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魯商傳奇,經典山東故事。經典作品《大染坊》中,賬房老吳作為陳壽亭得力的左膀右臂,輔佐陳壽亭多年商戰轉戰青島濟南。無論是工廠内外的賬目、還是陳壽亭的私人财務,老吳鮮有失誤;無論是急用幾萬、十幾萬大洋的大賬、還是陳壽亭随口一說一下子支到年下才算的一塊、兩塊的小錢,老吳都能無誤的完成盡職盡責完成各項任務。但老吳這樣稱職的人也有比較重大的失誤,有的甚至非常緻命。
第一個失誤,我們可以稱之為——老吳的“掌櫃的失誤”,就是上海低價布偷稅一事。
陳壽亭一行到上海找林祥榮談判合作辦廠被耍,結果陳壽亭靈機一動假扮乞丐到上海林祥榮家的布鋪門市以一塊大洋一件的低價騙買了八千件布(原價至少幾十塊錢一件)。
陳壽亭“重操舊業”,假扮乞丐來到林家布鋪
扮豬吃老虎,陳壽亭“吃”了好幾十萬大洋
出氣以後,陳反複要将布悉數還給林家,林家卻不要。最後林祥榮找到山東稅務局的局長,要稅務局就陳壽亭這好幾十萬大洋的偷稅漏稅罰陳一個傾家蕩産:
第二天上午,壽亭在辦公室聽文琪念報紙。吳先生進來了,文琪自動撤退。壽亭趕緊問:“稅務局叫咱什麼事?”
老吳幹咽了一口唾沫,然後自己倒了一杯水:“說咱偷稅漏稅。”
壽亭站起來:“胡說!咱來到濟南沒怎麼開張,偷什麼稅?咱染的那些布都去了鄉下,根本沒有賬。給中央軍加工的那些東西是免稅的,咱已經給他們說了。”
老吳坐下來:“唉!掌櫃的,要不是給中央軍幹了那點事,咱的麻煩就大了。咱從上海弄回來的那八千件布我根本沒入賬,光這一下就能要了咱的命。好在稅務局那些賊羔子,一下子弄不明白咱的底細,這才沒敢亂來。”
壽亭明白了:“噢,怪不得老三左一封電報,右一封電報的,姓林的就是不來提布呀,原來他是想讓稅務局辦咱。他說什麼?”
老吳說:“那個局長姓吳,倒是還算客氣,他說他會考慮到具體情況,秉公辦理。我一聽沒事兒,就想走,可他又是沖茶,又是倒水的,就是不讓我走,拉着我在那裡問這問那。他拐彎抹角地給我弄了一早晨,最後我算明白了,他又找了個相好的,想讓咱給他買座四合院。”
壽亭想了想說:“我一般不吃這一套。官家敲竹杠,土匪敲竹杠,我是全不吃。可是有姓林的給咱下了蛆,咱也多少有點漏風的地方,要是不給他這個四合院,興許還得來亂咱。給他辦,撿着好的辦!别說四合院,八合院也給他辦!老吳,别的可以不做賬,這個四合院得明明白白地寫在賬上,趕哪天咱有了空,還得讓他吐出來,順便把這個王八蛋除了。陳六爺喂狗的肉裡,都帶着七步斷腸散。”
稅務局找上陳壽亭
之所以叫“掌櫃的失誤”,是因為這件事從掌櫃的假冒乞丐上海騙買再到拉回濟南車站貯存,可能老吳可能都隻是“知道”而已,而“為什麼買這些布”、“下一步是賣掉還是繼續貯存”這樣的問題可能陳壽亭一點都沒有和老吳交流溝通。老吳呢也習慣了掌櫃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經營方式,明白一切大有深意,這深意問了也白問不如别問,所以叫“掌櫃的失誤”。
因為在陳壽亭的管理風格下,适者生存下來的必然是這種失去“建議權”與“建議意願”的下屬。
可無論怎麼說,老吳是管财務的賬房,企業得到這麼一大筆資産,無論是名義上的還是客觀真實的,都要保持财務人員應有的警惕與清醒,都應該提醒上級處理掉其中存在的隐患。幸虧當時官員腐敗,幸虧陳壽亭和中央軍搭上了關系,否則這一下的失誤就足夠緻命。事關生死存亡,這個鍋,老吳逃不掉。
而且從這段話中,我們還可以解讀,除了這件幾十萬的布漏稅之外,陳壽亭賣往鄉下的那些布也存在偷稅的嫌疑。與小說相比,電視劇《大染坊》中的陳壽亭美化很多,少了很多腹黑。但就像小說中陳壽亭對老吳評價上海工業家林伯清的一句話:“什麼是奸商?看上去仁義禮智信,這就是奸商。”
最後,可以再多說兩個人:一個是趙東俊,當初林祥榮想要介紹他給中央軍染布,他嫌棄無利可圖婉拒了(當然後來的劇情說明就算不拒絕沒用),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的短視,因為自古以來與官家做生意,圖利者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的巨大好處則是圖名——一旦與官方搭上某種關系,哪怕不盈利甚至賠錢,其無形效應也是相當豐厚的!
趙東俊嫌無利可圖,拒絕給軍方染布
第二個人是林祥榮,林祥榮在給陳壽亭使壞的時候,明告訴手下的人:“孫先生,你去了之後,千萬不要對吳伯說姓陳的做了國防部的生意。他要是知道這件事情,就不敢下手了。現在的官員都不幹淨,很害怕丢掉烏紗帽的。”
他既然明白這個規則,怎麼還能幻想山東稅務局的“吳伯”不知道陳壽亭和國防部有了生意往來?退一萬步說,就算“吳伯”不知道,面對傾家蕩産,陳壽亭又怎麼可能不告訴“吳伯”這件事,又怎麼可能不動用做成這件國防部“生意”的背後的關系?當初林伯清給“吳伯”謀官位的時候,你家是他的大恩人,現在如果你還攜恩自重,那就是自讨沒趣了。
商二代林祥榮天真的以為他可以支使山東稅務局
當你提出讓人家損害自己才能辦到的要求的時候,就要做好雙方關系破裂的準備。就像林沖和陸謙,如果沒有高太尉,兩個人仍然是好兄弟,但是林沖以為陸謙會因為舊情而在林和高太尉之間選擇林沖則是天真的幻想!
此一時彼一時,給别人的恩要忘,别人給的恩萬萬不能忘,才是處事之道。這一點趙東俊倒是挺拎得清的,雖然他家當初救過天津甯五爺的命,但被濟南當地地痞勒索欺負,也沒找天津甯五爺幫忙。
千萬不要認為,昔日你對别人多麼多麼好,現在就可以要求别人怎麼怎麼做——過去的恩情薄如紙,現實的利益厚如山。
如果您覺得這篇還不錯,可以看看我對經典《大染坊》的其他品評
經典《大染坊》品評——鎖子叔
經典《大染坊》品評——老吳立場的轉變
經典《大染坊》品評賬房老吳——這個老實人很聰明
魯商傳奇,山東故事《大染坊》品評——被藏起來的電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