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土豆學名為馬鈴薯,又叫做地蛋、地豆等,既是調節市場淡旺季節的主要蔬菜,又屬于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土豆在我國栽培十分廣泛,栽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日光溫室栽培、拱棚栽培、小拱棚栽培以及地膜覆蓋露地栽培等。
在北方地區,很多農戶都會選擇種植早春露天土豆,但露天種植土豆的傳統模式過于粗放,造成了産量低、品質差的後果,這就使得農戶很難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所以呢,幫助農民掌握早春露天土豆的高産栽培技術,對于脫貧緻富意義重大。
技巧一:種薯選擇
在種薯選擇上,除了要考慮薯塊大、商品性好、優質高産、無病脫毒等因素外,還要充分照顧當地的消費習慣和市場需求。目前看來,适合華北地區種植的品種主要有鄭薯6号、鄭薯8、荷蘭7号以及荷蘭15号。
技巧二:種薯處理
确定好主栽品種以後,我們要選擇薯皮無痕鮮亮、無傷無病的脫毒馬鈴薯作為薯種。在正式切塊前,需要進行曬種1-2天,以提高酶的活性,促進種薯出芽,縮短生育期,需要注意的是,種薯暖曬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容易引起芽的衰老,最終造成植株早衰。
在催芽前的1-2天進行切塊,呈立體三角形,每塊大約重25-30克,帶1-2個芽,要求切口靠近芽眼,以促進早發芽、早出苗。切塊完成以後,我們就要進行藥劑拌種,100公斤的薯塊,需要4公斤的滑石粉、250克的70%甲硫鍊黴素可濕性粉劑、250克的72%農用硫酸鍊黴素可溶性粉劑,再添加20克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兌水2升,攪拌後均勻噴灑在種薯上,能夠有效預防包括蚜蟲、蛴螬、金針蟲在内的害蟲危害,還可以促使薯塊抽芽早、芽健壯。将拌好的種塊放入催芽筐,催芽筐底層及四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将裝有薯塊的催芽筐疊放在一起,周圍溫度控制在15-22度,濕度控制在85%左右。當芽長1-2厘米時,放置在散射光下使之均勻見光,等到芽濃綠粗壯時即可以播種了。
技巧三:合理倒茬
土豆不适宜進行連作,也不能與茄科作物,比如茄子、辣椒、番茄、煙草等進行輪作,還不可以與紅薯、胡蘿蔔、甜菜等塊根作物輪作。輪作年限最少在4年以上,在蔬菜主産區,可以考慮與大蔥、大蒜、芹菜等非茄科蔬菜輪作,也可以與禾谷類、豆類、棉花等作物進行輪作倒茬,以有效減輕病害發生。
技巧四:适時播種
當耕層土壤10厘米地溫穩定在4-5度時,就可以播種了。按照1.4米,一帶2行,寬窄行種植,大行距為90厘米,小行距為50厘米,可以用機械開2個播種溝,溝深在18-20厘米,施入尿素、磷酸二按、硫酸鉀、土壤保水劑,混合均勻,撒入播種溝,肥土充分混合,保證播種溝深在13-15厘米,然後按照株距20厘米進行點播種薯芽塊,播後覆土。及時用100厘米幅寬地膜覆蓋。當播種面積大的時候,可以采用機械化播種,開溝、施肥、播種與覆膜一次完成,但播種前應該調整好株、行距以及施肥量。
結語:早春土豆的種植技術相對簡單,隻要做好以上4點要求,保證你今年可以土豆大豐收,一年都吃不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