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鍊接公衆——新媒體藝術的形式與發展
新媒體藝術是一種複合的藝術形式,它泛指新媒介在藝術領域的表現形式,集中體現為一種跨學科、多媒介、綜合處理、重表現、重過程體驗的藝術形式。區别于傳統的架上繪畫、雕塑、甚至現當代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是以數字技術為核心基礎所産生的交互式技術應用的藝術形式。
在長沙,一場由國内頂級新媒體藝術團隊MOTSE墨子帶來的新媒體藝術群展《流動的永恒》正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藝術展展出,這種新媒體藝術的集中展現,對長沙的新媒體藝術發展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新媒體藝術的審美維度
新媒體不僅僅是在技術應用上的創新,它更多的是為觀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審美維度:“數字化、虛拟性、交互性、全球性與實時性”與“互動性、虛拟性、觀念性、記錄與反記錄、媒體依賴性、現場感”。
這些審美的體驗都是新媒體時代之前的藝術所不能提供的全新觀賞體驗。此外,新媒體藝術的“造型與展示能力得以大大拓展和豐富,它不僅承續着傳統藝術對空間的占有範本,而且還吸納了影像藝術中運動和聲音兩個構成要素,也就是說在表現力上增加了聽覺感知與時間流動兩個新型的審美維度。
我們可以通過梅溪湖藝術館正在展出的《流動的永恒》新媒體藝術群展中的作品來一一解析。
《流動的永恒》新媒體藝術群展作品:《溶解時間》
觀者舞動肢體,表盤上的色彩會随之流動。
這個作品是一個巨大的 “時鐘”的形态,原本時鐘上,時針、分針、秒針的位置,被濃烈的色彩取而代之。
這些流動的色彩,如同顔料一般緩緩的從鐘的頂部流淌下來,猶如時間的抽象表現。它的形态與顔色将随着參與者的互動不斷演變,當觀衆進入作品,也正不斷地創作出新的作品。時間即刻流逝,也永恒存在。
人的行為意識讓時間在發展演變的認知和藝術積澱下再一次融合改造。
互聯網就是新媒體藝術的孵化器
回顧新媒體藝術的誕生過程,互聯網與之密不可分,互聯網就是新媒體藝術的孵化器。
互聯網絡的興起,是藝術的傳播媒介的又一次偉大的革命,它極大地加速了藝術的平民化過程,世界上任何一個對藝術展品有興趣的人,在網上隻需鼠标一點,就能夠在一夜之間遊遍全世界又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
從藝術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新媒體藝術承接的是機械複制時代的藝術形式(本雅明定義)“比如上世紀的前衛藝術家們如杜尚、達利、皮卡比亞、安迪·沃霍爾、白南準等人的實驗電影和錄像的美學觀念.”而衍生出來的數字化互動藝術形式,它融合了當代性的藝術美學觀念,又更加注重互動、體驗、沉浸的觀賞效果。
《流動的永恒》新媒體藝術群展作品:《四十不惑》
完全浸入式的鏡面空間。
走進《四十不惑》,我們來到的是一個完全浸入式的三角形鏡面空間,仿佛乘着時間的電梯我們不斷向上,不斷地打開不一樣的門,不斷地進入不同的世界。在平行移動的房間裡,我們似乎不再能夠分清現實和幻想。
春雷驚蟄,夏忙芒種,秋凝白露,冬降大雪。物之時令,生之輪回。站立于這個鏡像的空間,就如無聲伫立于時間長河中,永恒的上升下降,時空、生命、時間無限制的循環在此輪番上演。
此時,靜靜地坐在角落感受時間的循環與消逝,通過畫面中的小線索,或許還能從中發現一個小故事。
新媒體藝術的技術更叠
新媒體藝術是技術時代發展而産生的藝術,必然随着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演變,正在發生的未來中,我們可預見虛拟現實技術AR和增強現實技術AR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電影與遊戲技術将進一步融合,虛拟角色将更加栩栩如生,電子商務的應用将會更加頻。
新媒體藝術自身“正逐漸成為藝術的主流形式之一”,“由于受到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迅猛發展的影響,新媒體藝術的發展也勢在必行,它必将會成為21世紀最有前景的藝術之一“。
國際上知名的新媒體藝術團隊TEAMLAB 的作品已經多次進入中國一線城市巡展,引爆全球性關注,而中國原創的新媒體藝術家、藝術團隊也在不斷創意創新。
正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藝術館展出的新媒體藝術群展《MOTSE in MICA流動的永恒》,其創作團隊——來自深圳的墨子團隊就是中國新媒體藝術的前沿力量,他們用兩年的時間打磨出17件新媒體原創藝術作品,其形式和技術都達到了國際新媒體藝術高水平,其藝術理念、藝術媒介的多樣化為我們中國新媒體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最前衛的藝術場館與最前沿的新媒體藝術碰撞,讓長沙的觀衆能夠與國際前沿的藝術接軌,感受新媒體藝術帶來的全新體驗世界。(文/狄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