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又到了飲料消費的旺季,走進超市飲料區域,總能看到不少飲料的包裝上打着0糖0卡路裡0脂肪的宣傳語,這些“歸零”飲料價格比普通飲料要貴,但并不影響希望保持苗條身材的人們選購。一時間,以“0”為賣點的食品被推向了風口浪尖,但一些食品生産商,惡意“搭車”“蹭熱度”,故意混淆無糖和無蔗糖的概念,吸引不明就裡的消費者掏腰包購買。但消費者為“0”買單後,真的能得到健康嗎?這一串“0”背後的那些事,您真的懂嗎?
探訪
大型超市飲料專櫃 衆多飲料号稱“0”
近日,記者探訪南開區一家大型超市,飲料貨架上擺放着120餘種飲料,有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奶茶等。在這些飲料中,多個品牌飲料外包裝顯著位置标有“0糖0脂肪”“0蔗糖”“無糖”等字樣,相對價格也比普通飲料略貴一些。其中一款“0糖”飲料營養成分表裡,糖和脂肪兩個項目标注為0克,可在配料表中,有赤藓糖醇、三氯蔗糖。
這些所謂的“0糖”飲料外包裝基本都很清新,以白、粉、綠、黃等色調為主。
随後,記者又走訪了多家超市,發現“0糖”飲料很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不少超市将該品類的飲料放在顯眼的位置,将同品牌的高糖飲料放在角落裡。一家超市的店員告訴記者,相對于傳統的高糖飲料,目前這些“0糖”的健康型飲料更受年輕人歡迎。“賣得快,補貨的頻率也高,不僅是飲料,就連酸奶、零食都是低糖和‘零糖’賣得最好。”采訪中,消費者楊女士說:“現在推崇‘抗糖’生活,尤其是愛美的女士,希望少吃糖,保持苗條的身材,可時間長了又總想吃點甜的,選擇‘零糖’飲料可以兩全其美。”可當被問起喝“零糖”飲料是否真的不長胖時,楊女士卻表示自己其實也不太清楚,隻是聽商家的宣傳說的。
在網購平台上,零糖食品就更多了。在一家電商平台上搜索零糖飲料,銷量第一位的是一款“0糖”椰奶飲料,月銷量超過9萬元。頁面詳情寫着“減糖不減甜,好喝無‘腹’擔”,可在飲料配料表中,赤藓糖醇、三氯蔗糖卻赫然在列。
調查
不甜不等于無糖 無糖不等于健康
不甜不等于無糖
無糖不等于不升血糖
“一個飲品有沒有糖,必須要看配料表,哪怕飲料不甜,但不代表沒有糖。同時,無糖飲品也不代表不升血糖。”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專業教授劉會平說,甜度可以通過化學手段來改變,哪怕你喝的飲品沒有一點甜味,但隻要配料表上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字樣,都是有糖的飲品。無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按照數值每100克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稱為無糖食品。
“近些年,一些減肥人士和怕血糖升高的消費者,雖然拒絕高糖食品,但卻無法拒絕甜味帶來的愉悅,無糖飲品受到推崇,一些企業看到商機,于是開始生産添加甜味劑的低糖、零糖飲品。但這類零糖飲品并不意味着不會令血糖升高。”劉會平解釋說,比如吃一塊無糖的白饅頭,血糖也會升高。不能僅僅通過加沒加糖來判斷食物是否适合食用。
認清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
記者在多款零糖食品配料表中看到,雖然沒有蔗糖,但卻有不少甜味劑,可以給食品帶來甜甜的味道。其中出現次數比較多的為赤藓糖醇、三氯蔗糖、麥芽糖醇、安賽蜜、阿斯巴甜、木糖醇。
劉會平教授表示,現在市場中的甜味劑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一類是像麥芽糖醇、木糖醇這樣的天然甜味劑,從植物中通過化學手段提取而來,比較健康,但成本相對較高,是較早應用于低熱量甜味劑的糖醇。另一類像安賽蜜、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劑,現在也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中,但像阿斯巴甜這種甜味劑長期過量食用也存在風險,會導緻免疫力低下等安全隐患問題。三氯蔗糖俗稱蔗糖素,是一種人造甜味劑,甜度可達蔗糖百倍以上。天然甜味劑價格較高,人工甜味劑則價格低廉,但甜度比較高。
健康的概念和成分表裡的“貓膩”
記者調查發現,許多飲料為了體現健康理念,往往都标榜“0糖0卡路裡0脂肪”,但這并不代表飲料中不含這些成分,隻是含量低于相關标準。食品安全國家标準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中明确規定,如果每百毫升飲料中能量不高于17千焦,就可以在産品标簽中注明“0卡路裡”,如果每百毫升飲料中脂肪不高于0.5克,也可以在産品标簽中注明“0脂肪”。碳水化合物是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的總稱,如果每百毫升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高于0.5克,可以在産品标簽中注明“0碳水化合物”或者“0糖”。
不過,有些“0糖”飲料産品的标簽卻讓人看不懂。某品牌出品的一款名為夏黑葡萄味蘇打氣泡水,産品包裝上“0糖0脂0卡”的文字非常醒目,也是該款飲料的主要賣點,受到年輕人的青睐。但是仔細閱讀産品标簽,營養成分表中明确每100毫升飲料含有3.9克碳水化合物,卻标榜是無糖飲料,讓人一頭霧水。
另外一款維生素飲料産品标簽上,“0糖、0脂”的廣告詞很醒目,産品配料表有赤藓糖醇,這種甜味劑屬于碳水化合物,但是該産品的營養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的成分含量卻是0,産品标簽前後矛盾。
