哪個諸侯不來朝拜了,不來進貢了,天子就會責罰他,進攻他。天子也會經常分封一些土地和爵位給有功的人。比如,齊國是周武王封給姜子牙的,魯國是封給他的弟弟周公旦的,杞國是封給大禹的後人的等等。

随着社會的發展,各種技術包括冶煉耕種技術的革新,生産力越來越高,諸侯國越來越強大。在諸侯國裡面也逐漸形成了差異化的文明進步,諸侯國有了軍隊,有了權力鬥争,有了思想家。而周天子直接管理的王畿之地越來越少,直接管理的人口越來越少,豐、鎬、洛之地也經常受到戎狄的侵擾,再加上周天子隊伍中出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烽火戲諸侯”等一系列有損周天子威信的段子,周天子失去了管理天下的權威。

春秋時期,“尊王攘夷”的遮羞布還未撕裂,諸侯中有不來朝貢的,或者諸侯國之間有矛盾的,總會有一個“公”出來,幫助周天子處理,維護周天子的威信,這個“公”分别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公。但是實際上,這些“公”們也不是真心維護周天子的統治,而是借助周天子征服諸侯,仍然是“征服”的思想。周天子沒有錯,期望再次樹立天子的權威,隻是實力不允許,和諸侯國鬧矛盾,還被諸侯國打傷。魯國發生篡逆的事,這種事是非常嚴重的。孔子說這是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周天子這個家長,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了。

到了戰國時期,局勢已經清晰了。三家分晉,自立為諸侯,已經不需要周天子審批了。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已經開始稱王了,周天子也是王。也就是少有諸侯國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了,九鼎也被問了無數次。分封制度走到了盡頭,“征服”需要用新的手段,依靠“權威”和“九鼎”的時代過去了。新的時代也要到來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