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9-11 22:03:48

前幾天在家,突然把《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重溫了一遍。這部電影是在1998年上映的,并且于1999年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獎。這部電影可以堪稱絕對的經典,所以一直在豆瓣也被打出9.1的高分。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淺談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的人類自我覺醒)1

楚門生活在一個叫“桃花源”的小島上。他就跟我們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父母,愛人,家庭,朋友等等,甚至他就是我們中的一員,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假的,楚門隻是在一個被導演安排好的密閉環境内生活着,而他所經曆的全部都是設計好的劇情。他的生活就像現在流行的綜藝節目真人秀,但是不同的是,我們看到電視裡的真人秀,比如《妻子的旅行》和《爸爸去哪兒》都是演員知道自己是在參加節目錄制,但楚門并不知道。我将從“小我”,“高我”和“合一”的靈修角度分析《楚門的世界》對于人類覺醒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們生活在一個固定劇本裡。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淺談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的人類自我覺醒)2

在分析楚門前,我想先說說導演。導演的名字叫”ChrIst”,中文翻譯是“科瑞斯”,但是這個詞在英文裡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耶稣基督”。他自稱自己創造了這個節目,從楚門出生開始就将他暴露在攝像機面前,暴露在大衆面前,24小時的直播讓觀衆随時可以看到楚門。他設計楚門在什麼時候談戀愛,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将會遇到什麼事情,等等。

對,看到我寫的這裡,你會不會想到很多人,他們總是自己的命運最低估或者遇到挫折的時候想到,“為什麼我要經曆這麼倒黴的事”,“為什麼别人的感情這麼甜蜜,我卻遇到渣男”。我們會将自己倒黴和不公,怪罪到造物主身上,明明為什麼别人那麼多的好運但是到自己身上卻是經曆坎坷。

所以,在電影《楚門的世界》中,看似冷酷無情的導演和他所建立的桃花源,其實就是導演彼得·威爾想告訴我們的,一切人類所在的生活的環境,你以為是真實存在的,其實也是虛拟的;你以為那些突如其來的災難,其實是早就有劇本設定的。我們就和卡門一樣,遊走在真實和虛幻中。

每個人都生活在真實卻又虛幻的荒誕世界

楚門,如果不是因為在大學時期的校友施維亞在海邊告訴他真相,他可能永遠都被蒙在鼓裡。有時候懷疑就像一顆種子,無意間種下去了就會在心裡滿滿生根發芽。一次意外的開車讓他在路上收聽到不同的電台,那是另一個世界(就是導演科瑞斯和他的電視台團隊用來安排演員即位的交流通訊)。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淺談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的人類自我覺醒)3

“90秒後,他即将到達,記得放出小狗”,當楚門聽到這裡時候還覺得怪怪的,但讓他意外的是,90秒後,他就看到一隻小狗。這時候,楚門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人監控了,是不是周圍的一切不是他認為的那麼真實。

我們可以将這個看成分界線,視為“覺醒前”的楚門和“覺醒後”的楚門。

覺醒前的楚門,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有自己的社會角色。我們每天活着,扮演屬于自己的角色。他的人生明明已經被設定好,每天遇到什麼人,出現什麼情況,如何解決等等,但是他卻不知道,努力而充實地活着,認為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就像我們很多人,從小學到初中和大學,結婚生子,似乎人生軌迹都是預定好了。遠遠一想,自己在地球上最多也就活個百八十歲,三萬多天,這樣的時光似乎很漫長。但是當我們生活在當下,每天學習上有難解的習題,工作中有棘手的任務,生活上有煩心的事情,大大小小的念頭出現,讓人内心不免有一絲浮躁。

這就是導演借助楚門角色提醒我們的:我們大部分人都跟未曾覺醒的楚門一樣,被現在所處的環境所束縛,認為生活在一個實相的三維世界裡。

在三維世界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生活在“小我”中。

“小我”往往指的是生活在實相中人,就是指現在大部分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愛恨情仇。就是今天的你和我。

“高我”就是指開悟的那些人,比如說東方的佛陀,西方的基督等等,他們有不同的名字,扮演着“大師”的角色。他們參透了宇宙的真相,了解了人類人老病死背後的規律。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淺談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的人類自我覺醒)4

