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23 14:58:53

有沒有發現,前幾年大熱的短劇,又變長了?

2020年初,一部12集的《我是餘歡水》,讓市場看到了短劇的魅力。高密度的戲點,爽感十足;鳳頭豬肚豹尾的劇情鋪設,引人入勝。同年夏秋,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兩部懸疑劇《隐秘的角落》《沉迷的真相》大火,将短劇賽道跑通。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1

在2021年,迷霧劇場的懸疑劇仍以12集短劇為主打,但在内容上出現了“懸疑 ”的新方向,如《八角亭謎霧》嫁接了家庭倫理,《誰是兇手》納入心理問題。而其他平台的短劇,也在嘗試體裁創新。比如,在單集時長上做出調整,不再以45分鐘一集為标準。12集的短劇《我在他鄉挺好的》單集時長在一小時左右,而《突如其來的假期》的單集時長則穩定在30分鐘。

來到2022年,雖然12集的短劇如《了不起的D小姐》《淘金》等仍在推出,但卻并未出現黑馬作品。Q1黑馬網劇的體量,大多維持在20-24集之間,如《一閃一閃亮星星》《獵罪圖鑒》等。

無獨有偶,最近播出的《風起隴西》《對決》《拆案2》《救了一萬次的你》等劇,也均是24集的體量。24集,是否已經成為網劇體量的新風向?如果是的話,又是為何?

創作需要空間

從劇本到影像,影視劇呈現的故事,曆經三重“翻譯”而來。第一重,是編劇将各類故事翻譯成符合影視創作的劇本文字;第二重,是導演将編劇的文字翻譯成影像素材;第三重,是剪輯師将素材翻譯成帶有情感、邏輯的影視作品。

對于編劇來說,将天馬行空的想法轉化成文字,需要足夠的創作空間。網劇《重生之門》的總制片人張為為說,對于編劇而言,寫七八集的劇本和寫十幾二十集的劇本,花費的心力差不多。與其寫短故事草草播完,不如再精雕細琢地充盈故事線,讓劇作更飽滿生動。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2

對于集數的顧慮,大多出現在确定劇集類型的階段。如《人世間》一類的年代大劇,它需要對中國幾十年的社會風貌做出還原,勢必不會是短劇的體量,否則根本呈現不出社會的變遷。

而懸疑網劇則有所不同,懸疑劇有兩個很重要的點:邏輯和漏洞。現階段的懸疑劇,多以主人公的故事為主線,另由幾個小案子串聯而成。如何讓小案子和主人公産生合邏輯的聯系,同時還要規避單個案子的漏洞,這對于編劇而言并不輕松。陣線一拉長,就可能在平衡各個故事中顧此失彼。

網劇基本盤是懸疑劇、甜寵劇,受衆群體偏年輕化,加上短視頻的沖擊,觀衆願意分配給長視頻的時間也在走低。所以能否在短時間内抓住觀衆的興趣點,就很重要。比如《開端》前兩集的集中炸車和時間循環,讓觀衆自然而然地産生好奇心,願意去跟着劇情一探究竟。網劇不同于電視劇有文火慢烹的優勢,猛火快炒更能貼近網劇觀衆群。

在劇本定稿後,就是導演的創作階段。對于導演而言,集數和時長并不是其工作的要點,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把劇本拍得鮮活生動。但如果篇幅過長,肯定會陷入一段時間的疲勞期。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3

而導演口中“取舍”的工作,就落到了第三重創作者——剪輯師的身上。如何精準地篩選每一條素材、适當地借用鏡頭,是剪輯師們的日常。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4

在集數方面,剪輯師會綜合參考導演、制片方、平台三方面的意見,同時根據自己對于劇作的直覺進行判斷。比如熱播劇《救了一萬次的你》第一版定剪是28集,但在綜合考量各方意見後,選擇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時間循環”劇情來抓住觀衆,剪輯師進一步縮減劇情後,才有了觀衆如今看到的24集版本。

