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绛先生說過:
現在年輕人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
确實,想太多會嚴重幹擾我們正常生活的運行。
不僅會從身體層面上消耗我們的精力,還會給我們的心靈層面造成壓力。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難免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傷心與難過不可避免。
這些消極的狀況會讓我們的情緒受到波動,産生各種各樣的困擾和煩惱。
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自己的不良“遐想”的話,無疑在給心靈施壓。
不但身體會承受不良情緒的阻塞,精神上也會遭到嚴重的反噬。
這種來自精神層面的高内耗,會讓你難以發現生活中的小确幸。
其實,想太多的人,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他們會相對于比較敏感。
那麼想太多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危害呢?
心理學家說:想太多的人,會帶來這5種危害!
危害1、容易沉溺在過往的人事物裡面一味沉溺于遺憾和痛苦中,才是一場盛大的自我耽誤。
想太多的人,會經常性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頭腦裡面奔騰。
腦海裡徜徉了千百遍,雙手和雙腿還停留在原地,事情紋絲不動。
當你将自己的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時,會極大地消耗自己的幸福指數。
過去的已過去,未來的還未來,隻有當下是真實存在的,是對自己有意義的。
沉溺過往的創傷事件、沉湎過去的癡男怨女,隻會把當下的現實弄丢,得不償失。
我們要知道,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萬事萬物之間也是相互依存的。
你用什麼樣的心态去對待别人,對待自己的生活,别人就會回饋什麼心态給你,生活也會呈現相應的模樣給你。
因此,當你想開了,從回憶裡撥冗出來,停止想太多,那麼沉重的煩惱也會随風消散,跟你好好告别,迎接自己輕快的生活。
要讓自己的餘生過得美好,就要學會放下過去,把握現在,重新出發,生活就會很甜很甜。
想太多的人,就像福爾摩斯偵探,容易對别人的話語進行過度的解讀。
他剛才說我“玻璃心”、“想太多”、“不要敏感好不好”......
我是不是惹他不高興了?
我對别人來說是個累贅?
我這個人是不是很差勁?
其實,這些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
很多時候,别人隻是随口的一句話,卻可以讓想太多的人,解讀出層層抽絲剝繭一樣的意思,而且都是負面以及消極的闡述。
這種主動給自己的加戲的思維行為,隻會增加自己的精神内耗,跳出這種思維怪圈,就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射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評論話語裡。
想太多的人,往往同時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他們給一個還沒進行的行為預設各種結果,傾向于被一種無法實現的恐懼推着朝目标前進。
因為害怕行為的失敗,所以他們經常性在腦海裡各種預演,而不在行動上做出實際的操作。
追求完美的過度思考者,對于一點瑕疵和毛病都會定義為失敗,所以就會陷入拖延的狀态。
對于自己這種勞神傷力的無效思考、拖延行為、無為行為的完美主義者特質,該如何改善?
首先是修正認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意識到一切不完美其實都是正常的。
然後去創造一個更随和的本性,實現自我内心的平靜,逐步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最後用行動去追求“完美”,而不是将自己困在思維的牢籠裡,追求所謂的完美。
董明珠說過:
“職場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寶、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可以說,想太多的人,身在職場上,是特别容易受到各種委屈的。
因為職場裡,大多是隻講利益,不講人情,理性主導,感性靠邊。
如果隻是被說了兩句,就陷入低落的情緒裡,直接辭職走人,那麼自我永遠得不到發展。
因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煩惱和不順人意的事情都會接踵而至。
若是自己總是想太多、過度深化自己的消極情緒,那麼就會徒增煩惱、損耗精氣神,無法全心全意地工作和生活。
想要從這種低情緒的狀況裡剝離出來,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鈍感力。
鈍感力不是行為的佛系,而是心智的冷靜,跳出自我的情緒沉溺,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擁有鈍感力的人,心眼兒大,那麼事兒就變小了;一旦事兒小了,那麼人生也就跟着順了。
“我剛才不應該這麼說的,他會不會誤解我的意思了?”
“這件事我就不應該這麼處理,結果真的很不如人意!”
“我今天穿的這身是不是很敗筆?怪不得狀态那麼差!”
想太多的人,容易沉湎于已經發生的事情,并且對其進行消極解讀,然後産生各種事後諸葛亮的想法,對已經過去的事情懷抱懊悔之心。
《無聲告白》裡的這段話特别戳人心: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想要停止這種胡思亂想,就要懂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保持鈍感力,勇敢做真實的自己。
正念壓力管理大師李勇老師說過:
你心裡有什麼,你看見的就會是什麼。
有一種累,叫做想太多。
有一種胡思亂想,叫做高敏感。
想太多的高敏感性格,并非是一種缺陷或者弱點,利用得當,乃是不可多得的天賦優勢。
因此,摒棄負向的思維解讀,學會接納自己,臣服現實,看似劣勢的一面,就會得以優化。
想太多的内耗不僅沒有必要,還會不斷地傷害自己,我們千萬不要去活成别人眼中的樣子。
當你本身正向積極時,你就會像一個磁鐵,吸引越來越多與你能量同頻的人來到你的身邊。
以上就是想太多的5種常見的危害,看看你是否有中招呢?
如果發現自己困于這種狀态,想要停止想太多,可以後台扣“1”,一起參加正念冥想禅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