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他常被人誤解得的是帕金森病,這到底是什麼病?
它常常被看作是老人病,但20多歲就患上此病的也并非個例。更令人憂心的是,有近60%的帕金森患者有過被耽誤診治的經曆。
年輕人也有可能患
潮汕姑娘小娟今年29歲,每年都要來省二醫神經内科住兩次院,這樣才能勉強自理。這都源于小娟10年前的肢體靜止性震顫,慢慢開始出現表情呆滞,身體僵硬,走路等行動遲緩的現象,因為年紀太年輕,當地醫生沒有往帕金森病去想,遲遲不能診斷。直到省第二醫神經内科得到确診,此時已經耽誤了治療,小娟沒有辦法上學和工作。
“門診患者中,60歲患者不到三成,但是有像小娟這樣20多歲的患者卻不少。”現在門診中帕金森病患者的面孔越來越年輕。
早期延誤治療高達60%
目前我國65歲以上男性帕金森患病率為1.7%,女性為1.6%,其中早期帕金森延誤治療高達60%,帕金森病誤診的情況也可謂是五花八門。“這麼高的延誤診治率,這與帕金森疾病的緩慢起病有很大的關系。”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老病科主任陳俊抛說,帕金森病分為原發性帕金森病和繼發性的帕金森綜合症,原發性的帕金森病是因腦幹黑質多巴胺分泌減少引起,從而出現了一系列臨床表現和功能障礙。但是對于帕金森綜合症,腦血管病、腦炎、肺結核、缺血缺氧性腦病、腦外傷都有可能導緻,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是出現經常性的手抖、強直、無力的症狀,而這些導緻帕金森綜合症的病症本身也會有像手抖這樣的症狀出現,比如說中風後的病人就會有類似的表現。
另一個延誤治療的主要原因是“不承認”!“有的患者,特别60歲以下的患者,對帕金森病的認識有誤區。當出現手抖的情況時常常會首先認為是精神緊張而引起的,等到出現肢體僵硬等更多症狀去醫院檢查時,往往又主觀選擇不相信自己會患帕金森病,最後到了身體出現行動遲緩時才不得不選擇面對。”
持續規範用藥很重要
當出現經常性的靜止性震顫時應注意排查帕金森病。一旦确診帕金森,治療用藥一定要持續規範。有些患者因患有其他疾病需要用藥,又怕與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沖突就擅自停藥,而往往停藥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加重病情的進展。此外,一定要找有經驗的醫生,準确判斷病情進展階段,确定治療方案。曾有患者因為沒有被判斷準确病情,為了快速緩解症狀,剛開始的藥量就非常大,結果因為加藥過快到最後幾乎無藥可吃。
文|健康養生周刊
責任編輯 姚贊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