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身披銳甲,霸道橫行,内裡卻軟玉溫香,所以古人常用蟹黃”、“脂膏”、“嫩玉”等詞來形容螃蟹的鮮美味道。
自古以來,螃蟹就被曆代的美食家們稱頌備至。像大文豪蘇東坡、愛國詩人陸遊、詩仙李白、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都曾寫詩或文贊揚過螃蟹的美味。
螃蟹為什麼橫着走?
原因:螃蟹的蟹腳分布在身體兩側,而且前足關節隻能向下彎曲,不能向外側彎曲,從而導緻螃蟹無法前後移動,隻能左右移動,但螃蟹的移動速度較快,即使橫向行走也不會降低其速度。
哪幾種螃蟹最常見?常見的螃蟹有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青蟹和中華絨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
想吃到正宗的大閘蟹可不容易
如今這個社會,想吃到一隻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真不是一件易事。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真是産量為1700噸,市值約為3億元。而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營銷額卻有300億元。如此算來,市場上99%的陽澄湖是冒牌貨。可能隻是從它們的老家運到了陽澄湖洗了個澡,就敢冒充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
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應該是青殼白肚、金爪黃毛,這是因為陽澄湖的湖底是沙質土壤,幾乎沒有淤泥,大閘蟹在湖底行走時不光鍛煉出了強健的筋骨,還将肚子磨的雪白,爪子磨的又尖又亮。而且由于陽澄湖的水質好,加之水底沒有淤泥,陽澄湖大閘蟹的土腥味會特别淡,吃完大閘蟹聞聞手指也聞不到多少的腥味。
我曾經有幸吃到過一次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那鮮美的味道至今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飽滿的蟹黃不僅甘甜細膩,還會有糊住喉嚨口的感覺,甚至将它全部吃下肚去,口腔裡依然能回味出大閘蟹獨有的滋味。而且,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不僅蟹黃與蟹膏好吃,它的蟹肉也是格外鮮甜有彈性,而且一點都不會腥氣,這與安徽蟹有鮮明的對比。
梭子蟹生腌蒸熟都好吃說起梭子蟹,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這是沿海地區最常見的一種海蟹。因頭它的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蟹。
梭子蟹肉多,脂膏肥滿,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梭子蟹一般的做法是清蒸,蒸熟後的蟹肉色澤潔白、肉質細嫩,咀嚼間還能品嘗到絲絲的甘甜滋味。清代李贽曾贊言:“蟹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貴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
梭子蟹不光清蒸好吃,在浙江甯波人眼中,梭子蟹最美的滋味還得要加上時間的沉澱。如果說有什麼菜最能代表甯波人的食譜,那就非紅膏嗆蟹莫屬。
選最為肥壯的母梭子蟹,而且是必須帶有紅膏的母梭子蟹。沖洗幹淨後,以一定比例的鹽水進行腌制,再放入幾片生姜與少許白酒。封壇後,靜靜等待十個小時以上的腌制時間,就能收獲膏若凝脂,肉似美玉的紅膏嗆蟹,配上祛寒的黃酒一起食用,味道簡直不要太好!
青蟹中的貴族,黃油蟹究竟有多好吃?黃油蟹的前身是膏蟹,屬青蟹雌性,所以其外表無異于膏蟹。不同之處是蒸熟的蟹身顔色介乎紅色與黃色之間,蟹蓋、蟹爪關節處均可透見黃色油脂。
每逢夏日産卵季節,一些成熟的膏蟹會在産卵時栖息于淺灘河畔。退潮時,猛烈的陽光使淺灘上的水溫升高,膏蟹受到刺激,蟹體内的蟹膏分解成金黃色的油質,然後滲透至體内各個部分,整隻蟹便充滿黃油,蟹身呈現橙黃色,故被稱為黃油蟹。
一千隻青蟹,最多變化出四到五隻青蟹,黃油蟹的誕生全憑天意。
蒸熟的黃油蟹,蟹肉與蟹黃相融合,蟹肉飽滿醇厚,品嘗時有沙沙的口感,類似于鹹鴨蛋黃,被譽為蟹中極品。在香港的一些酒樓甚至以兩計價,每50克售價高達數百港元。
大家最喜歡哪種螃蟹?在評論區打出你的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