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論語》陽貨篇第十七: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孔子弟子與老農談孔子、孔子關于塑造獨立人格的思想等。
【譯文】
微子離開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幹被殺死了。孔子說:“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譯文】
柳下惠當典獄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裡不會被多次罷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為什麼一定要離開本國呢?”
【譯文】
齊景公講到對待孔子的禮節時說:“像魯君對待季氏那樣,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對待他。”又說:“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離開了齊國。
【譯文】
齊國人贈送了一些歌女給魯國,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離開了。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着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譯文】
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裡。長沮問子路:“那個拿着缰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着躲避人的人,為什麼不跟着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裡的農活。子路回來後把情況報告給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譯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後面,遇到一個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你看到我的老師嗎?”老丈說:“我手腳不停地勞作,五谷還來不及播種,哪裡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說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裡,老丈已經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系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系怎麼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系。君子做官,隻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譯文】
被遺落的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孔子說:“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分,這是伯夷叔齊吧。”說柳下惠、少連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但說話合乎倫理,行為合乎人心。”說虞仲、夷逸“過着隐居的生活,說話很随便,能潔身自愛,離開官位合乎權宜。”“我卻同這些人不同,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
【譯文】
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幹到楚國去了,三飯缭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到了海濱。
【譯文】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要抛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譯文】
周代有八個士:伯達、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下一篇《論語》子張篇第十九: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