對于創作者而言,創作空間和自由度很重要,它并非死闆的流水線工作,而是需要時刻保持創作敏感度的腦力工作。所以在集數上,不論哪方創作者,都是以作品的完成度為先,24集左右目前來看是創作專注力、叙事強度、完整度,以及觀衆耐受力的上佳交彙點。

制作需要降本增效

影視作品從籌備到播出,也是不斷“闖關”的過程,制片人作為團隊的大管家、智囊團,肩負重任。

對于集數的确定,制片人的敏感度,是要高于創作團隊的。他們既要平衡好内容需求,也要把握住流程因素,對于網劇而言,24集的體量也是制片人在不斷摸索中得出的優解答案。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5

2019年,廣電總局為遏制電視劇注水,出台新規:一部電視劇集數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内。

劇集注水問題,是前幾年影視劇賽道的重災區。支線被不斷擴充、原本不相幹的角色被強塞進主線故事……這才有了主管部門的出手治理。

所以在2020年,出現了不少如《我是餘歡水》《十日遊戲》等短劇,12集的短劇在初期确實吸引不少觀衆入局,但觀衆願意買單的終究還是好内容,刻意求短,把故事講得虎頭蛇尾,并不能讓觀衆持續跟随。以《我是餘歡水》為例,該劇在開播初期憑優質演技、接地氣的故事圈住了觀衆。但後期劇情卻出現了崩壞,一句無關緊要的台詞更是引發軒然大波。

後來,行業内嘗試增加集數,比如2021年的《誰是兇手》和《雲南蟲谷》都采用了16集的體量。集數更寬松,更适合創作,也更能匹配觀衆的追劇需求。

回溯二十年前的優秀劇集如《和平年代》《橘子紅了》等,都是二十多集的體量,如今24集體量的出現,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回歸。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6

利益創收需要時間

對于平台而言,網劇24集的體量也是經驗累積和多方洽談的結果。首先,便是制片成本的問題。某平台劇集工作室的制片人表示,短劇集數的拉長,是綜合考量“單集成本”和“資金回籠”關系後的結果。

打個比方,一部劇平台投資1200萬,如果拍成了12集的網劇,就意味着每集的制片成本為100萬;倘若拍成24集的網劇,單集成本則是50萬。在降本增效的時代,篇幅也是關鍵的參數。

而“資金回籠”則體現在劇集的播出階段。按照平台對網劇的排播習慣,基本以“一周播六集”的節奏進行更新,如此12集的網劇開播兩周即收官,而24集的劇則可以播上一個月。對于以會員費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平台而言,24集的會員拉新時效明顯高于12集。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7

其次,排播24集的劇集也更能穩定會員的留存率。網劇經常能跑出爆款黑馬劇,一旦出圈就意味着一次大規模的會員增長。24集的黑馬劇跨月排播,會有效放大會員留存。

再者,24集的體量也能在廣告招商方面給平台帶來更多的收益。集數越多,廣告商能投放的時間就越長、吸引入局投放的廣告商也越多,平台的廣告收入自然就越多。

如何評價這兩年的網劇(為什麼會成為網劇主流)8

以最近播出的古裝劇《風起隴西》為例,該劇共計24集,共有8家廣告商參與貼片、中插等廣告位的投放。這個招商數量明顯超過12集短劇的招商平均數。

而在時長方面,金典有機奶投放了《風起隴西》的前10集,未可衛生巾則投放了該劇的11-20集。而對12集的短劇,廣告商大多隻選擇投放全劇的3集最多4集。所以對于平台而言,綜合考量,24集的定量是不錯的選擇。

自新規出台後,針對網絡短劇的體量摸索了兩年,就目前來看,24集的體量于創作者、制片方、平台而言,都是最合适的選擇。不出意外,24集的劇作在未來,隻會多不會少。

【文/弈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