一款名為蘇打氣泡水的飲料,産品标簽上重點突出“0糖0脂肪0卡,添加低聚木糖”,産品背面的營養成分表中能量一欄為0,但是低聚木糖屬于膳食纖維,根據國家标準GB/Z 21922《食品營養成分基本術語》中的規定,膳食纖維也屬于在人體代謝中産生能量的成分,能量一欄為0,與添加低聚木糖的情況前後不一。
辟謠
解讀“0”的誤區 專家:别談糖色變
誤區一 喝無糖飲料能減肥
專家:純屬欺騙大腦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桂軍介紹,無糖飲料中的糖指的是遊離糖,包括單糖(如葡萄糖、果糖 )和雙糖(如蔗糖)。但很多無糖飲料不僅甜,而且比很多有糖飲料還甜,這是因為添加了非糖類的甜味劑,也就是 “代糖”。甜味劑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像人們常見的各類糖醇、甜菊糖等都屬于天然甜味劑,阿斯巴甜、紐甜、糖精、甜蜜素等都屬于人工甜味劑。除了糖醇類的甜味劑,一般甜味劑通常甜度很高,通常是蔗糖的200至500倍,有的高達2000倍,用量很少就能夠達到與糖一樣的甜度。而且其在腸道中被吸收的速度要比單雙糖緩慢,所以引起人體代謝的變化不是特别大。甜味劑參與人體代謝産生的熱量微乎其微,因此也可以視為零熱量。
正是因為零熱量,很多人覺得把含糖飲料換成無糖飲料,有利于控制熱量從而實現減肥目的。那這種“0糖、0脂、0卡路裡”的飲料真的可以減肥嗎?在該院的減重門診針對減脂減重的人群給出的治療方案裡,建議喝白開水、礦泉水、純淨水。所有甜味劑的原理都是在欺騙大腦,大腦接收到甜味信号後,卻發現血糖沒有上升,反而會增加對真糖的渴望,這樣可能不利于減重。
“把無糖飲料當水喝,還存在很多其他問題,比如無糖碳酸飲料,長期喝會使人體處于酸性環境容易引起礦物質的流失,對牙齒也有損傷;一些功能飲料中也會添加咖啡因,長期飲用會對人的神經系統和心髒産生不良影響;對兒童來說,喝多了飲料會影響食欲進而影響身體成長發育……”譚桂軍強調,無糖飲料偶爾喝喝,對于減少糖攝入有所幫助,但經常喝,并不提倡。
誤區二 無糖飲料可以讓皮膚更健康
專家:這個真沒有
“糖是加速衰老、損害皮膚的罪魁禍首”的說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大家開始主動戒糖,并試圖以此永葆青春。這種說法的原理是,過量攝入糖類,會加速身體的糖基化作用。當糖基化反應過量的時候,就會導緻蛋白質纖維畸形和僵硬。譚桂軍表示,糖基化反應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體内時時刻刻發生着,它産生的糖蛋白對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有着重要作用。皮膚衰老是身體各項因素綜合的結果,對于新陳代謝旺盛的中青年女性,糖化終産物會被代謝掉,根本無需特意去抗糖。
“其實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不提倡戒糖和斷糖。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健委也一直強調的是減糖和限糖。糖是人體所需熱量的主要來源,除非患有特殊疾病,必須禁忌以外,是否食用和食用的量都要根據身體情況來決定。”譚桂軍說,無糖飲料中除了甜味劑,可能還有其他添加劑,長期大量飲用,再加上肥胖、飲食長期不均衡等因素,反而會造成腸道菌群的失調,對皮膚産生不利影響。
誤區三 無糖飲料可以預防糖尿病
專家:吃糖不會導緻糖尿病
有人認為,無糖飲料完全不含糖,不會造成血糖升高,可以用來預防糖尿病。譚桂軍表示,甜味劑是否會造成血糖升高,目前從臨床醫學上看并沒有直接的證據。因為幾乎不參與人體代謝,甜味劑飲料不會使血糖升高,所以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偶爾通過飲用這種代糖飲料來解饞或改換口味。不過,喝無糖飲料能預防糖尿病,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并不是吃糖或者喝糖水導緻患上糖尿病。
“很多研究發現,Ⅱ型糖尿病的發生和肥胖有關。肥胖者攝入能量過多,造成機體的肥胖,肥胖會影響胰島的功能,發生‘胰島素抵抗’。此時為滿足代謝的要求,胰腺必須分泌比正常量高出5至10倍的胰島素。久而久之,過度刺激胰腺分泌,胰髒發生疲勞,最終不能充分生成胰島素,進而導緻患上Ⅱ型糖尿病。”譚桂軍說,如果單純地喝無糖飲料,而對其他碳水化合物不加以節制,長期攝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糖尿病等相關慢性疾病的風險依然很高。因此,喝無糖飲料不會有預防糖尿病的作用。
誤區四 人工甜味劑會緻癌
專家:尚無直接證據表明這點
譚桂軍表示,很多無糖飲料或者食品如果不增加甜味劑,口感會很差。為了迎合大衆的口味,必須要添加一些甜味劑。但很多人一提到人工甜味劑,就覺得這種人工合成的物質會有緻癌風險。到目前為止,國内外的研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人工甜味劑會導緻癌症的發生。
■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韓愛青 劉連松 黃萱 趙煜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吳迪
作者:韓愛青 劉連松 黃萱 趙煜
來源: 天津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