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的墨竹畫

蘇轼的墨竹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6 21:45:57

王維喜歡竹子,在自己的辋川别業裡建一個竹裡館;大文豪蘇轼生平愛竹,寫了幾十首帶有“竹”字的詩詞。蘇轼愛竹子,也愛美食,走一路留一路的菜名饞我們,比如“東坡肉”,放到現在也是一道好吃的菜。

竹子一直都受人喜愛,這也是因為它本身謙遜、正直、堅韌、高風亮節的特性與文人的精神追求相一緻。

蘇轼的墨竹畫(花中四君子惠崇與蘇轼)1

竹葉

那麼蘇東坡到底是更愛竹子,還是更愛吃肉呢?這裡有一個流傳很久的打油詩,有幾句是這樣寫的:“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東坡說甯願沒有肉吃,也不能讓自己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因為沒有肉吃人隻不過是會變瘦,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人瘦還可變肥,人俗就難以醫治了。

貌似蘇轼是更愛竹子一些,看來,俗氣自古就不受人待見。

不過蘇轼可一點也不想虧待自己。不但不想減肥,還變着法兒做各種美食吃。他不是說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嗎?那就來一頓竹筍炒肉吧,一舉兩得。他還真是這麼做的,他另外一首打油詩寫道:“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焖豬肉。”看看,蘇東坡是多麼的愛竹子和豬肉啊。

蘇轼的墨竹畫(花中四君子惠崇與蘇轼)2

蘇轼有一首很著名的詩,大家基本都會背。這首詩裡面有竹、有花、還有美食等被蘇東坡惦記的美好事物。這首詩就叫《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轼)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是宋朝初年有名的僧人,為宋初“九詩僧”之一。《春江晚景》是惠崇所創作的名畫,一共有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轼題的這一首,是鴨戲圖。

蘇轼經常與好友唱和、題畫,但惠崇并不是蘇轼的好朋友,他和蘇轼甚至不是一個時期的人。惠崇能詩善畫,尤其擅長畫水鄉,有“惠崇小景”之稱。宋代王安石曾作詩稱贊他,其中有句詩說“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意思是說繪畫史上有無數名家,而我最欣賞的就是惠崇。

蘇轼的墨竹畫(花中四君子惠崇與蘇轼)3

竹林

惠崇的水鄉畫到底有多美呢?看看蘇轼這首題畫詩就能感受一二!詩的第一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是說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

這雖然隻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竹林很密,就擋住視線,看不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是早春。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隻零零星星開了幾枝,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小朋友想一下這個畫面,稀稀疏疏的竹林外,有幾支桃花在風中開放,竹子是綠的,桃花是紅的,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格外惹人喜愛。

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就寫到江面上了,江上春水蕩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為什麼春天水暖鴨子先知道呢?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隻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凫水。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着密切關系的鴨子啦(後面有人擡扛)。

蘇轼的墨竹畫(花中四君子惠崇與蘇轼)4

雕像

第三句“蒌蒿滿地蘆芽短”,蒌蒿是一種植物,它的莖可以吃;蘆芽,就是蘆葦的芽,就是蘆筍,可以食用。河灘上長滿了蒌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蘇轼看來春天,就想到春天的美食,這對生活是真愛。

最後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是一種魚,肉味鮮美,但是内髒和血液有劇毒,我國沿海地區和一些内河都有河豚。河豚每年春天,都要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産卵。蘇轼看到這裡,估計又開始琢磨好吃的,蒌蒿、蘆筍配着河豚,味道可是非常鮮美呢。

這整首詩的意思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綻,初春江水回暖,最先知道的便是戲水的鴨子。河灘上,蒌蒿滿地,短短的蘆筍也長起來了,此時河豚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到江河。

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沒有流傳下來,真的很遺憾,但讀蘇轼的這首詩就可以想象得到江南初春的美景。蘇轼從景物聯想到美食,讓這首詩洋溢着濃厚的生活氣息。

蘇轼的墨竹畫(花中四君子惠崇與蘇轼)5

桃花

說到這首詩,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說是明清兩朝的文人,隻看得起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裡。我們都知道蘇轼是宋代的大文豪,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轼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意思就是說你蘇轼寫“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春天來了,江水變暖了,一定是鴨子先知道嗎?鵝不知道嗎?

這就有點瞎擡杠的意思了,按我們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杠精”。春江水暖,鵝當然也知。人家蘇轼這是題畫詩,也就是給惠崇畫的畫題寫一首詩,可能畫上根本沒有鵝啊,不能瞎擡扛。宋朝詩人還有“春到人間草木知”詩呢,你不能再去擡杠說春到人間為什麼就是草木知道,燕子不知道嗎?不能這樣的。

不過毛希齡也不是單單跟蘇轼過不去,他誰也看不上眼。他讀朱子,身邊都得擺個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對了,就要連打帶罵,非得讓這稻草人朱熹認錯才行。對蘇轼,已經夠客氣了。這毛希齡脾氣怪吧?

蘇轼的墨竹畫(花中四君子惠崇與蘇轼)6

惠崇的話與蘇轼的詩,相得益彰,給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遐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