在《與神對話》這書中,已經完全闡釋了,所謂的東方觀音菩薩和各類神明,以及西方的基督和神明,其實和我們都是一體的。換句話說,我們以為生活在一個具有時間軸的實相世界,其實我們隻是在不同時間點感受不同的事。但我們最終都是“合一”的。

生命的意義在于覺醒

王陽明曾說:“成事者,破心賊,向内求。”何為向内求?就是關照自己的内心。比如你想獲得很多金錢,不是先想着如何賺錢,而是想這個錢給自己帶來什麼?接着想我能用它來幹什麼,再想如何才能擁有這麼多錢。很多時候,我們都搞錯了生命的意義。在《與神對話》中,作者說出了這麼一個觀點:“人生就是神對自己的體驗。”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神”,隻不過為了體驗和經驗不同的事件,我們先忘記自己的身份,全然地來到這個世界去體驗。正如那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淺談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的人類自我覺醒)5

而佛陀或者基督,他們就是覺醒者,意識到了自己的身份就是神,所以他們來告訴世人,你就是神,你就是來經驗和體驗你的人生的。不同的覺醒者創造了不同的方法讓世人認識自己的“神性”,這就是不同宗教内部的修行方法。但是根據《與神對話》作者看來,所有的宗教修行都是為了讓我們舍棄“小我”,鍊接到“高我”。

在《楚門的世界》裡,楚門出生在普通家庭,而每次他想逃離眼前的海,總是會遇到這種問題讓他無法走出“桃花源”。這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導演要煞費苦心要安排楚門不斷想離開“桃花源”卻又讓他遇到種種事情無法離開?

其實這是導演的暗示。我們每個人都是“神”,我們是有“神性”的,但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體驗的,每個人的體驗是不同的,換句話說,每個人的課題是不同的。有的人為了體驗什麼是“富有”,所以他生在貧困家庭,一生為賺錢不斷努力,有的人為了體驗“自由”所以他一生都在各個地方旅行。我們的靈魂在體驗時,會遇到各種障礙,正是因為這些障礙需要我們突破,才能感受圓滿。比如,電影《楚門的世界》中,導演為了不讓楚門離開那片海,不僅安排了他從小與父親一起出海導緻父親遇上海難而亡,讓他從小對海就有恐懼;還讓他在與妻子開車穿越海峽時候設計出“火山”等障礙。值得注意的是,楚門在意識覺醒時候,在,面對火山的時候不斷對妻子說“這一切都不是真的”,暗示楚門已經開悟,知道眼前的世界都是虛幻的。

從覺醒到開悟,并不是輕而易舉地你說你認識到這個世界是虛幻的,你就可以跳脫出來,你就是佛陀一般的開悟者。最好的證明就是楚門在月黑風高的夜裡,終于鼓起勇氣獨自駕船出海。為什麼他沒告訴身邊的人呢?這是導演的巧妙設計,諷刺當“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你會被認為是有罪的,會被人為是“瘋子”,與世格格不入,這也是為什麼導演安排楚門在第一次駕車出海時被所有人設定為“瘋子”。

楚門一個人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眼看就要靠岸的時候,導演心一狠讓楚門經曆最高風暴。這就是暗示着,人的開悟是有風險和各種阻礙的,楚門也正是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懼,敢于追求自由,不畏懼風雨,才最終得到解脫。

後現代主義電影楚門的世界解析(淺談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講述的人類自我覺醒)6

電影最後一幕,很有意思,楚門靠岸了,他才發現所謂的“岸”并不是認知中的“岸”,而他所在的海并不是真正的海。他的眼前出現個樓梯,這裡就暗示着楚門的修行完成了,他這一世的課題完成了。向上的樓梯也意味着他靈魂得到了揚升,他已經和造物主“基督”在同一個世界裡,這也就意味着他也是“基督”,經過覺醒後成為了“神”。

《楚門的世界》是一部很好地闡釋“小我”和“高我”,運用各種鏡頭和片段為我們揭示一個人是如何自我覺醒到自我開悟的。同時它也啟發我們,不要被眼前的事物遮住内心的渴望,要學會靜下來,聆聽内心的聲音,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再去完成靈魂需要的體驗。

正如《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